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臨河將培育和打造“河套谷飼羊”區域公共品牌

在9月7日召開的“天賦河套”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北京發佈會暨第二屆內蒙古綠色農畜產品(巴彥淖爾)國際博覽會上,臨河區政府與北京沃野神州科技有限公司簽約,決定開展戰略合作,共同打造臨河區“河套谷飼羊”區域公共品牌產業運營平臺。計劃通過未來三年培育和打造“河套谷飼羊”區域公共品牌,形成國內羊肉的知名品牌,實現每公斤羊肉10元以上的品牌溢價。

品牌建設是拉動一個產業、帶動一方經濟、致富一方百姓的重要手段。沒有品牌就沒有競爭力,影響生存力,在外地消費市場中沒有定價權,在市場低迷時甚至出現本地企業競相壓價、無序競爭的局面。曾經,臨河區也有這樣的困局。

“人們知道內蒙古的羊肉好,知道蘇尼特羊肉,但多數人不知道巴彥淖爾羊肉或者臨河的羊肉是什麼品牌。”臨河區肉羊產業協會會長秦勇說。

怎麼才能叫響臨河羊肉品牌?

“借力。”臨河區財政局相關項目負責人說。在“天賦河套”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北京發佈會上,臨河區政府與北京沃野神州科技有限公司簽約,承諾共同打造“河套谷飼羊”區域公共品牌產業運營平臺。臨河區藉助中科院物聯網中心下屬北京沃野神州科技有限公司在區域公用品牌項目建設、運營、資金、人才等方面的優勢和打造煙臺蘋果、烏拉特羊的成功經驗,計劃通過未來三年培育和打造“河套谷飼羊”區域公共品牌,形成國內羊肉的知名品牌,實現每公斤羊肉10元以上的品牌溢價。

“互聯網+”讓養殖戶與市場對接

近幾年,臨河區在國家及地方政策、資金、技術的扶持和引導下,肉羊產業的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水平逐年提升,養殖規模迅速增加,養殖效益日益凸顯。據統計,到2017年末,臨河區牲畜飼養量達644萬頭(只),其中羊飼養量達到545萬隻;存欄羊194萬隻,出欄羊351萬隻。農民人均純收入15741元,農民人均來自畜牧業的純收入達5982元,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8%,其中來自肉羊業的純收入占人均畜牧業純收入的82%,達到4905元,肉羊產業成爲農村經濟的強勢產業,成爲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柱。目前,臨河區已形成集肉羊生產、科研、加工、銷售爲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已成爲自治區乃至全國知名的肉羊生產、加工、屠宰集散地,已形成“四季出欄、均衡上市”的產業發展格局。2014年,臨河區成功舉辦了“全國首屆肉羊產業大會”,並被中國畜牧協會授予“中國肉羊(巴美)之鄉”;2017年成功舉辦第十四屆羊業大會暨第二屆肉羊產業發展大會,中央電視臺(CCTV-7)進行全程宣傳及開幕式錄播,爲建成“中國羊都”營造了濃厚的輿論氛圍。

與此同時,臨河區肉羊產業項目得到自治區財政廳的大力支持和肯定,自2008年中央財政支持現代農業(肉羊項目)落地以來,臨河區肉羊產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但是,臨河區肉羊產業還有些問題急需解決。例如,基礎母羊存欄量較少,羊源不足;缺乏緊密的農企利益聯結機制;知名品牌影響力小,品牌拉動作用不強;缺少品牌營銷大數據平臺支持,農戶與市場不能有效對接。”臨河區肉羊產業協會會長秦勇在看到成績的同時還在擔憂產業長久發展問題。

臨河區早在2015年就向財政廳提出申請改變項目資金投資結構的申請,財政廳聽取情況彙報後給予肯定,並要求臨河區從品種改良、肉食品安全、品牌化戰略出發,探索出一條適合巴彥淖爾市肉羊產業發展的路。

之後,在中央財政支持現代農業(肉羊項目)支持下,臨河區嘗試探索一種以肉羊食品安全生產爲前提,以組織化、社會化、標準化、品牌化爲重點,以現代化營銷爲手段的肉羊產業發展新模式。規劃從2016年起經過五年的努力、分五步走,即,肉羊品種改良、全程質量可追溯、促進產品走進市場、區域品牌建立、全域廣泛推廣。

