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农村家庭能出博士,真的不容易。眼看快熬出头了,却~。”父亲杨成说,不幸在太谷去世的杨超宇是整个家族学历最高的人,村里的人总是羡慕他,说再过几年就等着好好享儿子的福。杨成也相信这一点,因为此前儿子曾对他说,你们太辛苦了,等他毕业,找到工作,想"带全家外出旅游,去见见世面”。

平遥南政人杨超宇是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公认的“学霸”,考研和考博的成绩均是专业第一。7月12日,他以年龄最小的参会学者身份参加了“百年儒学走向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做了报告。在导师眼里,稍假时日,他的学术道路将不可限量。

1992年,杨超宇出生于山西平遥南政乡。5岁时,他成了留守儿童。杨成和妻子将他放在老家由奶奶照顾,到太原打工。杨超宇聪明,但是比较淘气。小学,初中,高中成绩一般,上了当地普通学校。高考时,他考上了福建师范大学。但他从未迁走户口,由生至死,都是南政村民。

杨超宇的改变是从大学开始的。用杨成的话说,儿子仿佛变了一个人。很多时候,杨成给他打电话,他都在图书馆看书。放假回来,他也不出去玩,整天待在房间读书。

大学时期,杨超宇将QQ签名改为“我上大学来求学”。学校图书馆的图书借阅数,每学期他都是最多的几位学生之一。据赵阳说,4年大学时间,他读了超过400本书。

赵阳和杨超宇同一年考上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的硕士研究生。杨超宇是当年的专业第一,其中专业课291的高分,更是让他还没进校就成了学校的“传说”。赵阳说,满分300分的专业课,以前考到260多分就已经很高了,没想到有人能考到291分。

入学后,赵阳和杨超宇被分到同一个宿舍。赵阳发现,杨超宇除了看书,没有其它爱好。杨超宇买了很多书,堆满书桌和柜子。“基本上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读书。”有时候,赵阳和同学出去玩儿,叫他一起,他总是摆摆手,拒绝。

文化研究所有相互辩论和分享读书心得的传统,研究生几年,大家交流的地方大多在赵阳和杨超宇宿舍。渐渐地,赵阳感觉到杨超宇的变化,他不仅能把问题谈得深刻,而且能深入浅出,让大家都理解。这些,赵阳和同学都达不到。

为了研究哲学家熊十力,杨超宇将十卷本的《熊十力全集》抄了一遍,做了10多本笔记。“现在还记得读第一卷时候的状态,烦且不安,因为根本读不懂一句话。就这样试了好多次,最后一咬牙,决定以抄书的方式进行学习:从刚开始读一页要半天,到后来一个月可以过两卷,都是拿命换回来的收获。”杨超宇在硕士论文的致谢里写道。

读书之外,杨超宇爱参加的是各种读书会。赵阳记得,每次只要一看到读书会的信息,他都会报名,有时候甚至需要到其它学校参加。

韩一玮在读书会遇到杨超宇时,正在西北大学读大二。她被杨超宇的博学和刻苦打动,两人很快就在一起了。图书馆和自习室是他们最常去的约会地点,韩一玮在杨超宇的带动下,也开始热爱学术。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是中国思想史学科的博士点,全国重点学科。杨超宇曾对韩一玮说,他的梦想就是将来留在研究所任教,一直从事学术工作。

但是在现实面前,继续考博还是参加工作,成了杨超宇最头疼的选择。“以他的实力不考博太浪费了。”赵阳曾劝他继续考博,但是他每次回复都是“还没想好”。那一年,赵阳考上了博士,杨超宇犹豫到最后还是没报名。

韩一玮知道,杨超宇想早点参加工作,减轻家庭负担,但是内心还是不愿放弃学术。后来经朋友介绍,杨超宇找到了一边复习一边赚钱的机会。

他帮一些网站写网络小说,都市、历史、悬疑都有所涉及。“某日茶杯碎地,鲜血淋漓,连夜去急诊科打针包扎,回来后仍照常更新一万字,那一晚,键盘上都有我的血。”杨超宇曾发朋友圈称,一年时间,他码字300万,赚了13万元。

今年6月,杨超宇和韩一玮都收到了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的录取通知书,两人都是专业第一。如果不出这次意外,他们将在9月一起报名,入学。他读博士,她读硕士,然后再过一年结婚。“我们都商量好了,婚期只等着确定最后的时间。” 韩一玮说。

对于杨超宇的去世导师张茂泽很难过,他写了一段悼词让学生带给杨超宇。“颜回去世后,孔子曾对天高喊,‘天丧予’,我现在就有这样的感受” ,张茂泽说,如果杨超宇还活着,稍假时日,学术道路将不可限量。

8月底,赵阳、吴益生等10多个同学到杨超宇老家参加了葬礼,吴益生在现场念导师悼词时,大家都留下了眼泪。最近,他们准备将杨超宇的文章整理成集,帮他出一本书。

赵阳和杨超宇见最后一面也是因为书。杨超宇搬家,他去帮忙,东西很少,但是书很多。又厚又重的书,在平板车上堆得很高,他和杨超宇一前一后,推着车往前走。他和杨超宇有说有笑,很开心。

“这个暑假,哥哥刚带我去西安玩了。但他还没有教我写小说,我们说好要住在一起,我还幻想……”杨超宇的妹妹杨超亚伤心不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