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傳教士漢明燈於1921年編修的《廣漢縣誌略》,系四川省600餘種地方誌中唯一一種由外國人編修的志書,開外國人編修中國地方縣誌的先河,爲中國特殊的漢學著述。該志略記錄了廣漢地情,填補了廣漢縣自清同治八年(1869)以後52年未修縣誌的空白,不僅具有文獻價值,而且見證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與交流。

漢明燈著《廣漢縣誌略》自序(選)

廣漢與漢明燈

民國時期的四川廣漢縣,即今四川廣漢市。廣漢縣秦爲雒縣,西漢高帝六年時設廣漢郡,唐垂拱二年(686)置漢州。聞名遐邇的三星堆位於其境內,距今已有5000年曆史,是迄今爲止在中國境內發現的範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城、古國、古文化遺址,被譽爲“長江文明之源”。廣漢還是中國農村改革開放的前沿。1980年6月18日,該縣向陽公社率先摘去人民公社牌子而掛出“向陽鄉人民政府”牌子。這牌子的“一摘一換”,是中國農村改革發軔的標誌,甚至使我國的根本大法《憲法》爲之修改,改變了數億中國農民的命運,令世界矚目。

漢明燈,英國人,中華聖公會(四川)傳教士Hamilton,Rev.E.A.andwife的中文名字。據《華西教會新聞》記載,漢明燈光緒二十四年(1898)來華,曾在四川新都、廣漢、德陽一帶傳教。他具體傳教始於何年雖無資料可考,但從《華西教會新聞》(1904年,第11期第230至233頁)中悉知,他不僅掌管西式學堂,在學校、婦女中發展教徒和敬拜中國人,而且還因“我的健康問題阻礙了每日的佈道”而惴惴不安。

至於漢明燈何時離開中國回英國覆命,現無資料可考。但從漢明燈1921年完成《廣漢縣誌略》上溯,他在華傳教的時間應有20多年。他的傳教頗爲不易,甚至有被土匪綁票而虎口脫險的傳奇。

他的這一段被土匪所劫生命受到威脅和付銀子換性命的曲折經歷,頗有故事性,《華西教會新聞》(1913年,10期第5至9頁)曾有介紹。漢明燈的傳道多在開設傳教站、辦學、演講、參加有關活動中進行,對象多爲教師、學生及醫務工作者,性別多爲婦女。從漢明燈所修《廣漢縣誌略》自序中悉知,他是1916年到廣漢傳教的。這個時期,屬於他傳道的成熟期。

可以說,《廣漢縣誌略》編修一定意義上是漢明燈佈道傳教的特殊形式,甚至是一種手段,因爲其間的考察多邀教徒同行,即“樂於與諸教徒尋古蹟,讀殘碑,披輿圖,談往事”。

漢明燈著《廣漢縣誌略》目錄

漢明燈:被中國化的漢學家

漢明燈堪稱典型的被中國化的漢學家,所編修的《廣漢縣誌略》是一部不同於一般傳教士的漢學著述。該著述修於1916年,成書於1921年,歷時5年。這一部特殊的著述,彌補了廣漢縣自清同治八年(1869)以後的52年未修縣誌的空白。其篇幅雖算不上洋洋大觀,但卻爲“四川六百餘種地方誌唯一的一種外國人編纂之志書” 。其唯一性,標誌着漢明燈所編修的《廣漢縣誌略》開了外國人編修中國地方誌書(縣誌)的先河,凸顯了一個外籍人士崇尚中國方誌文化魅力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具有超越普遍性的特殊意義,彌顯珍貴。

《廣漢縣誌略》爲楷書手抄本,排列整齊,頗有顏(真卿)字遺風,書卷之氣貫於全書,不僅讓人賞心悅目和具有特殊的審美意義,而且令人驚歎漢明燈如此的書法功力。該書開本爲24×14釐米,計62頁,每頁以6—7行字豎排,約7000字。該抄本爲孤本,現藏於四川省圖書館。20世紀80年代初,廣漢縣地方誌辦公室爲新編《廣漢縣誌》,曾派員(敖天照先生)專程去四川省圖書館抄錄此志。《廣漢縣誌略》爲廣漢民國時期編纂的唯一一本志書,除有助於新編《廣漢縣誌》的編纂,還被收錄於《歷代漢州志》中,使之得以完整流傳。

