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的天氣,風中帶着凌厲,一路裹緊衣服小跑到內蒙古清研沙柳產業工程技術中心有限公司的廠房內,看到的卻是數個正幹得起勁的工人,鋪裝沙柳絲的、打磨木板的、給木板上膠開槽的……每一個機器前,都是有條不紊的忙碌,嗡嗡轟轟的機器聲和來自木材的新鮮清香一同將近千平米的廠房烘托的熱火朝天。

工人對沙柳木改性

“你看這是我們製作的新中式燈具和仿古錄音機的外殼,這批產品都發給廣州的客戶了,這是他們組裝好的成型產品,漂亮吧?還有這些,是我們給北京一個客戶生產的門窗和木牆掛板,掛板馬上就完工打包發貨呀。”公司的車間主任李國慶一邊滑動着手機上的照片,一邊指着旁邊幾個工人正在打磨的長條形木板介紹道,語氣裏的驕傲顯而易見。

而廠房的一角空地上,從縮小版的沙柳木房屋模型、門窗隔斷,再到木地板、木牀、畫框和戶外木棧道,十幾種產品類型組成了一個開放式小展廳。“其實,我們生產的樣式多着呢,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只要你拿來圖紙,我們就可以加工。”李國慶說。

沙柳木產品模型

在鄂爾多斯,沙柳隨處可見。既是防風固沙的“活籬笆”,也曾是老百姓燒菜做飯的好柴火,尤其一到秋天,很多人家都會多備一些以對抗一整個朔風襲人的冬天。但今天的伊旗人,斷斷捨不得把這些“金條條”塞進竈膛裏。

“沙柳每年都得平茬,以前平茬下來的枝條都燒火了。現在賣給‘清研’,一畝地我們可收入大幾百元呢,聽說現在沙柳加工出的木材很受歡迎,要是真的話,我們這些沙柳估計會越來越值錢,誰還捨得燒火呢。”家住江蘇工業園區附近的村民劉金山笑着告訴記者。

打磨木牆掛板

今年我們已經出了400多萬元的訂單,目前還有近30萬的訂單等待加工,一大部分都是省外的,北上廣、海南這些大城市的都有,這些活兒估計得做到過年,現在60多個工人每天都是加班加點地幹。”李國慶以一組數據證實了劉金山聽到的“傳言”。

沙柳木型材加工車間

曾經不名一文的沙柳緣何搖身一變成爲村民眼裏的香餑餑?

2006年,內蒙古清研沙柳產業工程技術中心有限公司落戶伊旗江蘇工業園區。一期總投資1.1億元,建設了一條年產1.5萬立方米沙柳木型材生產線,一條年產3萬平方米的樑柱式木結構房屋生產線,一條套木結構牆體生產線以及相關木製品製造形成從沙柳種植—沙柳絲條加工—沙柳木型材製造—到被動式裝配化木結構節能住宅研發與生產的沙柳產業工程技術中心

沙柳木製作工藝流程

此項目最大的“賣點”就是老百姓常用的燒火棍——沙柳。根據沙柳的特點,經過原料改性、乾燥、鋪裝組胚、壓制成型、木材熱處理、拆模等工序後,製成的沙柳木型材密度可以達到每立方厘米0.9—1.2 g;具備防水、防腐、阻燃、環保等功能;此外,具有優良的力學性能指標,尺寸穩定性好,遊離甲醛指標突破了歐美的標準達到EO級指標,可以被廣泛應用於大規格沙柳木型材和裝配化沙柳木結構節能住宅,以及戶外景觀的木製品製作。最關鍵的是,此項目成功填補了國際沙柳木綠色建材領域的一項空白,前端技術和設備都具有完全自主的知識產權,依託清華大學天津高端裝備研究院的平臺及人才資源,進行市場化、產業化生產。

產品一經推出,便廣泛“吸睛”。2017年,由該公司生產的沙柳重組木製作而成的“天驕聖木亭”,作爲在《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上展示的成果之一,受到了各國代表的稱讚。這爲沙漠地區如何在治沙和致富之間畫上等號提供了新視角。

“我們現在還達不到滿負荷生產,每天大概生產4立方米的木型材,已經生產了1000多立方米,如果滿負荷可以每天生產14立方米。不過後半年訂單越來越多,特別是來自一二線城市的定製傢俱很多。”李國慶言語的背後展示着不斷擴大的市場佔有率。

據國家林業局預測,到2020年我國木材需求量將達到8億立方米,未來50年國內木材依然不能自給自足;我國每年新建木結構建築可達到600萬立方米,若採用沙柳木型材,則需耗材78萬立方米的沙柳木型材。這對清研沙柳產業來說,將是一個龐大的蛋糕。

而與此相呼應的是在對毛烏素沙漠、庫布其沙漠的治理中,鄂爾多斯市種植了3000多萬畝的沙生灌木,其中沙柳的種植面積爲1000萬畝,伊金霍洛旗目前有沙柳135萬畝,沙柳的最大特性是具有“平茬復壯”的生物習性,越割越旺。

近水才能解渴,緊緊依傍如此大的可再生原料,再着眼廣闊的“錢景”,內蒙古清研沙柳產業工程技術中心有限公司咋能“一勞永逸”?二期投資6.6億元,年產10萬立方米的沙柳木型材生產線的藍圖,在明年即可落地。且在未來三年內,公司將推動伊金霍洛旗形成年產50萬立方米、鄂爾多斯市至少形成年產100萬立方米沙柳木綠色建材製造基地、沙柳木製品的加工製造基地和沙柳產業高端裝備製造基地。屆時,在這顯性的成果背後,將是不斷暈輪的隱性效應:引導廣大農牧民科學種植沙柳,有效改良土壤;以沙柳木基材料替代天然木材,保護森林資源;促進農村牧區剩餘勞動力就業,實現農牧民增收;協同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在過去的一年裏,這些效應已經落地開花。目前,該公司已與周邊多個農村牧區合作社簽訂合作協議,以“農牧民+合作社+研究中心+企業+市場”的模式帶動農牧民致富,人均每年可增收2000—3000元。

伊旗的“柴火棍”,

這回真的火了!

—THE EN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