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報記者 趙一帆

當今,教育“拼媽”已成爲國內的一個普遍現象,許多家有學童的媽媽,都得把大量時間精力花在“陪讀”、學習育兒知識、調整工作和帶孩子的平衡以及和學校老師保持良好互動之上。有人做過一項調查,讓一些媽媽給自己打分,80%的媽媽第一感覺都是:我不及格。孩子越小,媽媽給自己的評分越低。其實產生挫敗感的原因很簡單,媽媽們太苛求自己,把養孩子變成了一種負擔。丈夫不聞不問、子女入學、二孩壓力……越來越多關於孩子的問題成爲媽媽焦慮的現實狀況。爲什麼媽媽就容易因孩子教育問題而焦慮呢,爸爸去哪兒了?面對這些問題,女報記者通過街訪,瞭解到了一些情況。

二孩時代的抉擇

“要不要老二”成了眼下很多人見面的口頭語,家有兩個寶貝,總是可以給生活帶來更多的歡樂。但是,二孩家庭有時候也不全都是歡樂,家裏孩子一多,帶孩子的問題就被提上日程,在李菁的家中就因爲這些問題引起了家庭糾紛,“二孩政策一放開,身邊越來越多的朋友都再次挺起了大肚子,這對於我這樣怕了生孩子的人來說,壓力其實挺大的。”李菁說,從一開始親媽的催促,到後來婆婆的旁敲側擊,再到最後老公從堅持到妥協,她感覺自己就進入了一個生二孩的怪圈,“第一次見到我媽和婆婆的意見這麼統一。”

“當時開始勸我的時候,只要和我媽見面,聽到最多的一句就是‘小菁,你年紀還不大,趁早就把第二個寶寶生了,你看現在大家都有二孩,以後等你們老了,孩子們照顧起來也方便’。”李菁表示,因爲她和對象本身都是獨生子女,前幾年兩邊父母都有人生病,那時候手忙腳亂不知道如何是好,李菁媽媽便時常對她“洗腦”:“要是能夠生兩個孩子該多好。”

李菁介紹,一開始,婆婆對夫妻倆的生活是比較理解的,並沒有催着他們要二孩,“因爲從我們大寶出生開始,她就沒有給我們帶過孩子,直到大寶上小學,都是我媽媽帶。”後來因爲學區離婆婆家更近一些,所以接送孩子放學就成了她公公每天的“任務”。

但是,隨着婆婆身邊的不少人都再次抱上了孫子,李菁的公婆也開始問起他們的“二孩計劃”了,不過婆婆不會直接問她,而是通過催促李菁丈夫的方式,來默默地施加壓力,“差不多半年的時間吧,我老公妥協了。其實,要不要二孩並不是因爲有沒有精力照看,而是如何培養的問題,我和老公說完沒幾天,他竟然拿過來一張銀行卡,說卡是婆婆給我的,就當孩子的培養費用。”

無奈之下,李菁也做出了妥協,可問題卻沒斷過,“有一次我剛要喫一口婆婆買的菠菜,我媽馬上就攔下來了,當時我婆婆表情就僵了,但是我媽好像沒事兒人似得。”原本李菁婆婆與媽媽勸“二孩”時的默契也漸漸沒了,婆婆認爲產婦在休息之餘也可以走動走動,運動還可以催奶,但媽媽卻認爲最好每天都躺牀上,“生完孩子好久沒有洗頭洗澡,我趁她們帶着二寶去學游泳的時候,偷偷洗了澡,婆婆回來看見了,就說現在西醫都允許洗淋浴,但能不洗還是不洗好。我覺得婆婆說得很對,但我媽卻堅決反對:絕對不能洗,兩個人嗆嗆了幾句,說我婆婆‘不是自己的孩子不心疼’。”這樣的吵吵鬧鬧自從二寶出生便一直存在,直接導致了李菁夾在中間難做人。

一個人的孤軍奮戰

除了二孩壓力,女報記者從街訪中得到最多的信息就是——自己的丈夫管得少,甚至是不怎麼管。

受訪者馬真的孩子今年上3年級,雖然距離孩子升學等問題的出現,還有很長一段時間,但她現在就開始焦慮了,“孩子上學之後,周圍的親戚、朋友老是給我洗腦現在的教育情況,他們的孩子根據年齡段的不同,每年在外面補課的花費都在6至10萬左右。”

“哪裏上託管班、哪裏上幼兒園”“什麼時候開始親子閱讀”“先識字還是先學拼音”“什麼時候報什麼補習班”……與馬真一樣,在劉婷家中,這些關於孩子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由她自己一個人來做,而她的丈夫從不參與。其實在2年前,劉婷還是一名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但自從度過哺乳期開始上班之後,她的輕鬆日子便一去不復返,而丈夫的“不作爲”也導致了她只能辭職,安心做一名全職媽媽,“下班後拿個手機葛優躺,一直到睡覺;週末在家只知道打遊戲,從來不參與家務;孩子上下學、去補習班幾乎都是我在接送。孩子現在還調皮,習慣也不好,寫作業愛拖時間,東一下西一下,天天作業都拖拖拉拉,忍不住罵他,發完脾氣又後悔糾結,感覺快崩潰了。孩子不想學的時候,他爸爸就埋怨我把孩子管太緊,給他壓力太大,要給他自由。可是,今天自由了,明天考試就完蛋了!兒子理解不了,一看他爸的態度,就更不願意學了。”其實,這樣的場景何止是在她一個家庭上映,劉婷老公的狀態應該是當下部分老公的“標準模板”。

如果說孩子爸爸不參與到教育之中,某些能力強的媽媽尚能接受,可有些寶爸在關鍵時刻來“幫倒忙”就讓媽媽們不能容忍了。

李菁面臨的煩惱除了“二孩”,還有孩子的爸爸。李菁是醫務人員,上班的時候加班加點,下了班還需要在照顧孩子方面費心費力,“學校佈置了週末作業,補習班也還有幾張卷子,我老公耳根子軟,在旁邊護着孩子說我:‘孩子晚上不睡覺,會影響生長發育的,幾張卷子事小,個子長不高事大。’本來還在虎着臉逼孩子做作業,我老公話還沒說完,孩子就說什麼都不做,找他爸去了,哭着說困得眼睛都睜不開了,要睡覺。”李菁覺得自己像個“後媽”,什麼事都要逼着孩子去做,只有他爸爸是個“好人”,“躺下睡覺之後,孩子他爸爸還給我上課,說:教育孩子不能操之過急,輔導功課要懂張弛有度,他小時候沒上什麼補習班,照樣事業有成、娶妻生子。可是一旦到了真正輔導孩子功課的時候,我對象就變得可有可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