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听到不远处的孩子撕心裂肺地喊着“老师,救救我”时,自己只能选择默默离去,其实这不是我无动于衷,而是我无能为力。

事情要从昨天陪女儿游泳说起。女儿的游泳课程是去年报的,当时只上了三节课,就死活不愿意去学,她不停地告诉我们“教练太凶了,很怕”。自那以后,一提起游泳,她就浑身发抖。妻子觉得孩子矫情,几次想强硬地送她去游泳馆继续学习,都被我阻拦下来。在我看来,学游泳只是孩子的一个兴趣,没必要这么折腾。

就这样,学游泳的事情拖到今年,女儿在我给出了“陪她一起边玩边游”的承诺后才敢踏入游泳馆。由于之前跟教练进行过沟通,教练也就基本撒手不管了。没想到游了两次,女儿不仅学会了游泳,还爱上了游泳,天天嚷着要去游泳馆。

在游泳馆陪女儿游的那几天,发现游泳馆教练的脾气都相当暴躁,对孩子发脾气是常有的事。而昨天,自己亲眼目睹一个孩子硬生生被教练从浅水区拖到深水区,然后被丢在深水里“扑通扑通”。孩子喝了好几口水,教练才把他拉起来,并严肃地告诉他“憋气,懂吗,憋气,憋十秒钟,让自己飘起来”,又吼到“你已经上第五次课了,还学不会,像你这样的学员真是少见”。

此时孩子已经被吓得大声哭了起来,他一边哀求教练把他放回浅水区,一边祈求教练放手后五秒钟就把他拉起来,他说自己只能憋气五秒钟。然而教练不为所动,孩子继续仍然被丢在水里“扑通扑通”。每当孩子被教练拉起来时,孩子就不停地对教练喊“老师,求求你放了我吧,我不行啊,我呛了好多水,好难受”,有时候就是胡乱地大叫“救命”,凄厉的喊声响彻云霄。

我经过那个孩子身边的时候,实在不忍心看他不停地喝水,就伸手把孩子拉了起来。教练则在一旁不痛快地说“不用拉他”。

“你没看到他在喝水,他在喊救命吗?”我质问教练。

“你是专业教练吗?你懂什么?”教练不悦地说。

“我是不懂,但我也是老师,哪个老师教学生像你这样?”我觉得教练做得太过分,声调不自觉地大了起来。教练估计是不屑跟我争执,直接把孩子带到较远的水域,继续他的教学方式。我很清楚地听到那个孩子冲我大声喊“老师,救救我”。但我没有再去拉他,而是选择离开了他的视线,不是我无动于衷,而是我无能为力。

我为了陪孩子游泳,专门办了一张游泳卡。而没有办游泳卡的家长,只能把孩子交给教练,他们无法进入游泳区。不过家长可以通过休息区的监控视频观看孩子的学习过程。我不知道那个孩子的家长是在玩手机,还是在看监控,如果在看监控的话,看到孩子的这个状况,内心不知道有何感想。也幸好监控是无声的,如果是有声的,孩子凄厉的叫声估计会让所有在休息区的家长都揪心不已。

想想自己也挺无聊的,家长都这么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教练,我又何必操那个心。但教练的这种教学方式,我非常不赞同。

首先,这种教学方式极其粗暴。可能有人会觉得,游泳这件事,需要给孩子一点“绝望”,求生欲会激发孩子的潜能,不是有一些学会游泳的孩子,就是被扔到水平“扑通扑通”,然后自己学会的嘛。这个说法看似有一定的道理,可任何有益的教学方式都需要有科学管理这个前提,还要考虑个体之间的差异。而教练的做法显然与科学管理相悖,更没有考虑到个体差异,他想当然地认为所有孩子经过几节课的训练就一定能学会游泳,他根本不在乎孩子会不会因为这种教育方式而对游泳,甚至对水都产生了恐惧。

其次,教练用威胁、恐吓来达成教学目标,过程非常残酷,完全丢掉了“爱”。孩子喊教练一身“老师”,是对他的尊敬,是希望他能给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希望教练能理解他与其他同学的不同:无法很快掌握游泳诀窍。而教练对此熟视无睹,一意孤行。让人感叹的同时,也在为孩子感到可悲。

那位孩子的家长对此负有很大责任。这五次课,孩子几乎次次被骂,如今直接被拽到深水区。如果孩子将前四节课的遭遇告诉了父母,父母还无动于衷,不做出改变,这个家长就当得挺差劲的。可以说,把孩子扔坑里,家长也有“功劳”。

无论是哪个领域,只要是老师,哪个不希望学生能又好又快地掌握知识?游泳教练对学员有高要求并不过分,只是,学员不是“同批次出产的产品”,他们中有的对游泳敏感度低,几节课,甚至几十节课,都不一定能学得会。遇到这样的学员,又何苦如此逼迫,如此恶言相向呢?

以学校教学为例,每个学校都有学习上的后进生,老师上课的内容他们有很多根本掌握不了,有些孩子甚至教了很多遍还是不懂。难道遇到这样的学生,就可以破口大骂,并用极端教育方式激发孩子潜能?我想,如果真的这么做,不说社会和家长不同意,自己的良心也过不去。何况,这种做法还很容易酿成悲剧。

“严师出高徒”没有错,但有严就一定有慈,严慈并济。只是严,而且是无底线的严,并不是在激发孩子的潜能,而是在摧残孩子。退一万步说,即便真的靠这种粗暴的方式教会了孩子,他还会喜欢这个兴趣吗?这样的学习又有什么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