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心研墨 暢寫人生

——記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周德才

2018年盛夏一個陽光燦爛的午後,經筆友傾力引薦有幸拜訪了射陽書法家協會周德才主席。對於周大師的書法敬慕已久,一直心心念念計劃着前往拜訪,苦於先生閉關創作概不會客,此番得幸走近素心齋與大師零距離接觸,周先生在書法領域的才情與人品頗令人感嘆與讚賞。

周先生字德才,號素心.生於1972年10月,江蘇射陽人,中共黨員,政協委員,職業書家。先生自幼酷愛書法藝術,數十年筆耕不輟,遍臨諸家碑帖,曾拜名家莊希祖教授、劉文華大家、張錫庚先生爲師。深悟歷代書法大師之真諦,在繼承傳統書法基礎上,博採衆長,厚積薄發,大膽創新,將顏楷的篆籒之氣、魏晉的和平簡靜,中庸恬淡的神韻揉合一起,遒麗脫俗,自成風貌,相得益彰,形成其獨特的書寫風格,書作挺勁恣意,收放有度,隨心所欲而不逾矩。曾與鹽阜書畫名家一起,參與了許多頗有影響的大型書畫活動,並應邀赴一些省、市文化名城舉辦書法交流展、邀請展。書法作品多次被政府作爲禮品饋贈國外知名企業,深得社會各界人士讚賞, 求書者甚衆,已成爲鶴鄉的文化名片。

中華書法藝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植根於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各種風格流派的書法家層出不窮。周先生就是這樣一位在藝術與心性之間辛勤耕耘的藝術殉道者。他挺勁恣意,放任飄灑的書風含蓄、大氣。他的書法藝術也正體現了這一點。在楷書、隸書、魏碑、行書中,先生吸取衆家之長,他的獨道之處,是書裏有德,字裏有才,其小行草更爲特出,委婉溫潤,韻味悠長,得古出新,動必中庸,傳承了古代兩種哲學思想。一種是以孔子爲代表的中庸之道,另一種是以老、莊爲代表的自然之道。被衆多師友同道認可贊同和推崇。

書品即人品,人品即書品。德才先生爲人內斂,遠離喧囂,鬧中取靜,潛心修爲,力避時俗,幽居一隅書齋,常閉門謝客,修書法與佛學之道,凝思創作,他的書法與之樸實的人品融爲一體,有時從他憨厚的笑容中可讀出先生的爲人之風,淳樸自然,真率至誠。難得的性情之人。所創作的作品,即是人文藝術的完美體現。書家文友皆樂以此酬應贈答,雅懸齋壁,其書文雙美、藝趣相生的魅力,令人爲之鐘情。先生爲人謙和,常自歉自己僅是藝術的參與者、實踐者。躬身爲藝,內心純潔,在當下浮躁的時代,抱守素心,一心修爲,實屬不易,尤爲難得。

其書風入古出新,在把握傳統中銳意求變,揚書法之韻致,抒當代人之情感,展一己之襟懷。如運筆的裹鋒絞轉、中鋒行筆;結體以固字立形、依象取勢;章法以隨形佈勢、虛實相生;墨法和濃度相間、燥潤相雜。清人劉熙載說:“書可觀識,筆法字體,彼此取捨各殊,識之高下存焉矣。”用純粹的古人技法表現現代人的思維,難成正果,再高明也不過是基本技法的重複。只有從古人的技法寶庫中萃取精華,再融入現代的流行元素,彰顯出富有個性和表現力的藝術語言,並體現出自己的特點,才符合當代人審美觀點。周先生的至真之性與他的書法藝術天然契合,使他找到了自我,把握了書法藝術之命脈。

德才先生習藝三十餘年,秉持傳統,早年受教於名家,曾以唐楷入門,後上追二王,下融米芾諸家,在對書法的研習中,他始終堅持鑽得進去,跳得出來的理念,師古而不泥古,拓新而不逾矩。觀其作品很少有張揚之態,多呈現含蓄之美,放得開且收得住,遊於腕而守於心。書風融陰陽之氣場,得太極之精髓,可謂入木三分”。可見先生書法之功底已漸入佳境。

曾多次參加全國書畫大展,榮獲中國書法家協會教學成果展三等獎及提名獎,書法作品入展《全國首屆手卷書法展》;《第三屆中國齊白石國際文化藝術節全國書法作品展》;《唐鶴銘全國書法作品展》,《北蘭亭全國書法電視大賽》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全國聯展等。其豐富的藝術閱歷爲書作增添出濃厚的藝術色彩。

德”潤心底,“才”遣筆端。用自己的實力和行動彰顯自己的人生價值、藝術價值,並影響帶動着鹽阜大地乃至全國更多的書法愛好者們,在書法藝術之路上不斷創新 進取,真正做到素心研磨 暢寫人生!

周德才現爲;

中國書法家協會 會員

中國楹聯學會 會員

中國楹聯學會藝術委員會 委員

江蘇省書法家協會 會員

射陽縣書法家協會 副主席

江蘇省文聯考級基地 導師

射陽縣政協委員

夏荷 拙筆於2018年盛夏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