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新時代新女性

夢是一方舞臺

在腳下,在手中,在心間……

陽光照耀下

夢想在開花

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

薛瑩說:

“感謝新時代

賦予了我們女性

更多選擇的機會

讓我們有勇氣去追逐自己的夢想”

在我們的身邊

也有一羣這樣的女性

她們用雙手創造了價值

用夢想創造了價值

前段時間

柳州市婦聯和二職校的老師

去了這個神奇的村子

每年僅通過“刺繡”行業

就可以達到900多萬元產值

真正實現了

揹着娃、繡着花、護着老、養着家

今天

小編就帶大家

一起走進這個神奇的村子

取她們的“致富經”

貴州苗繡傳統成爲鄉村致富產業

近日

柳州市婦聯聯合市二職校

帶着我們的柳州繡娘

來到貴州省從江縣進行調研考察

看看他們成功的祕密

黔東南州從江縣鬥裏鄉馬鞍村

是一個苗族聚居的山寨

這裏的苗家婦女心靈手巧

人人都有一手刺繡的好手藝

要致富增收

空有好手藝可不夠

自帶光環的女主角

韋祖英

讓苗繡變成了產業

變成了整個村子致富的好幫手

2011年

韋祖英從廣州回到貴州

與丈夫陳國祥

投資20萬元在馬安村

創辦了

從江縣第一家電腦繡花廠

她改良少數民族服飾

把少數民族的服飾中的土布

改良成

更輕薄、舒適、耐穿的機織布

韋祖英開發的商品展示↑

一開始

能接受這種改良服飾的人不多

韋祖英和丈夫

便找來漂亮帥氣的阿哥阿妹

穿着她們的衣服

到各個村寨對歌

慢慢的大家都接受了這種改良服飾

來自湖南、廣西以及貴州的訂單

絡繹不絕

目前

馬鞍村刺繡合作社

有刺繡機40臺

2017年產值達900餘萬元

柳州刺繡也有特色

三江繡娘——韋清花

她是三江縣侗族刺繡的非遺傳承人,2014年被評爲首屆柳州市工藝美術大師,她的三江縣侗繡博物館是自治區居家靈活就業示範基地,在帶動婦女增收致富、傳承傳統民族文化方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作爲侗繡傳承人,她把侗繡變成民族特色品牌,積極參與“企業+協會+人才+農戶”的少數民族旅遊工藝品開發經營,牽頭組織成立了一個民間刺繡協會,讓各個年齡段的婦女參與刺繡,共同開發市場。如今,她們的手工侗繡作品漂洋過海,遠銷歐美、東南亞等地。

融水繡娘——李伊園

她是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苗族刺繡代表性傳承人,她成立的融水縣苗錦文化中心,把傳統的手工苗繡融入到現代服飾、箱包、配飾的設計中,讓古老的苗繡融入現代生活、煥發生機活力。近幾年,李伊園先後吸納60多名當地各族留守婦女作爲彩雲苗藝公司的繡娘,爲她們創造了近30萬元的收入。李伊園在她的融水苗錦文化中心舉辦了公益性苗族刺繡、苗族織錦培訓20多場,免費培訓了600多位繡娘。

繡·愛——民族服飾文化匯演

匯演活動以繡·愛”爲主題,“繡”即少數民族刺繡工藝,“愛”即巾幗大愛公益活動,旨在以“指尖經濟”推動“巧手脫貧”,匯聚巾幗力量,讓“巾幗公益”吸引更多人蔘與到愛心公益事業中。現場,共有8家單位捐贈了價值215.7萬元的公益項目和多項公益服務項目。

伊曲服飾有限公司在匯演中極爲搶眼,她們花費了3個月的時間,聯合三江縣侗繡非遺傳承人韋清花的團隊,共同設計製作了48套現代民族服裝參加展示,好評如潮。

走進香港 走出國門

彭芷君女士的助手與韋清花交流

自治區政協委員、自治區婦聯執委彭芷君女士(香港)觀看“繡愛”匯演後,選定了三江縣的韋清花作爲她的首個合作伙伴,確定了第一批500個豬年封包繡片製作項目,現在正在各級婦聯的幫助下抓緊落實,11月中下旬完工。

2017年末,三江融水繡娘亮相英國,90件傳統手工藝作品,40套中英設計師共同設計的手繡時裝,亮相倫敦南岸中心皇家節日大廳。在逐一亮相的驚豔時裝中,中國少數民族繡娘安靜地在舞臺上展示着她們的手藝,讓人們在看見美的同時,也感動於創造美的這羣手藝人,感慨於一針一線的中國匠人精神。

2018年,二職校的陳美娟老師,受邀參加2018新澳中國際時尚服飾文化周。她參展的少數民族服飾《侗寨五娘》系列靈感源於侗族繡娘——韋清花。

陳美娟老師的作品巧妙的運用傳統侗族服飾元素,大膽創新設計,驚豔亮相國際時裝週,受到了大家的喜愛。

政企座談 讓“刺繡“”飛起來”

10月上旬,柳州市婦聯牽頭邀請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市民族和宗教事務委員會、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市文化旅遊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市第二職業技術學校等部門在柳州伊曲服飾有限責任公司召開“發揮職能優勢、共促桂繡發展”主題座談會,座談會上各單位相關領導就如何發揮職能優勢促進桂繡發展進行了座談交流。

讓“桂繡”成爲產業

離不開繡娘們的工匠精神

更離不來各界愛心人士的幫扶

希望繡娘們帶着“桂繡”

在新時代

大展拳腳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