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秋天的到來,氣溫溫差早晚已經感覺到,絲絲秋意來襲,加上換季時天氣乾燥,小兒患病也日益增多。其實,一到換季時孩子就生病,多數原因在於我們沒有及時正確地給寶寶增減衣物。結果導致穿多了寶寶出汗,穿少了寶寶容易受涼感冒。

寶寶易感冒,說明衣服沒穿對

老百姓素來就有“春捂秋凍”的說法,這是因爲如果過早就把厚衣服穿上,毛孔就會因爲受熱而張開,而如果突然降溫,寒氣就容易透過毛孔傷人。所以,適當“秋凍”有助於鍛鍊耐寒能力,這個說法同樣適合小兒。

秋風一起,氣溫稍有下降,空氣中增添了些涼意時,很多父母就趕緊給孩子加衣服,省的凍着,殊不知這樣的舉動反而更容易讓孩子生病。

比起大人,小孩子的活動量大,如果穿得太多,動一動就容易出汗,被秋天的涼風一吹,孩子很容易受風邪侵襲而患上感冒,得不償失。

但是,萬事萬物都有一個“度”,防止過猶不及。“春捂秋凍”的凍也不是說就故意讓孩子少穿衣服,而是要知道哪個地方可以凍哪個地方不可以,總起來說,就是保證“四暖一涼”是關鍵。

那麼,在這個季節如何給孩子掌握穿衣法則呢?秋季穿衣法則:“四暖一涼”(手部、腹部、背部、足部與頭部)

1、手暖:

如果寶寶小手無汗,則說明穿衣合適,因爲本來手腳就處於人體神經循環末梢,本就容易手涼,所以一旦穿多了,小手也會表現出來汗津津的,就需要及時減衣。

2、腹暖:

秋季腹瀉也是發病率較高的一種,由於小孩子消化系統較爲脆弱,易因脾胃不足而在冷空氣的刺激下損傷脾胃功能,所以我們要保護好孩子的小肚子,白天玩耍時注意不要讓肚臍部位露出來,夜間也要及時給寶寶蓋好,謹防受涼,保證腹部保暖。

3、背暖:

愛動容易出汗的孩子,背部就是“重災區”,一旦穿多了,把手從孩子後頸部伸進去一摸,汗津津的,此時若被秋風一吹,容易導致風寒溼等病邪入侵而生病,不感冒纔怪。

其實這個季節,給孩子準備一個小馬甲最實用不過,一旦孩子活動開了,趁着沒出汗先脫了,等消了汗再穿上。此外,也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個墊背巾,溼了後抽出來,防止被汗水打溼衣服,也是很好用的帶娃利器。

圖片來自網絡,圖文無關。

4、足暖

常言道“寒從腳上起”,腳是陰陽經穴交會之處,是感受外界最爲敏感的地方,而且腳與上呼吸道存在密切的關係,腿腳一着涼,就很容易引起上呼吸道疾病。

我們都知道天冷了要給孩子穿多衣服,卻常忽略了孩子的足部保暖,尤其是愛出汗的小朋友,要穿吸汗透氣性好的純棉襪子,一旦孩子出汗襪子溼了要儘快更換,夜裏睡覺時,要注意不要讓孩子把腳丫子露在外面。

那麼,最後這一“涼”呢就是指頭部,小孩子一活動就往往滿頭大汗,而頭部是重要的發汗部位,小孩子通過發汗來散發體內的熱量,如果頭被捂得嚴嚴實實的,反而不利於散熱,所以要隨時保持孩子頭部涼爽,更不要秋風乍起,就給孩子戴上帽子。

此外要提醒大家的是,一旦孩子頭部出汗,要及時給予擦乾。

總之,天氣剛轉涼,大人不要立即給寶寶添置厚衣服,要循序漸進,逐步添加,慢慢適應外界天氣的變化,才能提高寶寶的抗寒能力,減少感冒的發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