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与他同行的还有蓟辽总督王永吉与辽东巡抚黎玉田,此前吴三桂虽掌握千军万马,但并无调兵权,王黎二人手握兵符是名义上的领导,大明倾覆之后吴三桂已成地方军阀,上下身份兑换,二人以幕僚出谋划策,建议联络其他明军收复北京,但恰好此时李自成招降团抵达,领头的便是曾任定西伯的唐通,他不仅带来吴家家书,还有四万两白银作为大顺方面的诚意,然而他们在京城追缴钱财的行为,让吴三桂提心吊胆,此时的他不仅手握明朝长期在山海关苦心经营的积累,更有自关外撤退带走的海量物资,自然没有拱手让人的道理。1644年春天,曾经展露出中兴之相的大明江山,局势急转直下,李自成的大顺军势如破竹,接连拿下太原、雁门关,山西全境尽落其手,崇祯皇帝此时才意识到,再不调动镇守关外军队拱卫京城一切就要结束,于是总兵吴三桂得到命令:弃守重镇、火速勤王,而他刚抵达永平,就惊闻北京陷落、崇祯自尽,没等他流几滴忠臣泪,就听到大顺军在京城拷打官民的消息,不仅父亲吴襄遭到毒打,吴家也被洗劫数千辆白银,国恨家仇,让吴三桂立刻打出“君父之仇,必死以报”的誓言。

浩如江海的历史,不乏荡气回肠的惊天巨变,有时宿命注定,有时却是偶然的偏差,明清两大王朝的交替,就是其中代表,正是吴三桂的冲冠一怒引清入关,让新生的大顺政权失去了山海关这个重要的地理优势,最终溃不成军,中国历史的走向就此改写,然而我们不禁感到疑惑,吴三桂作为执掌大军的统帅,真的会如此意气用事吗?真相似乎并非如此。

1644年春天,曾经展露出中兴之相的大明江山,局势急转直下,李自成的大顺军势如破竹,接连拿下太原、雁门关,山西全境尽落其手,崇祯皇帝此时才意识到,再不调动镇守关外军队拱卫京城一切就要结束,于是总兵吴三桂得到命令:弃守重镇、火速勤王,而他刚抵达永平,就惊闻北京陷落、崇祯自尽,没等他流几滴忠臣泪,就听到大顺军在京城拷打官民的消息,不仅父亲吴襄遭到毒打,吴家也被洗劫数千辆白银,国恨家仇,让吴三桂立刻打出“君父之仇,必死以报”的誓言。

与他同行的还有蓟辽总督王永吉与辽东巡抚黎玉田,此前吴三桂虽掌握千军万马,但并无调兵权,王黎二人手握兵符是名义上的领导,大明倾覆之后吴三桂已成地方军阀,上下身份兑换,二人以幕僚出谋划策,建议联络其他明军收复北京,但恰好此时李自成招降团抵达,领头的便是曾任定西伯的唐通,他不仅带来吴家家书,还有四万两白银作为大顺方面的诚意,然而他们在京城追缴钱财的行为,让吴三桂提心吊胆,此时的他不仅手握明朝长期在山海关苦心经营的积累,更有自关外撤退带走的海量物资,自然没有拱手让人的道理。

因此吴三桂便派出黎玉田,作为特使前去北京假意表达顺从立场,好麻痹李自成,但人算不如天算,黎玉田眼见吴三桂和唐通是故人,另一位王永吉在招降团内也有旧识,只有自己无帮无派,万一情况有变岂不倒霉?于是干脆向李自成和盘托出,于是大顺认为事态即将生变不可拖延,立刻发兵进军山海关,而吴三桂这边还在做两面的打算,一边继续派出士绅安抚团,一边加紧与清兵的联络,请他们火速前来。

此前一直撺掇吴三桂借清灭顺,做第二个郭子仪的王永吉,眼见多尔衮大军兵锋将至,为躲避历史骂名,以请援军的名义开溜去了南方,天下大势就这样在各方的盘算和计划中迎来了结局,真正左右历史走向的,不过是各方的不同利益罢了,吴三桂这个曾经左右天下权重的砝码沦为历史罪人,至于怒发冲冠为红颜的说法,听听就好了,切勿当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