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双一流”建设,人们马上就会想到2017年9月公布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首批入围13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其中有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36所,B类6所),95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其实,早在2015年10月,相关部门就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方案的“第一阶段”总体目标为“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同时方案强调“双一流”建设是“每五年一个周期”,从2016年开始,与国家五年建设规划同步实施,2020年底为第一个建设周期的收官之时。

也就说,今年不仅要完成“双一流”建设第一阶段目标: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还要对所有“双一流”高校进行“期末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重新确定下一轮建设范围。

有人据此猜测,个别B类高校可能会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晋级为“A类高校”,比如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是一所有“千年底蕴”的知名大学,该校现有超过三万六千名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以及超过四千名教职工。

在师资力量和科研平台建设方面,湖南大学都称得上是国内一流。该校专任教师队伍中有12位院士、6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1位国家级特殊人才、3位“国家级教学名师”、14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34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建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国际合作基地、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防科工局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并参与组建3个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

那么,即将到来的新一轮“双一流”评选,实力强劲的湖南大学会被升格为A类吗?

应该说,人们提出“升格湖南大学为A类高校”是有一定根据的。在近些年的各种大学排行榜中,湖南大学均有较好的表现,排名经常列在部分A类高校之上,也基本都是名次最高的B类高校。

2020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湖南大学排国内高校第31位,名次在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等A类高校之上,为排名最高的B类高校。

202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新兴经济体大学排名,湖南大学与西北工业大学并列排中国内地高校第25位,名次超过了厦门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A类高校,仍为排名最高的B类高校。

在2020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中,湖南大学位列全球高校第338位、中国内地高校第17位,名次竟然超过了“九校联盟”成员西安交通大学(排全球高校第343、中国内地高校第18位)和顶尖名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排全球高校第364、中国内地高校第19位)。

当然,我们承认部分大学排名数据不太客观,要说湖南大学比西安交通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还强,估计大多数人都不会同意,不过,能在许多机构发布的排行榜中超过一批A类高校,并位居“B类高校第一”,说明湖南大学肯定是实力不凡,否则又怎会得到诸多排名机构的认可?

正因为湖南大学综合实力不弱,所以该校在很多考生心目中就相当于A类大学。只是,从“地位上的相当”变成“身份上的相同”,是非常不容易的,晋级为A类高校,不只看综合实力,还要考虑许多因素。比如名额的分配,湖南地区高校已经有中南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两所A类高校,再增加一所A类高校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再者,如果现行名额分配机制不变,把一所B类高校升格为A类高校,就意味着要把一所A类高校降格为B类高校,这样看,湖南大学晋级为A类高校的阻力就更大了。

另外,想升格为A类高校,除客观条件不具备,湖南大学自身也要一些需要提升的地方。虽然湖南大学的综合实力不差,排行榜上的表现也不错,但湖南大学的王牌学科数量不多。以第四次学科评估数据为例,全国有81所高校拥有A+学科,可湖南大学一个A+学科都没有,湖南大学学科的最好评级只是A-。

话说回来,升格为A类高校可能性小,不代表不可能,未来的事谁也说不准,说不定再过几年,就没有A类、B类的叫法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