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又快到教师节,每年的这个时候,送礼都是绕不开的话题,总有家长纠结:要不要给老师买礼物?如果别的家长送了礼物,我没有送,老师会不会对自己的孩子“另眼相看”?送礼的话,买什么样的东西合适?买了礼物,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送出去才不尴尬?

教师节要不要送礼?为此纠结不如把这三件事做好,更实在

客观地说,在如今的师德考核高压态势之下,很多教师根本不会去接收家长的任何礼物。特别在一些规范、透明的地区,如果有老师不小心踩了“雷区”,轻则要接受处分,重则被开除出教师队伍。为了家长的一点东西,却可能丢了工作,这点账,老师们是算得清的。

况且现在有些家长表面上说给老师送礼物,其实是“笑里藏刀,绵里藏针”,转身就是一个“向上级部门举报”,又有几个老师敢冒这样的风险?早前就有一位家长,趁着新年,给老师发了88.88元微信红包,老师手快不小心点开红包,虽然之后马上返还给家长90元的红包,却还是被该家长截图举报。

当然,不否认有一些小地方,风气不太正,教师节送礼的现象时有发生。而正是因为这些地方存在送礼现象,让网络上充斥着一些与“教师节要不要送礼”有关的焦虑。

教师节要不要送礼?为此纠结不如把这三件事做好,更实在

事实上,就算家长送了礼,也不一定就能博得老师欢心,更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如果孩子所处的学习环境有教师节送礼的风气,就绝不会只有几个家长送礼,当送礼的人多了,大家就没什么区别,甚至老师根本就记不得谁送谁没送。再有,即便老师因为家长送礼而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那也只是暂时性的,若孩子不争气,花再多钱都买不到孩子的优秀。

所以,家长别老想着教师节送礼,好好管教孩子,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意志力,才是正道。如果真想博得老师欢心,把这三件事做好,比送礼更实在。

第一、平时多配合老师工作

在孩子的成长上,家长和老师是伙伴关系,他们之间唯有相互配合,才能在教育上发挥最佳功效。家长不仅要与孩子多沟通,也要与老师保持沟通,及时掌握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和其他表现。平时,家长要注意维护老师的威信,若孩子受到一些抵触老师的言行的影响,家长要第一时间予以正面引导,同时私下向老师反馈或提出建议。

有些家长一有问题就把责任推给教师,还经常在孩子面前诋毁老师,这非常容易损害老师的威严。而一旦老师的威严受到损害,孩子不再敬畏老师,就很有可能成为班级的“麻烦制造者”,让老师对他“另眼相看”。

教师节要不要送礼?为此纠结不如把这三件事做好,更实在

第二、策略性地与老师沟通,态度要柔和,言语不要有攻击性

家长在与老师沟通时不要用带有攻击性的言语,态度要柔和,还要讲究策略。有些家长不配合老师的工作,面对老师提出“相互配合教育孩子”的要求嗤之以鼻,与老师沟通的时候高高在上,觉得孩子交给学校了,学校就应该负全部的教育责任。他们的这种表现令老师们非常反感。

有些家长虽然沟通上没有恶意,但不注重策略,也很难与老师建立较好的关系。比如孩子上幼儿园,家长对老师说“我家孩子只能接受表扬,一批评就不愿意上幼儿园了,老师您可要上点心”,家长说的是事实,可是用这样生硬的表达方式,显然不容易达到预期效果。

第三,发生矛盾时多体谅老师的辛苦和不易

教师节要不要送礼?为此纠结不如把这三件事做好,更实在

孩子在学校求学,不可避免会与其他同学发生矛盾,甚至有可能与个别老师发生冲突。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要急于找对方同学、对方家长或当事老师理论,更不要在班主任或其他老师协商时故意激化矛盾或把矛头指向学校,应该多体谅老师的辛苦和不易。在核心利益没有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家长适当做出一些让步,有助于矛盾的解决,也能让老师感受到“这个家长很大度、不一般”。

如果家长能做到平时多配合老师、与老师沟通有好的态度、发生矛盾多体谅老师这三件事,就完全不用花钱花时间琢磨送礼的事,照样能博得老师欢心。

不过,教师节到了,应该给老师发个祝福短信,毕竟再好的礼物都没有“把老师放在心里惦记着”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