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多種才能訓練中,家長們能夠進一步發現,孩子其實對於其中一種才能的訓練是最爲專注的,他們會表現出更多的興趣,整個學習過程中沒壓力,而只有快樂。在多次嘗試後,孩子會明顯表現出對各種興趣中某一種的“偏愛”,這也就是孩子天賦的最終落腳點,家長們也就能夠準確定位了,而且無需擔心孩子會“半途而廢”,孩子們也會堅持更長的時間。

每個孩子,都擁有某種天賦,即便是在孤獨症兒童當中,有相當一部分孩子,在某些方面擁有常人所不能比擬的天賦。

越來越多的家長,想要在孩子童年時期,就準確定位孩子的天賦,並加以培養。我們在看諸多名人,包括歌手、運動員、科學家等,都在童年時期“與衆不同”,但大多數的孩子,並沒有表現的“超於常人”。

莫非這些孩子沒有天賦嗎?非也!而是在很多時候,家長並沒有準確挖掘出孩子的天賦所在,並沒有深入的培養。

來自耶魯大學的研究指出,我們其實是可以在日常孩子的表現當中,來確定“天賦的可能性”。今天,就一起來看一看吧!

一、語言才能

孩子通常表現爲:

1、他在背詩和有韻律的句子時,有明顯的節奏和情感。

2、他會糾正家長說話時使用的“錯誤詞彙”。

3、他喜歡講故事,並且講得很全面和仔細。

這類孩子樂於去交流,喜歡錶現自己,願意講故事或是描述某些事情或者事物。如果各位家長擁有那種“話嘮”孩子,可千萬不要嫌孩子“話多鬧騰”,而是儘量引導孩子去進一步的描述一些事物,現象等。

二、音樂才能

孩子通常表現爲:

1、他唱歌時音準很好。

2、他喜歡聽各種聲音,並且能夠通過聲音分辨來源,例如分類各種樂器。

3、他對各種聲音有着自己的見解,有明確的“喜歡”和“厭惡”。

這類孩子通常在很小的時候(2~3歲)就有所表現,當他們聆聽到有規律的聲音,就會格外專注,甚至停止哭鬧;當他們聽到音樂時,會瞪大眼睛,仔細聆聽,專注度甚至超過少年。

三、數學、邏輯天賦

孩子通常表現爲:

1、他經常會問“哲學問題”,例如“時間從何時開始”、“我是從哪裏來的?”等。

2、他經常會問自然現象,例如“下雨是怎麼回事?”“爲什麼會打雷?”等。

3、他能快速將雜亂的物品按照一定的規律進行分類。

這類孩子就是“十萬個爲什麼”,對各種事情充滿好奇,但並非聽聽而已,而是有着自己的理解和邏輯在內。他們對數字敏感,甚至喜歡各種棋類。需要強調的是,他們也許在小學數學成績並不理想,這並不意味着他們在數學沒有天賦,而有可能是並不能接受“上課模式”。

四、空間才能

孩子通常表現爲:

1、他幾乎不會迷路,即便只走過一遍的路,也能原路返回。

2、他在外出時,能準確指出沿途的標誌性物品,並明確表示“曾經經過這裏”。

3、他喜歡玩“迷宮”類遊戲,並且路線畫的很清晰。

這類孩子空間能力強,立體想象力強,眼睛總是在環顧四周,有着極爲突出的動態視力。他們對於“高矮”“長短”等比較頗爲敏感,他們喜歡機械、拼裝玩具等。

五、身體協調才能

孩子通常表現爲:

1、他在初學走和跑的時候,走路穩、跑的穩,很少摔倒。

2、他能很快掌握平衡車,自行車等車類運動。

3、他喜歡模仿他人的動作,或雖音樂舞動身體,並愛好“扮鬼臉”。

這類孩子擁有成爲運動員或舞蹈家的潛質,他們展現出很強的身體素質,身體控制能力,能夠快速掌握很多運動和少兒舞蹈,並有着強烈的表現慾望。家長們千萬不要認爲孩子是“多動”,認爲孩子喜歡“扮鬼臉”是錯誤的行爲而過分干預。

六、創意才能

孩子通常表現爲:

1、他喜歡扮演某種角色,例如動畫人物(奧特曼),並以此編排故事。

2、他喜歡錶達情感,例如他常說“最喜歡喫冰激凌了”。

3、他喜歡評價,例如看《哪吒》時會說“哪吒是個壞孩子”。

這類孩子擁有豐富的情感,和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他們不侷限於接觸到的內容,而喜歡基於此而創造更多的東西。他們是未來的編劇、導演、作家,並且他們通常對自己的認知很清晰。

七、高情商才能

孩子通常表現爲:

1、他很會“看臉色”,能夠察覺家長“高興”或是“生氣”,並做出相應反應。

2、他喜歡同時扮演多個角色,並製造角色間的“衝突”,例如同時扮演“奧特曼”和“小怪獸”,並上演“奧特曼打小怪獸”。

3、他會將身邊的人分類,例如“小紅和小花很像”、“大灰狼和老巫婆都是壞人”等。

這類孩子就是家長們口中的“小人精”,是特別招人喜歡的那類孩子。他們善於觀察社會,樂於分析別人,並根據他人的反饋來進行自我反饋與調整。他們會成爲善於溝通、精於組織的那一類人,例如管理者、銷售精英等。

以上分析與結論的雛形,來自於美國耶魯大學的羅伯特·斯騰伯格博士,他致力於“多方面”測試,並總結出以上結論。

其實,通過閱讀我們已經發現,可能孩子在各種條目中都有所涉及,換言之,可能孩子擁有着“多重天賦”,這其實是非常有可能存在的。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自古到今,“全才”十分稀少,一個人能夠展現出一種天賦,就已經能夠在領域中脫穎而出。

這就需要家長們去用於“嘗試”。當家長髮現孩子可能擁有某幾種天賦的時候,就應該鼓勵孩子去接觸,去學習。在多種才能訓練中,家長們能夠進一步發現,孩子其實對於其中一種才能的訓練是最爲專注的,他們會表現出更多的興趣,整個學習過程中沒壓力,而只有快樂。這樣,才能準確定位出孩子真正的“天賦所在”。

這也告訴我們家長,不要盲目的去給孩子報興趣班、加各種訓練,買各種書籍道具等。家長完全可以讓孩子有一個“適應”的階段,因爲孩子的興趣是廣泛的,而且是極易轉移的。

在多次嘗試後,孩子會明顯表現出對各種興趣中某一種的“偏愛”,這也就是孩子天賦的最終落腳點,家長們也就能夠準確定位了,而且無需擔心孩子會“半途而廢”,孩子們也會堅持更長的時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