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茂名電白人,1984年出生,作爲周家二公子,周偉強身上有非常濃厚的儒雅之氣,甚至稍顯靦腆。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唸完金融與財會,2009 年他回到國內,在擔保公司學習積累經驗,2010年在新加坡與自己的一個拍檔成立了智博保理有限公司,全面承接保理融資業務。

新聯在線周偉強:零壞賬的祕術

周偉強:新聯在線執行董事(左),許世明:總經理兼首席執行官(右),新聯在線2013年7月上線。

2012 年,與在金融業同樣浸染多年的許世明一起開始籌劃新聯在線的創立。2013 年 7 月,新聯在線平臺正式上線。周偉強成爲新聯在線的執行董事,而許世明則任職總經理兼首席風控官。

與大多數的P2P平臺有別的是,周偉強的海外遊學背景,讓新聯在線從一開始就有了國際化的基因。在其現有的組織架構中,原有的保理公司被納入進來,又在臺北、臺中成立分公司。2013 年 11 月,新聯在線新加坡分公司正式運營。12 月,新聯在線臺北分公司正式運營;2014 年 3 月,新聯在線臺中分公司也開始運營。

隨着互聯網金融的蓬勃發展,站在風口上的新聯在線也取得了超常規的發展。成立僅一年時間,員工就從最初創業的 5人擴張到150人,而截至 2014 年6月,新聯在線的累計融資額突破了兩個億,累計投資額達到了6億元。與此同時,其平臺壞賬率爲 0.00%。

風控更好才能走得更遠

新聯在線周偉強:零壞賬的祕術

在周偉強看來,P2P 網貸實際上屬於衆籌的一種,是股權衆籌、債權衆籌、產品或者捐募式衆籌三者之一的債權衆籌。而創立公司的初衷,也是看到了熟悉的中小企業借貸與互聯網碰撞之後的巨大機會。

“很多行業,企業都在慢慢跟互聯網做對接,比如說以前需要通過旅行社電話訂機票,而現在很多人通過攜程來完成服務。再比如電子商務,讓大量的人改變了消費習慣,從商場購物到去天貓等網購平臺購物,我相信對傳統的借貸行業而言,互聯網是一個巨大的機會,我也是秉承着這個想法搭建了這個平臺。”周偉強說。

互聯網和金融的嫁接,與傳統產業的互聯網化一樣,主要分爲兩股勢力:線上互聯網勢力和線下傳統金融勢力。周偉強清楚地知道,如新聯在線一樣,身邊很多 P2P 平臺都是走線下到線上的路子,他們原本可能是小貸公司,擔保公司,典當行,或者與之有千絲萬縷的聯繫,都開展着資金融通的業務,互聯網無疑會讓他們插上一雙更爲強勁有力的翅膀。不過,因爲巨大的財富吸引力,超常規的發展速度,低門檻,使得這塊已經達到近 2000億,並且還在快速增長的市場存在着各路形形色色的玩家,如何從中脫穎而出,是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許世明認爲新聯在線的核心競爭力非常清楚。首先是團隊大都是金融業的“老人”,他們熟悉金融。“團隊成員有多年銀行信貸、風控、融資擔保、典當借貸行業經驗。”作爲公司的首席風控官,他就歷任華康金融服務集團、通匯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廣東華夏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等公司高層職位。

在周偉強看來,從線下延伸到線上,與線上的互聯網背景企業延伸到金融、借貸領域,兩者各有特色。“從互聯網背景延伸過來做金融,他們因爲懂得運營網站,在規劃、推廣方面有自己的方法,可以在前期達到非常快的發展速度,但是互聯網金融本質是金融,是圍繞風控來做的,如果不能迅速補齊這塊短板,找到合適的人才,那走得快不代表走得遠。相反,有線下金融背景的 P2P 平臺,往往在發展節奏上較慢,但是因爲風控更好,所以能走得更遠。”周偉強說,“畢竟借貸不是一個簡單的銷售行爲。銷售很簡單,東西賣出去後只存在一個售後,而借貸公司或者做互聯網金融,銷售只是第一個環節,要安全地把這個產品進行完整的回收,不發生任何風險纔是關鍵。”

不過,對於將來的發展趨勢,周偉強也並不敢立刻下判斷。實際上,也有行業內人士質疑,所謂的互聯網金融 O2O 模式,到底互聯網的基因有多少,或者說互聯網在整個業務模塊中所起的作用有多少?

“ 確實談不上完全的互聯網化”,周偉強說,完全線上完成貸款交易,對大數據的能力要求非常高。“一個 P2P 公司要有辦法有能力去把數據篩選分類然後抓取再有效地轉化成信息,去判斷借款人是否優質,安全,從而推薦給投資者去投資。”周偉強認爲,目前市場上比較貼近大數據的運作方式的平臺很少,未來可能隨着 BAT 這樣大型的互聯網公司的逐漸切入,他們手握用戶數據,有技術,有錢,會更容易從線上發起。

“但是,他們還是面臨着找項目的問題,錢拿進來還要貸得出去。”周偉強說。

首創典當債權流轉

對於一個 P2P 平臺來說,業務要取得快速發展,需要有優質的借款人,也需要大量的投資者,相對而言,前者要更爲重要。

因爲股東中間有涉足典當行業的,所以新聯在線的發展又再一次區別於很多 P2P 平臺。新聯在線在行業內首創典當債權流轉模式,與典當公司、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大量合作。短短一年時間,新聯在線已經和合作機構聯合開發了聯保通、安貸通兩大產品。

