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的开国皇帝清太宗皇太极一生骁勇善战,睿智无双,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在有生之年挥师南下,入主中原。可惜的是皇太极在清军入关的前夜不幸病逝,并没有实现他一生的夙愿。

作为马背上的民族,满族过得是游牧,狩猎,天高海阔的生活,他们性情豪放,不喜拘束,重武轻文,所以他们中识字的人并不多,皇太极是他众多兄弟里唯一一个识字的,而且聪明伶俐,过目不忘,非常喜欢读书,所猎甚广。

1626年,皇太极的父亲努尔哈赤因在宁远之战中兵败于袁崇焕,最终抑郁而逝,一代枭雄就此结束了他的一生。之后皇太极众望所归,被拥立为大汗。此时的明朝因为宁远大捷,底气增强不少,对清的态度也强硬起来。皇太极为此异常愤怒,发誓一定要打进北京城,掌握全国政权。而挡在他面前的第一道坎便是与其有杀父之仇的明朝大将袁崇焕,袁崇焕极力主张抗清,自身胆识过人,加之对清军了解甚多,并于辽东地区构筑了铁壁般的“关宁锦防线”,其麾下关宁铁骑更是少有的毫不逊色于满族骑兵的汉人军队。可以说袁崇焕是皇太极入主中原的最大难题。在与袁崇焕交手皆无功而返后,皇太极听取谋士建议,决定改强攻为智取,设计除掉袁崇焕。

不久,机会便来了,袁崇焕因东江督抚毛文龙征召商贾,贩卖禁物,没有军事时,就变卖人参,布匹大肆敛财,且他对袁崇焕态度傲慢,不服教诲,因此手持尚方宝剑的袁崇焕在没有任何人批准的情况下便斩杀了官阶高于他的毛文龙。崇祯皇帝虽然表面上没有意见,甚至以治军严明为由奖赏了袁崇焕,但这仅仅是因为当时的明朝几乎无人可用,实在无法再因为此事损失有能力的将领,所以实际上崇祯对袁崇焕并不会再像以前一样信任有加。

皇太极听闻这个消息后,知道除去袁崇焕的机会来了,皇太极率军避开辽东,绕道蒙古,直逼北京,把北京围成铁桶,但是却围而不打,明朝京城岌岌可危,袁崇焕闻讯亲率9000骑兵,日夜兼程,赶回北京,一番血战,清20万大军后退20里,皇太极 派人向崇祯皇帝进言,“我们与袁崇焕有盟约,就是来取你京城的,不然,我们20万大军怎会败于你9000人”。崇祯帝果然相信,认为袁崇焕率军解救北京是假,接应清军是真,恰好,袁崇焕的军队此时疲惫不堪,急需休整,他恳求率军入城休息,本就疑心重重的崇祯皇帝顿时大怒,他命人把袁崇焕当做叛贼打入死牢,崇祯三年八月,袁崇焕被崇祯皇帝斩首与西市,弃尸与市,他的尸体被不明真相的百姓分而食之,可怜的的一代名将,没有死于战场,马革裹尸,而是死于帝王的不信任。死于别人的“离间计”

袁崇焕死后的明朝不再对清军构成威胁,仅仅几年后,清军入关,新的王朝开始了。

本文由侃侃农村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