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俗话说:“落叶知秋””,《东京梦华录》记载:“立秋日,满街卖楸叶,妇女儿童辈,皆剪成花样戴之。”立秋后暑气渐退,天气逐渐转凉,阳气收而阴气长,养生上应以养阴护阳为主。

立秋三候

初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

立秋后的“秋老虎”

“秋老虎”在气象学上是指三伏出伏以后短期回热后的35℃以上的天气。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该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日射强烈,气温回升。每年“秋老虎”的时间长短各异,一般发生在8月至9月之间,此时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

秋燥伤肺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春补胃脾秋肺”,肺与秋季相应。而“燥”为秋的主气,容易对肺产生不良的刺激,因此在秋季应以养护肺部为主。老年人、儿童、体弱者、有慢性呼吸道疾病者、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等人群需要着重防止秋燥伤身。

饮食宜“酸”,少“辛”

立秋后的总体饮食原则是多酸少辛。“酸”味食物入肝,而秋季肺气当令,肝气可挟制肺气,使人体处于平衡状态。反之,辛味食物有助肺气,过量食用会使肺气过旺,而出现呼吸道系统的疾病。建议饮食上适当多吃些山楂、五味子、乌梅、白芍、乌梅、橘子、金桔等。少吃最好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花椒、姜、蒜等。

“秋膘”不宜过早贴

此时,虽已至“立秋”,但还在三伏天内,天气还保留着暑气。饮食还是应以清淡为主,适当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瘦肉、鱼、虾、豆及其制品等,保证每日水分的摄入(健康成年人每日应摄入1500~1700毫升的水),不吃生冷刺激的食物。

自古逢秋悲寂寥

一入秋,人体代谢与自然界一样进入阳消阴长的状态。古人的“悲秋”在诗词中更是毫不掩饰,“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故庐归客不胜愁,可是人间晚立秋”、“萧飒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等等。秋季人们的情绪容易低靡、悲伤,此时应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及时排解不畅,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搜索关注“熙心健康”微信公众号,更多健康知识定期推送,更有医生免费咨询,等你关注!

声明

本文资料均来源于网络,目的为传播健康知识,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