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锁铜锁千百种 不防君子防小人

撰稿 实习生张文茜 长江日报记者 汤华明 摄影袁国华

长锁、短锁、方锁、圆锁,各种形状和大小的锁具,是根据其用途来制造的。锁的功能后来被演绎为一种文化,那就是长命锁、爱情锁的出现,人们期望做成金锁、银锁的饰物,能保小儿平安成长,能保爱情海枯石烂。

摆满一桌子的大锁小锁、铜锁铁锁,弹子锁、机械锁具,有锁箱子、柜子的,也有锁门、锁院子的。

合上锁扣,插进钥匙向左旋,闭锁。插进钥匙右旋,开锁,旧时居家的门锁结构简单,其更重要的意义是摆设。

旧时候的锁具,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做工也不繁琐,还是应了那句话,再坚固的锁也不能防住小人(盗贼),只有整个社会风气变成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千家万户才是安全的。

这是一把锁大院的锁,钥匙应该只有一把,不是随身带着,而是挂在门栓上,住在大院的所有人都能用。如果外来人知道钥匙在门栓上,同样可以开门,您说,这锁到底能锁住什么?

谁是“饭桶”?“掌柜的”因何而来?是谁最早“玩秤”?茶水为何不能说借?闺女的嫁妆上到底承载多少祝福和吉祥?没有嘴的锣,为什么能说话?磨子为什么叫时(石)来运转?“起篓子”代表赚钱发财,平舆县的来历。还有暖婆子、火坛子、高帽子、木磨子,搓绳子、拧要子、补锅的、锻磨的、补碗的、剪花的、纺线的、染布的。铜匠、铁匠、弹花匠、箍铜匠、油漆匠、打草鞋……

陪伴中国走过千年百年的百工之人,和他们的一百个行当,已经或正在消失。好在他们创造和传承的工艺和匠心,被一个有心人完整地收藏在一起,3万多件旧时的生产生活用具,足以是我们牢记历史、记住乡愁。

“山门无锁白云关,寺院有尘清风扫”。这是一幅佛门净地庙门的对联,庙宇内无论大门、房门虽然无锁,安全靠的是人们清净、无私的精神境界,这把锁就在世人的心里。佛门净地追求是这样,人间凡界也有同样的境界追求,正所谓“大锁小锁千百种,防得了君子,锁不住小人。”这里的小人并非骂人,而是对世人的行为有规劝作用,向善、向好、向美。

板子桥李家村,是个有着400多户人家的大村子,整个村子的人都姓李,三十几个院落大门虽然都有锁,但每把锁的钥匙只有一把,几十户人家怎么开大门的锁,难到那个时候还有专门值班的保安?不对,院落门锁的那唯一一把钥匙,放在院门的门后栓上,谁最后一个出门负责锁门。这把锁,外人也能开,它的作用形式大于实质,仅仅是个摆设而已。

90多岁的老大爷李柏龄讲道,过去的日子,家家户户都是锁在门上,钥匙在门栓上,推开门缝取钥匙,关上大门扣上锁。那时候居家用锁,真正的防盗。不然就没有必要提倡“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世风和社会公德了。

铁锁、铜锁、金锁、银锁、大锁、小锁,上百种锁具摆满了挚都博物馆的锁具收藏室。这里最大的锁有几斤重,最小的比指甲盖还小,锁箱子、锁抽屉、锁家门、锁院门、锁大屋、锁仓库、锁官府衙门、长命锁、爱情锁……拆卸开一个个来自百年前的大锁小锁,其结构原理其实非常简单,无非是金银铜铁闭合的盒子里,嵌入铁芯、铜芯、钥匙向左一扭锁扣闭合,钥匙向右一扭,锁扣就打开。仅从这样简单的机关结构,足以证明锁,就是锁君子,不能锁住起了盗心的小人。更别说用脚踹、用榔头砸了。可曾记得,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我大好河山之时,豺狼把中国人的性命都不当一回事,烧杀掠夺,无恶不作。在坚固的锁,还有什么用?

现如今,无论农村或城市,铁门、铁窗还带防盗网,电子锁、指纹锁、语音锁,甚至更先进的锁具比比皆是,以至于防盗门、防盗窗和锁业兴旺发达。

与别的老物件不一样,锁,没有退出我们的生活,而是以一种更先进、更科学的方式存在于我们之间。不知道芸芸众生,在如此严密防盗时想过没有,迟早有一天,让这些锁具全部消失,使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和谐、闻名世风盛行,那才是我们想要的社会风气和生活环境。

明天给您接着说关于铜匠(金匠)的行当、金匠的故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