實際上,債權流轉模式現在已經成爲 P2P 行業非常流行的一種模式,雖然也會與擔保公司。小貸公司合作,但是周偉強將典當公司看做是一個非常好的細分市場機會。

“暫時我們不是主要靠典當,三類合作伙伴都有,但是將來我希望更多是圍繞典當來做。”周偉強認爲,典當行業受 P2P 關注還相對比較少,而且其業務量很大,但是因爲受限於註冊資本金的影響,與P2P 合作的空間相對來說比較大。

如今,新聯在線已經與廣東華夏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河源市鴻志中基融資擔保有限責任公司、紫金縣振中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廣東華陽典當有限公司、東莞市長安典當有限公司、中國電信、平安銀行等先後成爲了合作伙伴。

“與第三方融資、保證機構的合作,讓我們的風險可能降到了最低。”許世明說,更重要的是,他們幫助新聯在線擁有了廣泛的信貸資源。

與第三方的合作是多方面。多種形式的。在新聯在線看來,自己只是一個信息中介平臺,撮合借款人與投資者兩者各自的需求。平臺在網上收集到一些貸款項目的信息,自己不操作,而是轉介紹給合作的第三方。或者將合作第三方的一些優質貸款項目放到平臺上展示,尋找投資者,成爲合作方的渠道。

作爲平臺的價值,不僅僅在信息發佈。撮合上,更在於用自己的風控能力來對平臺的項目進行把關。

據瞭解,新聯在線平臺的項目費率大概都是年化 15-20 個點。而新聯在線的盈利點除了投資者利息收入的賬戶管理費,還包括借款人成功借款之後借貸額的 0.3%-1% 的費用。“合作方賺取價差,我們則收取服務費。”周偉強說,行業內存在一家借貸機構與多家 P2P 公司合作的情況,雙方是一個利益鏈條的關係,而不是競爭關係。每個借款項目情況千差萬別,無論是費率。反擔保條件。項目本身的流程等都需要合作的平臺自己去判斷。“有的第三方推薦來的項目,可能我否決了,但是別的平臺可能就接受了,這是因爲大家對風險的把控和判斷不一樣而已。其實,這是一個相互選擇,整合客戶資源的過程。”

因爲轉介紹的關係,以及很多銀行切入到 P2P,許多人認爲銀行接觸到的纔是優質的借款客戶,而P2P 參與的都是次級信用的借款客戶,會存在像債券一樣分級的情況。許世明覺得這是一種極大的誤解。“恰恰相反,我們的借貸客戶,很多本身就是銀行爭奪的對象或者長期合作方,他們找到我們可能是因爲短期的經營性資金需求,銀行流程漫長,無法滿足他們,而不是信用等級的原因。次級借款客戶或者次級的一些資產我們絕對不碰。”

在周偉強看來,不僅銀行慢慢涉足 P2P行業,未來BAT也一定會涉足這個行業,一些上市公司,大的電商平臺……越來越多的參與者同臺競技,肯定會有一輪行業的洗牌,但是洗牌期結束後,並不意味着如新聯在線這樣的民企沒有了發展空間,“關鍵是要有一點點差異化”。

“ 國內網民5億多,而已涉足 P2P業務的網民我覺得不超過一千萬,兩相比較,市場還是非常龐大的。”在這個依舊火熱的互聯網金融市場,周偉強的夢想是成爲P2P 行業的翹楚。

口述 新聯在線的風控模型

新聯在線目前的風控團隊是 5人。主要任務是合作機構的准入,確定合作的條件,以及確定雙重風控體制;第二塊就是目前每個具體項目,我們的風控人員都會到現場進行查看,覈實相關信息,包括對合作條件的確定,反擔保措施等等,我們都會全程參與。將來,當項目範圍繼續擴大時,我們可能會以額度限定或者是補充風控人員的方式來進行全覆蓋。

風控對人的要求非常高。現在行業超常規發展,實際上相關人才比較緊缺。看不夠足夠的項目,沒有在項目出險的過程中喫過足夠的虧,沒有對風控出險有一個漫長追索的完整經歷,就無法真正理解風控的含義。

新聯在線風控模型的特點,簡要說:看企業借款人時,我們與銀行機械地要求成立年限不一樣,我們更爲看重公司的歷史變遷。我們主要防範企業進行的增資變更。經營範圍變更以達到貸款需求的情況。對股東的變更。負債情況我們也會列入考察。還有公司的法人代表是否老闆本人,還是請公司的員工掛名,我們也會考察。後者雖然也有連帶責任保證,但是畢竟間隔了一層,而且也顯示着企業主對企業的重視與看好程度。

此外,大股東的教育背景,資本累積的過程,我們都可以通過書面材料或者面訪的形式覈實引證。借款用途,行業的上下游的穩定性,還款來源是第一還款來源,還是第二還款來源等也是我們的核查點。

還有,公司的決策方式是一個人決策還是經營團隊決策也是我們考察的點。因爲一個人決策很容易讓經營好的公司因爲一個錯誤的決定變得萬劫不復,使其被動違約,並最終影響借貸資金的安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