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時的左宗棠又一次上報朝廷說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幼天王洪天貴福已經逃出了天京城,曾國藩還放走了太平軍不少人等等。就是這樣一位牛人,他的老鄉左宗棠卻不止一次地大罵於他,其中一次竟然直接大罵曾國藩像豬一樣蠢。

太平天國的興起,成就了曾國藩,奠定了他同治中興四大名臣之一的地位。在滾滾的歷史洪流中,曾國藩就如同一尊屹立於洪波之中的巨石,永遠都是那樣的醒目,讓人敬畏。

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曾國藩創建的湘軍,滿清王朝估計就得提前數十年完蛋,滅亡於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之中。就是這樣一位牛人,他的老鄉左宗棠卻不止一次地大罵於他,其中一次竟然直接大罵曾國藩像豬一樣蠢!這對同屬於晚清中興名臣的老鄉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曾國藩是歷史上的牛人,牛到什麼程度?牛到一塌糊塗。四歲入塾,六歲熟讀四書五經,27歲進士及第,殿試答卷太過出色而引起了主考官穆彰阿的重視而成爲穆彰阿門生,因身爲軍機大臣的穆彰阿極力推薦,得以進入道光帝的視線。

也許正應了那就古話,不同凡響的人物,就有他不同凡響的另類之處,曾國藩的另類就是他的倔德行。怎麼個倔強法呢?咸豐帝登基之初,擺出一副欲當明君之態,滿朝文武看穿不說穿,皆順着咸豐帝的意思滾。而偏偏曾國藩就直言上梳道出咸豐帝這也不對那也不對,最後惹得咸豐帝老不高興而連連給小鞋。

皇帝生氣,後果當然嚴重,幸好上天給了曾國藩機會,洪秀全的興起,在清軍連連敗退的情況下,咸豐帝讓曾國藩回湖南操辦團練抵抗太平軍。

在湖南創辦湘軍期間,曾國藩孤傲德行頻頻使出來,一度將湖南官場上的大小官員開罪過遍,幾乎到了站不住腳的地步。在當時的湖南官場,曾國藩成了最不受人待見之徒,這其中就包括時任湖南巡撫衙門首席師爺的左宗棠也看他不起。

左宗棠與曾國藩同屬湖南老鄉,衆所周知,他們二人一直存在芥蒂,貌離神離。二人的芥蒂大致起源於總兵官樊燮事件,左宗棠因爲樊燮事件被人上告到朝廷,朝廷下旨查處左宗棠劣幕把持,這是很嚴重的,一旦成立,左宗棠可能被就地正法。

好在左在朝廷中還有一些大員友人在皇帝面前給他說好話,最後此事纔不了了之。但在此事件中,左宗棠也怪一部分同僚在他受到誣陷時不站出來爲他說話,這其中就包括了老鄉曾國藩,這大概就是二人芥蒂的開端。

而真正的讓左宗棠對曾國藩破口大罵是從曾國藩率軍首次與太平軍作戰失利開始。在與太平軍在長沙靖港的戰鬥中,曾兵敗,急火攻心竟然欲跳江自殺,幸被下屬救起,曾收拾殘部退回長沙後,左宗棠聞訊趕來,可作爲老鄉,左竟然大老遠跑來並不是爲了安慰首戰失利的曾國藩。而是開口就大罵:你首戰失利就欲自殺,連一個士兵的樣子都不得,簡直蠢,蠢得像豬一樣!

有這樣損人的嗎?這不就是赤裸裸的落井下石嗎?這也就是雄才大略的曾國藩,換做一般人,估計當時就會被氣得吐血而亡。

由此,二人芥蒂加深一層。

三年後,曾國藩率部在江西與太平軍作戰,時值太平軍氣焰正盛,湘軍連連失利,左宗棠奉命率部增援。可當左宗棠千里迢迢趕到江西之時,發現曾國藩不在江西了,原來,經受不住內外交困的曾國藩和弟弟曾國荃趁奔父喪的機會,回了湖南老家。

左宗棠於是藉着這事寫信給曾國荃,痛斥曾國藩這種窩囊行爲:一個士兵在戰場上都能做到捨生忘死,作爲一個統帥,竟然逃跑了,真是罪莫大焉!還假裝說離開江西后局面會更好,這就不是謙虛,其實你就是無足輕重,能留下,只能說明還能想爲國家做點事,你還真不能幹成事!沒有你同樣能行!

這是一個同僚該說的話?即便再怎麼看不起曾國藩,也不能太這樣直白嘛,老左你這也太損人了吧。

老左損曾國藩最嚴重的一次應該算是公元1864年,曾國荃攻破天京城這個事件了,曾國荃攻破天京後,曾國藩馬上給朝廷上報說,天京城被攻破,天王洪秀全以及幼天王等人被殺死。

而衆所周知,幼天王在亂軍中混出城去了。此時的左宗棠又一次上報朝廷說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幼天王洪天貴福已經逃出了天京城,曾國藩還放走了太平軍不少人等等。

而曾國藩也不示弱,馬上上奏說左宗棠在杭州與太平軍作戰中,同樣放走了太平軍十萬之衆。

這個奏摺要是真的追查下來,曾國藩就是謊報軍情,這弄不好是要砍頭的。好在當時的大清王朝可以依賴的軍隊就只有湘軍了,追查了曾國藩,誰爲大清朝剿滅太平軍?所以也沒有去真的追究曾國藩的責任。

兩個手握大軍的重臣如此相互詆譭揭短,有點像市井小民相互撕咬,但仔細一看你會發現,他們的所謂撕咬揭短,其實並不是爲了自己的一己之私,都是爲了國家的利益而撕咬揭短,而左宗棠的每一次痛斥曾國藩都是在大義面前的正義凜然。

這種不顧面子的詆譭揭短,多一些就對社會多一份益處,社會正缺少了這種不顧情面的相互痛斥與揭短。可以這樣說,這種相互揭短痛斥不管是對社會、對國家、對民族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行爲。

知人之明,謀國之忠,自愧不如元輔;

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欺無負平生。

這是後來曾國藩先於左宗棠離世,左宗棠送的輓聯,或許可以詮釋二人之間的一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