《四川歷代舊志提要》載:“此爲四川六百餘種地方誌中唯一的一種外國人編纂之志書”(四川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2)

《廣漢縣誌略》內容

《廣漢縣誌略》體例完備,脈絡清晰,分自序、目錄、正文3部分。正文有沿革、疆域、城池、鄉村、山脈、河流、古景、古蹟、戰史、政績、儒林、戶口、倉儲、漕運、學校、宗教等16篇。在《山脈》篇中,他對“三星伴月堆”即之後聞名於世的三星堆作了精當描述:“在治西十五里,地形若三星與月相伴”。此記載,對於之後三星堆的地下發掘不乏意義。在《戶口》篇中,他認爲“調查戶籍之法,東西各國莫不重之”,即與中西方國家進行類比,具有本土化與國際化的聯繫。

漢明燈無疑是一位非同尋常的漢學家,一位被中國化的漢學家。他情鍾中國方誌,與其說是中國方誌文化的粉絲和癡情者,不如說是一位出色的修志佈道者。在修志過程中,漢明燈不僅注意研究中國方誌的表述方式,而且強調修志之道。這個“道”,既是一種修志精神和態度,又是一種可以獲取事半功倍效應的方法。

在編修《廣漢縣誌略》過程中,漢明燈深入實際的嚴謹態度和資料收集方法值得學習借鑑。他十分注重修志資料的廣採博集。爲獲取地情的第一手資料,他擯棄閉門造車或紙上來到紙上去的做法,強調親力親爲——“樂與教徒尋古蹟,讀殘碑,披輿圖,談往事”。

修志雖苦,甚至苦不堪言,特別是在修志工具欠先進的那個時代。然而,漢明燈卻是一位快樂的修志人。在修志過程中,他的“樂”和“與教徒尋古蹟,讀殘碑,披輿圖,談往事”的過程,傳遞了其快樂修志之情與貼近這方土地和圓融於這片人文環境的信息。

漢明燈著《廣漢縣誌略》沿革

《廣漢縣誌略》序言解讀

《廣漢縣誌略》序言爲漢明燈自序。該自序堪稱言簡意賅的典範,與正文的“志略”前後呼應,是志書的靈魂。自序雖然僅有278字,但卻傳遞了漢明燈修志主張、敬業態度、收集資料方法、修志目的等信息。其自序如下。

自古學者遊轍所經必有紀述,非獨流連風景也。將以他國之情形,供本國之考證焉。餘崇信聖教,從事教會,西曆一千九百十六年至中華蜀西之廣漢名都也。

考之縣誌,面積四千方里。實測得二千二百七十五方里,人口約三千(十)餘萬。其間,學士、搢紳多與餘交酒闌茶,罷輒舉山脈河流,爲餘津津道之。餘講演閒時,亦樂與諸教徒尋古蹟,讀殘碑,披輿圖,談往事。歲月如流,今五年矣。救世救人宏願未酬,,竊思以六年中目睹耳聞之事實傳播宗邦,俾政治、實業、教育、教諸家各就注視之點以作考證之資。掛漏之弊,固所不免。名曰志略,庶使覽之者不必至其地亦知其情形焉。

西曆一千九百二十一年英人漢明燈序

在自序的首句表述中,漢明燈坦言他並非那種僅流連風景的觀光客,而是“遊轍所經必有紀述”的學者,故他有“將以他國之情形,供本國之考證”的願望和行爲。在收集資料過程中,漢明燈注重資料來源的廣泛性,廣交包括學士、地方官員和退居官員及教徒在內的朋友,甚至與之成爲酒友茶客。這誠如他在自序中所言:“學士、搢紳多與餘交酒闌茶”。他還強調“口述史”,即聽取所交朋友“津津道之”的“山脈河流”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