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015年被首相安倍晉三的傳記作者山口敬之強姦後,伊藤詩織以驚人的勇氣和毅力將自己被性侵的經歷公之於衆,希望通過自己的經歷引起日本社會的反思和法制變革,但遺憾的是面對媒體、社會、司法的重重壁壘,她的呼籲始終沒在日本本土引起多大的反響。在《黑箱:日本之恥》一書的序言中,伊藤詩織詳細地介紹了自己的經歷以及對於日本現存的社會環境和司法制度的批評,除非有一天這樣的情況得到改變,否則“日本之恥”這四個醒目的字眼將永遠懸掛在這個“文明國度”的上空。

今天日本正式公佈新年號“令和”,語出日本最早的詩歌總集《萬葉集》,而沿用了30多年的年號“平成”則將在5月1號新天皇繼位後正式退出歷史舞臺。繼昭和、平成之後,另一個新時代的帷幕即將拉開。

但從平成到令和,日本社會又真的隨年號的更替而一同改變嗎?去年引起熱議的紀錄片《日本之恥》的女主角伊藤詩織給出的答案是——否。在2015年被首相安倍晉三的傳記作者山口敬之強姦後,伊藤詩織以驚人的勇氣和毅力將自己被性侵的經歷公之於衆,希望通過自己的經歷引起日本社會的反思和法制變革,但遺憾的是面對媒體、社會、司法的重重壁壘,她的呼籲始終沒在日本本土引起多大的反響。

爲什麼被稱爲亞洲最安全國家的日本,女性所遭受的侵害會受到如此漠視?

在《日本之恥》的原著《黑箱》一書中,伊藤詩織如實記錄下了自己被侵害與隨後申訴的歷程,透過她的視角,我們不僅看到了日本社會長期以來對女性權利的漠視與侵害,更看到了在這樣的社會環境後面隱藏着的女性受害者。她們數量衆多,因爲社會和制度的壁壘不敢發聲,如同被關在一個密封的黑箱之中。

在《黑箱:日本之恥》一書的序言中,伊藤詩織詳細地介紹了自己的經歷以及對於日本現存的社會環境和司法制度的批評,除非有一天這樣的情況得到改變,否則“日本之恥”這四個醒目的字眼將永遠懸掛在這個“文明國度”的上空。

正文

二〇一七年五月二十九日,我在司法記者俱樂部召開了一場新聞發佈會。關於我的性侵受害一案,檢察廳給出的判定結論是“不起訴”。爲此,我向檢方的審查機構遞交了複議申告書,並通過本次發佈會,面向公衆宣佈了這一決定。

自遭受性侵之日起,實際上已過去兩年多了。

大概有不少人,是經由本次發佈會纔剛剛獲知此事的。然而這兩年間,我卻記不清已在警方、律師事務所或媒體人員面前,把相同的話複述了多少遍。

當時,國會方纔提出了包括強姦罪在內的刑法修正案。對強姦罪加以問責的刑法,自明治時代制定之後,歷經百餘年,卻從未進行過大幅度的修訂。包括“親告罪”制度在內,日本的刑法可謂故態依然。也就是說,只要性侵受害人不主動提出指控,性暴力的實施者就不會被問罪。

針對修正案的議程也一再延後,我不免覺得:“如今,對法律的修訂在國會里難道是不能成立的?”

不僅是對法律的修正,對性犯罪受害人的調查方式,乃至整個社會的接受程度與態度等,方方面面都有必要加以改善。

針對這一點,我有義務主動發聲,將見解公之於衆。

假若只是被動等待他人的關切,事態將永遠不會改變——對此,我開始有所醒覺。

就在我拋頭露面,將自己的姓名公之於世,終於吐露心聲,並獲得了理解和同情的那一刻……

紀錄片《日本之恥》

二〇一七年九月二十二日,檢察審查會做出了判定。

“本案不予起訴。”

最終結論是:檢察官對此案的判定正確無誤。

作爲檢方判定依據的所謂“事實”,究竟是什麼?

借用負責本案的檢察官的原話:事件發生在私密空間之內,是一個“黑箱”。

截至今日,多少個日子裏,我作爲當事人,作爲一名新聞記者,專心致志,不斷向這隻“黑箱”投以探照的光束。

然而,越是試圖打開這口“黑箱”,就越是在日本的調查機構和司法體系中發現更多的“黑箱”。

我希望諸位讀者能經由本書,對當日發生的事件——即依據我自身的體驗、對方當事人山口敬之的說辭、警方的調查、媒體的採訪而得以還原的清晰事實,有所瞭解。不知大家讀完此書會作何感想。

不過,假如當今的司法系統沒有能力對本案做出裁決,那麼我相信,藉由此書釐清事件的脈絡經過,在更大範圍內展開社會討論,纔是有益於公衆的結果。這是我決定出版此書的最大理由。

聽到“強姦”這個詞,人們腦中首先浮現的,恐怕是走夜路時突然遭遇陌生人襲擊的那種情況。

然而,據日本內閣府二〇一四年的某項調查顯示,實際上,被完全不認識的人暴力脅迫發生的性行爲只有11.1%,更多的性侵害都來自熟人;事後向警方尋求幫助的受害人僅佔整體比例的4.3%,並且其中僅有半數,是遭受陌生人的強暴。

