鄠邑區玉蟬鎮修理廠拆除復綠工作現場。(首席記者 李明 實習生徐楠 攝)

本報訊(記者馬昭)從西安乘車往鄠邑區走,剛出澇峪口收費站,就能看到幾處違建拆除的區域正在進行復綠。或是國槐、或是白皮松,在違建拆除後的土地上落地生根,舒展身姿,與不遠處的南山遙相呼應,成爲環山路一處處養眼的美景。

明春這裏就是一片“迎賓林”

“這裏最早是耕地,後來蓋起了違建的汽車修理廠。9月27日,違建被拆除,10月7日開始覆土復綠。現在是一片綠油油的國槐。看着就讓人舒心。”鄠邑區玉蟬鎮羊圈村村民武勝一邊給國槐培土澆水,一邊給記者講述違建復綠的過程。

記者看到,這片剛剛復綠的土地大概8畝,栽植的400多棵國槐雖然略顯稚嫩,但棵棵身姿挺拔。“明年春天你再來,國槐的颯爽勁兒就有模有樣了。這片國槐林和那邊的白皮松就成了高速口的迎賓林。”武勝說。

順着武勝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了一片四五畝的白皮松。這裏原本的違建如今已全部拆除,覆土復綠也已經完成。錯落有致的白皮松穩穩紮根土地,恣意地享受着秋日的暖陽。

“環山路沿線環境越來越好”

鄠邑區玉蟬鎮天橋村黨支部書記雒長水說,秦嶺違建拆除是民心工程,拆除復綠後,環山路沿線的環境越來越好,村民們的生活環境也越來越好,這都是大家所期盼的,也都很支持。

鄠邑區玉蟬鎮副鎮長趙建峯告訴記者,鄠邑區林業局本着“增綠提質、裸地綠化、建管並重”的原則,對拆除後的土地進行復綠工作,在復綠的整個過程中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選擇耐乾旱、生長快、防護性能好、成活率高的樹種作爲復綠樹種。

發揮好網格員和“山長制”作用

記者瞭解到,玉蟬鎮秦嶺保護範圍內涉及4個沿山行政村,18個村民小組,共有農戶1113戶,人口4398人。爲了紮實推進拆違復綠工作,該鎮及時抽調200餘人,成立6個秦嶺北麓違建整治工作小組,重點對照12項排查內容,紮實開展“拉網式”摸排巡查。共排查點位1357個,其中項目類違建點位89個,宗教廟宇點位11個,宅基地1257個。經過專題研判,最終確定的19處違建點位已全部拆除,共拆除面積9875.2平方米。

違建拆除後,工作重心轉移到加快覆土復綠工作中。目前,18處違建點位的垃圾清運已全面完成,剩餘李正社馬場水泥地面的破碎已結束,正在清運垃圾;劉亞梨磚廠等10處的覆土工作已完成,新西蘭現代農業、秦戶汽修廠等7處的復綠工作已經完成;悠然農家樂、七姓莊小學、李陽住宅3處違建已完成拆除清理,並移交村上。

趙建峯表示,下一步,將積極對接土源拉運單位,搶抓時間節點,加快土源拉運,儘快完成剩餘點位的覆土。同時,協調苗木,加快植綠進度,全面完成玉蟬鎮秦嶺北麓違建清理整治掃尾工作。同時,建立完善長效機制,發揮好網格員和“山長制”作用。切實做到依法治山、規劃控山、網格管山、合力護山,全面落實秦嶺網格化保護的各項工作措施。

持續高標準完成生態恢復

據悉,秦嶺北麓違規建別墅問題專項整治工作啓動以來,鄠邑區以“不達目的決不收兵”的決心,紮實推進生態恢復工作,持續高標準完成生態恢復、土地復耕復綠、土地紅線圈建等工作,保證整治工作全面徹底到位。同時,依法依規、多措並舉、精細操作,確保安全、和諧、穩定,擴大整治工作成效,建立秦嶺保護長遠管用的體制機制,真正還秦嶺寧靜、和諧、美麗。

記者瞭解到,截至目前,鄠邑區林業局累計向全區各違建點供應和栽植各類喬木49239株,竹子700株,灌木10349株,麥冬草50350窩,播撒草籽97076平方米,鄠邑區累計復綠面積近23萬平方米。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