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为与人交往带着极强的目的性,这类同学只会选择与能给自己提供帮助并愿意给自己提供帮助的人“交朋友”。人们不希望自己的秘密成为别人的谈资,甚至被别人取笑、挖苦,所以与这类同学一定要隔得远远的,因为所有人都会成为他们“八卦”的对象。

大学过的是集体生活,几个人生活在一个房间里,大家没有隐私,也不能有所谓的个性。为了宿舍成员关系更为和谐,大学生们通常会相互做一些让步,情绪上也会做一些控制。倘若大家还是按照中小学阶段那样喜怒哀乐都放在脸上,宿舍关系和同学关系均会变得紧张。


过来人的肺腑之言:上了大学,宁可孤独,也别招惹这三类同学


过集体生活,做出一些妥协是非常必要的,这既可以帮助自己交到一些朋友,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自己。毕竟有很多大学校园里发生的悲剧事件,都与同学关系紧张有关。

但需要强调的是,大学是一个小社会,这里有形形色色的人,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奇葩事,所以有些人可以跟他们交朋友,有些人一定要避而远之。作为过来人,笔者给大家一个忠告:上了大学,宁可孤独,宁可“形单影只”,也别招惹这三类同学。

第一类同学:总找别人帮忙、但又总拒绝别人求助的同学

找别人帮忙、却又拒绝帮别人忙的人,在大学生校园里并不少见。有人说他们自私;有人说他们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管大家给予他们以什么样的评价,只要我们发现身边的同学正是这样的人,就请马上远远地离开他(她)。不要想着先成为他(她)成为朋友,再去改变他(她),因为你很难有能力改变一个大学生。而一旦你成为了他(她)的朋友,你就是他(她)无限索取帮助的对象,若你不提供帮助,就会被他(她)一脚踢开。


过来人的肺腑之言:上了大学,宁可孤独,也别招惹这三类同学


这类同学虽然向别人求助,但丝毫不感恩别人提供的帮助,他们觉得别人的帮忙是理由当然,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几句话就是:“都是同学,帮个忙不是应该的嘛”。如果别人拒绝提供帮助,他们就会到处宣扬别人“小气”、“不够意思”。

他们求助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很令人生厌的借钱。他们借钱的时候嬉皮笑脸、称兄道弟,然而想让他们还钱,就比登天还难了。

因为与人交往带着极强的目的性,这类同学只会选择与能给自己提供帮助并愿意给自己提供帮助的人“交朋友”。甚至有些时候,他们还会通过伤害别人以实现自己的某些目标。


过来人的肺腑之言:上了大学,宁可孤独,也别招惹这三类同学


第二类同学:喜欢跟你“分享”他人秘密的同学

集体生活,很难有自己的隐私,但同学之间大多不会随意传播别人的隐私。不过总有一些人,他们对别人的隐私特别感兴趣,且经常与别人“分享”他人秘密。

说得好听是“分享”,说得不好听就是“八卦”。这类同学“八卦”别人秘密时喜欢添油加醋,一边说还一边强调:“这事我只跟你说了,别人都不知道,可不能到处讲”。殊不知他们根本管不住嘴;他们到处宣扬,跟每一个人讲都会强调“我们关系好,就跟你说了,没跟别人讲”。

人们不希望自己的秘密成为别人的谈资,甚至被别人取笑、挖苦,所以与这类同学一定要隔得远远的,因为所有人都会成为他们“八卦”的对象。如果他们知道了你的一些秘密,同样也会到处宣扬,即便你们是所谓的“密不可分的好友”。


过来人的肺腑之言:上了大学,宁可孤独,也别招惹这三类同学


第三类同学:自命不凡且“眼睛往上看”的同学

自命不凡的人谁都不放在眼里,他们认为自己是世上最聪明的人、最厉害的人,只要自己想做的事,就没有什么做不成的。他们身上由内而外散发着狂妄自大、孤芳自赏的味道,让人有很不舒服的感觉。

有些自命不凡的同学,会抱着某些动机“把眼睛往上看”,他们在同学面前表现出目中无人,但在辅导员或其他授课老师面前却表现得极为谦逊。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两面人”,他们在老师面前把自己放在较低位置,以获得一些实际利益。不过在学生面前,他们会摆出另一番面孔:“高高在上式”地指手画脚。


过来人的肺腑之言:上了大学,宁可孤独,也别招惹这三类同学


上大学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如果与以上三类同学纠缠,情绪一定会受到影响,也就会间接地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总之,要想大学几年的生活不痛苦、不郁闷、不被伤害,就请努力擦亮眼睛,宁可孤独,也别招惹这三类同学。

当然,笔者不是说我们上了大学就赶快对同学进行归类,然后与被归类的同学划清界限。任何事都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应该以平等的姿态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在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再做出判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