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泉的山莊老酒,號稱關外酒中魁首,聲譽滿滿。平泉書法家王傑的墨跡,同樣聲名顯赫,好評多多。

  兩年前,我曾寫過題爲《求字》的散文,文中提到過王傑。當時,是藉以王傑的書道、書德諷刺當下書法界的一些亂象。

  然而,這裏說的王傑書道,是從另一角度寫他的心境,寫他面對書壇一度出現的“求變”思潮,所表現出來的理性和冷靜。

  書法,對年近八旬的王傑來說,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營養,一撇一捺之間都能讓他找到“童心復歸”的感覺,是一種美好的享受。每當他端坐在書案之前,首先會讓自己的心靜下來,只有靜下來才能看到自己的內心。佛家說:“識得自己心,大地無寸土”。這種心閒氣定的狀態,可以讓被浮塵矇蔽的心靈破繭而出,彩蝶般地在天地間飛舞,時而穿越東晉,與王羲之對話;時而回到大唐,欣賞顏真卿的勁健筆力……古人的書道,歷代的傳承,讓他堅定了一貫秉持的追本溯源的信念吧,不斷加深對傳統文化精粹內質的深度理解。因此,在書藝上,他沒有用食古不化的教條來束縛自己;在書道上,更沒有以任何所謂“現代”“世俗”的手段作爲自己的進身之路。在王傑眼裏,書道是書法家的本分,是一種文化追求,是一種人文精神,是一種集古今之大成的藝術境界。王傑認爲,書法是可變的,先秦至明清,中國書法一直在變,但這種變絕非激進的推倒重來。書法上的“變”,必須建立在對前人所具有之高度的挑戰上,來不得半點對書法文脈基礎的破壞。所以,我們從王傑的書法中不難看出,既有率性而爲的飄逸,又有中規中矩的傳承。既不爲世事所累,又不爲功利所惑。在喧囂之地如坐菩提之場,處世俗之中有平淡從容之態。他的書作一點一劃,有章有法,方寸天涯,皆有真意。

  孟子曰:“獨樂樂不如衆樂樂”。身兼省、市、縣書法界多種頭銜的王傑,着眼於讓書法走進尋常百姓家,讓書法這一傳統文化在社會上產生“廣義效果”,進而潛移默化地在民衆中樹立起文化自信。因此,他結合不同時期的中心工作,組織書法講座、書法論壇、筆會、書畫展覽等,把當地的書法藝術活動搞得有聲有色。此外,他本人也把多年潛心研究、積累的書法理論著書立說。其中《王傑書法作品集》《翰墨鑄情》《蘇頌碑林》《王傑詩詞集錦》等等,在廣大書法愛好者中產生了很大的反響。尤其他的“隸體廓書”爲墨苑獨創,堪稱一絕。

  (燕趙都市報 文/門振成)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