2016年已實施以品種改良爲核心的“四方聯動”方案,以整條產業鏈的各個節點爲劃分標準,從研發到生產、從生產到銷售,使肉羊繁育育種、養殖生產、屠宰加工、質量追溯等四方力量有機結合起來,實現了效益最大化。

2017年已實施以溯源系統建設爲核心的“單元模式”方案,即以戶爲單元,每個單元按公母比1:35飼養,並建立了質量追溯、保險和科技服務系統,屠宰加工企業以高於市場價格1元/公斤進行包銷,全過程中以產品質量追溯體系爲貫穿線,把參與的各方聯結到一起,初步做到了肉食品安全生產的可追溯。

“通過兩年的成功運作,取得了階段性成績,並得到自治區財政廳的高度關注和肯定。但是在方案實施中,我們發現,由於屠宰加工企業的市場開拓力有限,單靠我區屠宰加工企業實現羊肉產品溢價,走品牌化建設道路難以實現。”臨河區財政局相關項目負責人說。

2018年,臨河區通過對前兩年方案的反思,及時調整思路,嘗試建立以互聯網銷售平臺爲載體,把市場與養殖戶有效對接的營銷方式。9月7日,臨河區政府與北京沃野神州科技有限公司簽約,承諾共同打造“河套谷飼羊”區域公共品牌產業運營平臺。

全方位推廣“河套谷飼羊”

“這幾年,臨河的肉羊產業已經爲品種改良、飼養組織化、養殖標準化、質量可追溯打實了基礎,現在就缺品牌化推一把了。”北京沃野神州公司總經理趙延敏說,“建設品牌運營平臺是我們的強項。從北京市場調研來看,‘河套谷飼羊’符合高端人羣消費理念。我們正在建設項目品牌大數據運營和管理平臺、農戶組織化社交APP平臺 ,詳細對接產業鏈上的每個環節 。計劃春節前上市第一批‘河套谷飼羊’,屆時將召開品牌發佈會,全方位、立體式推廣。”

據介紹,北京沃野神州公司是中科院物聯網公司下屬企業,在國內互聯網銷售渠道有一定影響力,有穩定的高端客戶羣體。臨河區“河套谷飼羊”區域公共品牌產業運營平臺項目即通過該公司建立品牌數據運營平臺對接終端客戶,實現羊肉產品每公斤品牌溢價5~10元的目標,提升養殖戶的收益。

“現在賣羊,每公斤比以前高5毛。我們都期待年底每公斤高5塊的價。”臨河區城關鄉治豐村養羊戶敖敏告訴記者,種公羊免費領養,基礎母羊有補貼和保險,棚圈改擴建有補貼,不定期有科技服務和培訓,羊出欄統一收。“這樣算下來,養羊投不了幾個錢,後續收入還穩定。” 敖敏說。

“以農戶爲單元,每單元飼養1只杜寒(F1代)終端公羊、35只基礎母羊,財政有補貼。協會對農戶實行‘五統一’管理,即統一種羊品種、統一飼草料供應、統一疫病防控、統一飼養規程、統一品牌銷售。生產的商品羊按照40~50斤胴體重,全部由北京沃野神州公司以高於市場價5~10元/公斤統一收購。”秦勇說,我們想從公羊的生產到肉羊的養殖及屠宰加工企業加工,建立全程可追溯系統和羊肉品牌的全產業鏈模式,達到肉羊生產提質增效、羊肉產品安全可控和優質、優價的目標。“按出欄70只羊計算,每戶能增收1.4萬元。”秦勇說。

“爭取通過未來三年的培育和打造,最終形成國內羊肉的知名品牌‘河套谷飼羊’,使財政資金對肉羊產業發展的引領真正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臨河區財政局相關項目負責人說,將來,優質的“河套谷飼羊”直供終端渠道,通過大數據運營平臺,實現農戶的組織化、標準化統一,以有機綠色標準爲基礎來重塑產業鏈,讓各環節上參與的利益方專注做自己最專業的事情,把各單點上的環節打造成一個產業協同的整體來共同面對市場,形成真正的產業品牌利益共同體。

來源:《巴彥淖爾日報》

巴彥淖爾日報記者  崔晉/文

本期編輯  張向傑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