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性結腸炎又爲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這是一種病因不明的直腸和結腸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病變則是主要侵及結腸的黏膜層和黏膜下層形成水腫、充血、糜爛以及潰瘍的腸道炎症過程,且一般多自肛端直腸開始,可波及乙狀結腸、降結腸,甚至到達整個結腸和末端迴腸。主要特點爲起病多緩慢,且病程多呈慢性發作,有的可能爲持續數年,也有的則甚至可達十餘年。

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有哪些症狀表現?1、消化系統症狀表現(1)腹痛。大多患者都呈輕度至中度的腹部隱痛,少數爲絞痛,並多侷限於左下腹及下腹部,也可累及全腹。但腹痛情況常有疼痛一便意一便後緩解的規律。另外,輕度或緩解期的患者可無腹痛或腹痛不明顯。

(2)腹瀉。主要因爲炎症的長期刺激使腸蠕動增加及腸腔內的水、鈉等吸收障礙所致。臨牀上表現多有粘液性血便、水樣便、粘液便、稀便等糞便異常。並且發生腹瀉時的程度輕重不一,一般輕者每日可發生2-4次腹瀉,或腹瀉與便祕交替出現;重者則每日可達數十餘次。另外,若病變累及直腸則還會有裏急後重的現象出現。

(3)便祕。常見大便祕結4-5日纔可排便一次,且糞便如羊屎樣。嚴重者甚至可能需要使用瀉藥才能通便。

(4)消化不良。多見爲厭食、腹脹、消瘦、噯氣、噁心、嘔吐等。

2、體徵症狀表現一般輕度的潰瘍性結腸患者於左下腹可有輕度壓痛,部分患者可觸及痙攣或腸壁增厚的乙狀結腸或者降結腸。重型或爆發型患者則可有明顯的鼓腸、腹肌緊張、腹部壓痛及反跳痛等。此外,通過肛門檢查還可發現指套有黏液或血性黏液分泌物等。

3、全身症狀表現 一般急性期或急性發作期的患者常見有低度或中度的發熱,嚴重時則出現高熱及心跳加速,且隨着病程的發展過程中還可能有體重下降、貧血、衰弱、水電解質平衡失調等表現。

4、腸外症狀表現 (1)關節炎。多爲單個關節病變、關節腫脹、滑膜積液,周圍或下腰區關節痛及食物中毒性關節炎等,偶爾可見強直性脊柱炎,但骨關節無損害,無風溼病。

(2)皮膚黏膜病變。可出現結節性紅斑、多發性膿腫、侷限性膿腫、膿皰性壞疽、下肢潰瘍、口腔潰瘍等。

(3)眼部病變。可見有虹膜炎、色素層炎、葡萄膜炎、角膜潰瘍等。

生活中相信有很多人在患了潰瘍性結腸炎後雖然使用合理的藥物取得了很好的治療效果,然而卻還是經常有間斷性地發作出現,其實主要原因就是因爲不太注重日常的護理。

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需注意哪些護理呢?

一、飲食方面的護理1、生冷瓜果。比如西瓜、甜瓜、桃子、柿子、枇杷、黃瓜、梨等,因爲這類的食物大都具有寒涼性,往往會很容易就引起腹瀉的頻頻發作,從而加重炎症。

2、油膩性食物。比如肥肉、蹄膀、雞湯、紅燒肉、排骨、肉包等食物。因爲如果脂肪攝入過多往往會很容易導致不易消化,並且本身這類食物還具有滑腸的作用,所以也會引起腹瀉症狀的加重,同時還會影響腸粘膜的功能修復和損傷腸粘膜。

3、刺激性食物。比如大蒜、韭菜、胡椒粉、醋、辛辣的醬料等等,可加重充血和腹瀉或引起排泄不暢等情況。

4、多纖維食物。多纖維食物富含不溶性纖維,而不溶性纖維刺激結腸時,引起腸道的收縮,從而增加腹瀉的可能,另外,多纖維食物不易消化,影響響營養物質的吸收,也可促使患者炎症的加重。

5、太鹹的食物或醃臘製品。比如醃製的鹹菜除了含有大量的氯化鈉,即食鹽喫多了除了容易引起血壓升高、胃病以及心臟和腎臟的負擔過重等,另外食物中含有的硫或亞硫酸鹽對腸道也可產生直接毒性,過量食用甚至還可能會誘發腫瘤或以致致癌等。因此,對於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而言,也需儘量避免進食過多鹹食或醃臘製品。

6、牛奶及海鮮。雖然這類食物富含有多種人體所必須的營養素和維生素,同時也是人們大多普遍喜愛的食品。然而,對於大多數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卻不宜食用。主要因爲這些食品中的蛋白質與我們日常食用食物中的蛋白質常常有所不同,一般牛乳或海鮮食品中含有的某些異種蛋白質很容易引起過敏反應,從而導致炎症的進一步加重。

二、生活方面的護理1、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時間,以減少精神和體力負擔。

2、休息時還需注意腹部的保暖,以避免腹部受涼而引起病情的加重。

3、堅持有氧鍛鍊,以加快人體血液循環,提升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加抗病能力。

4、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做好身體全身或局部的清潔工作,以減少進一步的病菌感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