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隨父姓是從上古時期父系氏族社會以來延續至今約定俗成的習慣,男性象徵着權力象徵着力量,代表陽剛之氣。女性溫柔似水,散發母性溫暖的光芒。孩隨父姓,一方面將其劃在了父系家族,表明了其能繼承的某些權力,也強調了他必須承擔的某些義務。跟父姓,也是體現傳宗接代的歷史使命。俗話說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傳宗接代"的歷史使命就擔在了男性的肩膀上。但社會在發展,歷史在改變,"男權社會"即將逝去,"平等時代"即將到來。社會女性的不需要單純的依賴男人也能擔起家庭、社會的"重擔"。女性的社會地位不斷提高,獨立性不斷增強,一些約定俗成的傳統習俗也將會被改變,孩子隨誰姓也已然不那麼重要了。

身爲獨生女的小悠是家裏的掌上明珠,父母都希望她能找到一個愛她的疼到骨子裏的好對象,很巧找到了個同爲獨生家庭的老公。小悠想好以後結婚就生兩個娃,相互有個伴,一個隨自家姓,一個隨丈夫姓,這樣也算是"延續香火"。這個想法令小悠自己的父母感到欣慰,得到了雙方父母四個長輩的支持和鼓勵,老公也很贊成她的決定。如今時代不同了,一家人不同姓的也屢見不鮮,但大部分的家庭都還是和諧融洽。

按照夫妻雙方的計劃安排他們正好在老大兩週歲的時候成功備孕懷上了老二,可是老大在得知父母又要生小寶寶的時候就感覺不是很樂意,他很反感有個小弟弟,怕爸媽以後都不再愛他了,把關心全部投入到弟弟身上。小悠懷孕期間很是疲憊,面對老大的反感抵抗無可奈何,不得已只能先將老大接去爺爺奶奶家先照顧,直到老二一週歲的時候老大才被接回家。老大很是抗拒有個弟弟,每當小悠抱着老二在喂喫的或者撫摸關愛老二的時候老大就會生氣喫醋,老大也希望小悠的關心的和呵護,他希望小悠多花些時間陪自己。

小悠也意識到老大的心理,所以她也儘量安撫老大的情緒,表達老大在自己心目中的位置,對老大的愛和而老二的愛是平均的,沒有偏袒。漸漸的老大開始接受弟弟,但是有時候如果發生爭吵,老大總會提起老二的姓,說"弟弟跟我們不同姓,他不是這個家庭的一員,他不配在這個家待着。"會要求弟弟滾出家門,每次聽見老大這句不經意間的諷刺,都令小悠感到心痛。小悠無可奈何只能先將老二的姓改過來,其實姓氏不同不應該是成爲矛盾爭執之一,因爲歸根結底我們都是一家人,孩子們之間的相處也是要講究方法的,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點入手。

第一:給老大打預防針讓他知道弟弟的到來

每個家庭當要迎接新成員之時都應向家裏的其他成員報備,讓他們有個心理準備。通常來講,家有一寶,便是掌上明珠。如果獨生子女家中添了一員,肯定會分散父母對老大的關注,這個時期老大的內心世界最是脆弱,認爲爸爸媽媽不再愛自己了,因此父母在有二胎之前一定要先給老大打個預防針讓他提前知道弟弟/妹妹的到來,並且向老大承諾,爸爸媽媽永遠都是愛老大的,誰也不會取代老大在爸爸媽媽心目中的位置。當爸爸媽媽的內心想法讓孩子明白,孩子也就更加坦然的面對,並期待弟弟/妹妹的到來。

第二:可以帶上老大去產檢

產檢是每個孕婦必做的產檢檢查,每個階段都要按時對胎兒的發育情況做個總體評估,以便孩子能夠健康成長。當父親的身份轉變便是從產檢開始,丈夫會陪着妻子去醫院檢查,和妻子一起共同面對迎接孩子的到來,這個過程也是對孩子的胎教過程,能讓腹中的寶寶提前感受來自爸爸的關愛,也是讓丈夫體會女性懷孕之路的艱辛。如果帶上老大去產檢,感受同樣如此,腹中的弟弟或妹妹也能感受到哥哥的體貼陪伴,老大也能體會到母親的不容易,藉助產檢在醫院也可以順帶讓老大學習生理知識,循循善誘期待弟弟妹妹的到來。

第三:讓老大陪老二健康成長

被父母拋棄的小孩是每個孩子的最傷心難過的事,會感覺自己是個孤兒,爸爸媽媽都不要自己了,這種狀況經常出現在即將迎來二胎的家庭。因爲很多父母認爲老二出生時仍在襁褓中尚且年幼,而老大也還未成年不能自立,自己並沒有精力去照顧兩個孩子。老大被迫送去給親人家寄養,這無形之中會給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創傷,感覺自己被父母和世界拋棄的一個孤兒,在父母的心中有弟弟或妹妹取代了他的位置,內心會產生抑鬱自卑的心理。其實家長在打算要二胎的時候更應該關注老大的情緒變化,瞭解孩子的心理訴求,正確引導孩子積極樂觀的迎接弟弟/妹妹的到來,擔起一個身爲哥哥/姐姐應該有的責任,學會照顧弟弟/妹妹,和弟弟/妹妹共同成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使兩個孩子的感情更加親密融洽。

作爲寶媽,我是這樣認爲的:一個家庭中,兄弟姐妹是否同姓,都不重要,因爲血脈相承我們都是一家人,手足之情大於天,大家都要相互關愛共同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