​01

每個早晨,我都會從家裏走到單位,用將近40分鐘的時間。

那麼在這40分鐘的時間,我一般會做什麼呢?

1.我會聽10分鐘的英語

2.聽一個商學院的課程,思考2分鐘

3.聽一個理財課的課程,思考3分鐘

4.還會聽一段書。

5.我順便還走了4公里,7000步左右的路程。

是不是時間利用的很充分?碎片化時間利用的很合理?

美國作家阿蘭·拉金,在《如何掌控自己的時間與生活》一書中,描述了一個時間管理方法,叫“瑞士奶酪”:瑞士奶酪是一種白色奶酪,有很多小孔,阿蘭·拉金把這些小孔,比作碎片化時間。

建議職場人,見縫插針地使用碎片化時間時間,而不是消極等待大段時間出現。

02

《好好學習》書中講到一個概念:在知識大爆炸的時代,我們必須對知識進行管理,而管理知識最重要的並不是大多數人以爲的對知識進行收集分類保存,知識管理的核心是實際上是通過管理知識提升我們的認知深度,進而改變我們的行爲模式。

我們再來看看兩個程序員的例子:

公司的APP有安卓和iOS兩個版本,分別由這兩個程序員負責。

因爲APP的功能是一樣的,只是平臺不一樣,所以可以認爲兩個程序員的工作內容、開發難度都是差不多的,但是他們的效率卻截然不同。

因爲是彈性工作時間,每天保證至少8個小時的工作時間即可,早來就可以早走,晚來就得晚走。

程序員A每天早上8點半之前一定會準時到達公司,上午的時段是他集中精力編代碼的時間,這期間只會上廁所和喝水。他爲了減少被打擾,不會開郵件系統的提醒,內部的禪道信息也會關閉,手機調成靜音,更不會掛着QQ或是聊微信刷朋友圈。

甚至有時候爲了安靜,他還會找一個沒有人的會議室在裏面工作。早上的時間他不跟別人討論問題,不跟別人開會,就算測試、設計發現BUG,他也不會中斷手頭的工作去處理。

中午喫完飯,只會做短暫的休息,看看手機上有沒有什麼重要的來電或是信息,然後午睡。

午休結束後,他纔會把郵件系統和內部的溝通平臺打開,因爲這個時候剛睡醒,所以可以處理一些簡單的郵件和查看別人的留言。

下午的時間他主要用來修改BUG,也會參加相關的會議或是和別人討論問題。一到下班時間他就會關電腦下班,幾乎沒有加過班。

程序員B則不同,經常早上9點半或者10點纔到公司,看看前一天的郵件,或是廁所去蹲守個把小時,跟人討論一下問題就到喫午飯時間了,整個上午都沒怎麼寫代碼。

午休時間他不午睡,不是在玩手機,看網頁就是在玩手遊。然後別人都工作的時候,他睡個一小時,醒來後,喝喝下午茶,不管誰找他都不會拒絕,不論是當面還是在聊天軟件上,沒寫幾行代碼就又去看看郵件或是玩玩手機。

由於來得晚,加上白天沒有什麼工作輸出,所以又必須晚上加班,按照他的話說就是晚上人少他可以集中精力編代碼。

於是他晚上又是加班到很晚再回去。因爲晚上回去得晚,早上又起不來,導致早上到公司又比較晚,如此往復。

這兩個程序員的技術能力我個人感覺差別不大,但是就是因爲對工作時間的把握有很大不同,導致工作效率有很大的差異。

A能充分利用整塊的時間,儘可能避免整塊工作時間被碎片化,並結合大腦的興奮度來處理不同類型的工作,因此有着更高的工作效率。

而B則完全相反,整塊的時間都被碎片化了,同時不注意勞逸結合,每天工作很長的時間搞得很忙的樣子,但是其實工作量跟A也是差不多的。

那麼我們來分析一下,如果你是公司的管理層,有一個晉升加薪的機會,你會選擇哪個?

顯然,我們最終要選擇的肯定是利用碎片化時間工作的A,高效的利用碎片化時間,讓你

擺脫“忙盲茫”的工作狀態,做一個高效的職場人。

03 那麼,如何用好碎片時間?

1、記錄零碎時間

首先,要檢查一下,平時哪些地方的零碎時間,被浪費掉了,並且可以利用起來。比如:

起牀前20分鐘;乘車2個小時;午餐後20分鐘;

睡覺前30分鐘;

然後,制定計劃,把適合的待辦事項,安排到這些零碎時間中去。

比如看書、聯絡客戶、思考計劃等。

注意,利用零碎時間,你要有一種積極的心態,不要總想着:

只有5分鐘,我能幹什麼?而要不斷地提醒自己:

還有5分鐘,我要利用好它!

2、用小時間單位做事

我們一般會規定自己,在一天或幾天之內完成某件事。而許多企業家、政治家工作時,都喜歡把時間細化到小時,或者分鐘。

在這方面,猶太人的做法最典型:

猶太人常常以“1分鐘能賺到多少錢”的概念來工作;

猶太老闆請員工做事,以小時計算報酬;

猶太人會見客人,會把時間精確到分鐘,絕不拖延這種態度值得我們學習。因爲當你以小時、分鐘爲計時單位時,就會不斷地督促自己:趕快工作。

比如,你要構思一個廣告創意,就可以規定自己,在1小時內完成。那麼,當你在乘地鐵時,就可以把時間利用起來。

如果你給自己定的時間是1天,那麼在你乘坐地鐵時,就不會想到去構思廣告創意了。

3、藉助工具學習辦公

有時,想在擁擠的公交車或地鐵裏,不受干擾地閱讀一本書,也不太現實。

這就需要你藉助不同的工具。

比如,乘地鐵時,你可以用手機閱讀、寫作、聽課、制定計劃;

或與同事、客戶溝通,這樣就能省去,在辦公室溝通的時間。

4、用零碎時間休息

當然,不一定非要利用零碎時間工作或學習。科學健康的工作方式,永遠是勞逸結合。

因此,你也可以利用零碎時間休息。

比如:

利用飯後時間,陪家人散步,和朋友聊天;利用工作間隙,做下深呼吸,活動一下身體。

這樣短暫的休息,可以幫你舒緩身心壓力,更好地迎接繁重的工作。

以上,就是用好零碎時間的4個方法:

1、記錄零碎時間

2、用小時間單位做事

3、藉助工具學習辦公

4、用零碎時間休息

利用碎片化時間工作還是將工作時間碎片化?看起來都很忙,而前者是高效工作,後者只是瞎忙。顯然,利用碎片化時間工作是一種高效率人士的習慣。

而將工作時間碎片化後使自己看上去很忙,則是一種低效率人士的習慣,他們工作的時候不聚焦,容易被外界干擾,有拖延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