因爲她們清楚,如果遭受了熟人的性侵,就連去警局報案也有難度。另外,倘若性侵當時受害人神志不清,那麼依照當今日本的法律制度,想要提起刑訴會有極高的門檻。

正如我的案子,就屬於這種情況。

拿起這本書的每位讀者,此刻對於我的情況,又瞭解多少呢?一位遭遇了強姦的女性;一位有勇氣面對公衆的女性;一個明明在控訴強姦,出場時,卻敞開襯衣領口紐扣的女性。

新聞發佈會後,我用一種打量陌生人的眼光,審視着那個被各路媒體大書特書的“詩織小姐”。

那個與我擁有相同的面孔,而我卻從不認識的“詩織小姐”,在互聯網上,被形形色色的八卦纏身:朝鮮間諜、畢業於大阪大學、愛搞 SM(性虐待)的肉食女、有政治方面的背景……許多和我沒有半毛錢關係、聞所未聞的爆料,都和我的形象捆綁在一起。原本想竭力保護的家人和朋友,也被窺探、扒料,乃至到了令人毛骨悚然的程度。

新聞發佈會過去一個月後,我聽朋友說,這一回,衆人的口徑又變成:

“詩織小姐失蹤了。”

“詩織小姐躲到哪裏去了?”

我和發佈會之前過着一模一樣的生活。不曾去任何地方。也不曾人間蒸發。

人活於世,真的會遭遇各種各樣的事。有一些,想都想不到。還有些,就像電視裏演的那樣,你以爲只會發生在某個遙遠地方的陌生人身上……

我的理想,是成爲一名新聞記者,在美國的大學裏學習新聞和攝影。二〇一五年回國後,開始在路透社做實習生的工作。然而,正值此時,卻發生了一件足以扭轉我整個人生的事。

在此之前,我曾遊歷過大約六十個國家,也曾報道過哥倫比亞的游擊戰,探訪過祕魯種植可卡葉的熱帶叢林。每當向人提及這些經歷,聽者都會問:“那你一定遇到過不少危險吧?”

而事實上,我在這些邊緣國家的偏遠之地逗留、採訪,從未遭遇過什麼危險。真正有危險降臨在我的頭上的,卻是在亞洲以安全著稱的我的母國——日本。並且,之後發生的種種,也將我徹底擊垮。無論是醫院、援助熱線,還是警方,沒有任何一個機構對我伸出援手。

我發自心底感到震驚:自己竟在這樣冷酷的社會里,對一切懵然無知地生活至今。

性暴力,將任何人都不願經歷的恐懼與痛苦,施加在別人身上,並長時間折磨着對方的心靈。

爲什麼被強暴的人是我?關於這個問題,沒有確切的答案。我也曾無數次責怪自己。

可惜,這種事已經發生了。已經發生的事,任何人都無法改變。

但我希望,這段經歷不會就這樣過去。我也是當不幸落在自己頭上時,才領教了其中的苦楚。對這件從未想象過自己也會遭遇的厄事,該怎樣去應對呢?起初,我全無頭緒。

不過,如今,我已明白什麼纔是必需的。要想做出良好而有效的應對,就必須同時改善與性暴力相關的社會和法律系統。爲此,首先我希望,整個社會擁有受害者可以開放談論自身遭遇的寬鬆氛圍——爲了我自己,爲了我深愛的妹妹和友人,爲了將來的孩子們,也爲了許許多多我素不相識、不知其名的陌生人。

假如我對自己還抱着羞恥與憤怒,恐怕什麼也改變不了。因此,在本書中,我將坦言自己真實的所思所想,以及不得不致力改變的事。

再說一遍,我真正想要告訴大家的,並不是那件“已經發生的事”本身。

怎樣才能避免這種事發生?

萬一發生時,該怎樣尋求救助?

我想討論的,是這些事關未來的命題。而爲了談論未來,方纔斗膽提及那樁“過去的事”。

閱讀本書的過程中,懇請您想象一下:在某個時間、某個地點,曾經發生在我身上的這件事,如果也發生在您自己,或您親愛的人身上呢?對此,誰也無法預測。

另外,在二〇一七年的刑法修訂中,“強姦罪”“準強姦罪”兩項罪名,已分別變更爲“強制性交等罪”“準強制性交等罪”。內容中最大的變動在於,舊刑法中僅規定了女性是性犯罪的對象,而新刑法則把針對男性實施的性侵行爲也包含進來;“性交”的定義更加寬泛,經由肛門、口腔施行的侵犯行爲也被視爲定罪的對象。

關於修訂版的刑法,我稍後會再談。本書所採用的,仍是案件發生當時的法律稱謂,以及現今依舊比較普遍使用的“強姦罪”說法。

此外,本書依據我的個人經驗寫就,對性暴力的描寫也有所涉及,因此,假如您有創傷重現( Flashback )、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Post-TraumaticStress Disorder)方面的擔憂,請務必優先考慮自身的情況。

(文章選自《黑箱:日本之恥》序言)

  • 你經歷過哪些不公正的待遇?
  • 在評論區留言,我們將抽取一位讀者,送出以下這本書。4月3日開獎。
  • 上期開獎:恭喜 金在時間中發光 獲得《心》一本

《黑箱:日本之恥》

[日]伊藤詩織 著

匡匡 譯

本書是日本#MeToo運動核心事件全紀實。2015年,4月3日,伊藤詩織就工作簽證問題與當時TBS電視臺華盛頓分局長、首相晉三傳記作者山口敬之相約進餐會談,卻遭對方性侵。之後的一年,面對媒體、社會、司法的重重壁壘,她不斷訴諸法律……爲何司法系統無法制裁傷害女性的人?作爲弱勢羣體的女性,在社會不公、大衆冷漠、輿論暴力興盛的今天,應當如何生存、如何自救

執行編輯: 趙磊

RECOMM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