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促成年輕人結婚意願降低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生存基本服務社會化”。與家庭婚姻相關聯的法律法規變化及人們生存所需的基本服務社會化可能是導致新一代人結婚願望降低的主要因素。

民政部門爆出的2018年全國結婚率是千分之七點二,創2013年以來結婚率新低。我們國家結婚率從2013年出現拐點後、五年連續降低。對於結婚率持續走低原因,網絡上的多數觀點指向“這代年輕人不願意結婚”。類似的說法看似不無道理,但是“年輕人不願意結婚”的深層次原因卻並不簡單。與家庭婚姻相關聯的法律法規變化及人們生存所需的基本服務社會化可能是導致新一代人結婚願望降低的主要因素。

全國結婚率五連降,法律法規與生活服務社會化、或是主要因素

最近頒佈開始實施的孩子落戶法條,孩子跟隨母親落戶不需要確認父親的任何資料,婚外出生的孩子可以跟隨母親合法落戶。與結婚率持續走低相對的是離婚率持續上升,婚姻不再是家庭存在的必要條件,單親家庭、單身貴族都可以活的很瀟灑。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新一代年輕人對結婚的意願降低是很自然的。從法律層面上看,婚姻不再是建立家庭、傳宗接代、保障生活溫馨所必需的條件,不結婚不僅合法,無婚姻性行爲、無婚姻性伴侶……逐漸被社會所包容並認同。如此,不結婚同樣可以追求美好生活,還少了若干負擔、還有可能活的更瀟灑。現實中的不婚成功案例越來越多,這會誘惑更多年輕人選擇不婚、晚婚的線路,結婚率還會繼續走低。

全國結婚率五連降,法律法規與生活服務社會化、或是主要因素

促成年輕人結婚意願降低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生存基本服務社會化”。人類起初的社會分工只侷限在家庭內部,所謂男主外、女主內。社會不斷發展進步,人們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服務日趨社會化。古人打獵或農工回到自己的窩棚,需要主內的女人準備飯菜,美美地享受一番飲食之後接着是享受感情生活,這需要夫妻配合默契,所以結婚是追求美好生活的必要條件。現代社會女性早已走出家門,女性有工作有收入完全可以不依賴男人生活。男人在外忙活一天回到家裏,飲食可以用手機叫外賣、衛生可以呼叫鐘點工、感情生活可以網絡預約……男人即或單身帶孩子也可以獨立完成,過去縫縫補補、洗洗刷刷彰顯女性細心靈巧的服務內容都已經被明碼標價的社會化服務取代了。反過來女性獨立生活所需要的“力氣活”也可以通過購買社會服務達成目的。總之,人們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服務都已經社會共享了,婚姻就成爲純粹的“愛情保證”契約。當衆多“山盟海誓的婚姻”結局並不美好的時候,年輕人所得到的“人生經驗”只會讓結婚意願走低。

全國結婚率五連降,法律法規與生活服務社會化、或是主要因素

爲什麼我們國家的結婚率走低是從2013年開始的?這個時間節點很有意思。2013年智能手機結束了先鋒用戶的體驗階段開始走向大衆,伴隨移動互聯網應用我們的購物習慣、交友習慣、支付習慣……從此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原先只有雙親家庭內部才能夠提供的優質生存服務項目被徹底社會化了,婚姻從此面臨着比以往更大的挑戰。婚姻制度是在人類活動社會化初級階段產生的,在農工文明時代非常重要。西方率先進入工業化時代,離婚自由從工業文明的西方率先開始。現在是信息化時代,婚姻制度必然面臨一番徹底的變革,這不是任何倫理道德及社會制度所能阻擋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