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一朋友她婆婆說的最多的也是這句,朋友說婆婆之所以說這句也是因爲孩子做錯事時,她會做出要打孩子的動作,後來婆婆也就會拿這句話嚇唬孩子了,以致孩子看到媽媽,就要躲在奶奶的懷裏,婆婆在無意間就樹立起了媽媽的惡人形象。小編認爲孩子會覺得:我想要的東西爺爺奶奶會滿足我的,可媽媽呢。

“奶奶,我要喫糖!”“好,快點喫,一會媽媽就要回來了,可不要告訴你媽媽啊,這是我們的祕密。”這句話熟悉不?小編我小的時候,我奶奶對我講過這句話,我兒子的奶奶也對他講過這句話。揹着媽媽偷偷喫糖雖然心有愧疚,但心裏依舊會爲一塊糖甜滋滋的。可奶奶說這話真的好嗎?

很多時候媽媽是爲了自己的孩子好,纔會阻止孩子喫糖、喫零食或是玩一些不安全的玩具,明明奶奶應該和寶媽站在同一戰線上。可實際上呢?隔輩親的奶奶不敵娃的撒嬌、哭鬧兩大法寶,娃一要就給了,末了還要加一句“不要告訴你媽媽,她不允許的。”小編覺得這無疑是在豎立媽媽的負面形象啊!媽媽秒變大灰狼!

小編認爲孩子會覺得:我想要的東西爺爺奶奶會滿足我的,可媽媽呢?我想要什麼都拒絕我!媽媽不是真的愛我的,爺爺奶奶纔是呢!從而會使孩子對媽媽疏遠,等未來孩子大一些時,甚至會明顯出現抵抗、逆反心理。

老人家通常都覺得對待小孩只要他們開心、快樂就好,喫個糖、喫點零食、買個玩具這些都沒什麼的,沒必要孩子一直哭,還堅持就是不能給孩子。可父母則不同,小編覺得父母是深知孩子一哭鬧就無條件的滿足,這是一個錯誤的認知,無條件的滿足會助長孩子的不良習氣,在社會上這個觀點是行不通的。

都說了老一輩帶孩子那是隔代親,尤其是他們的第一個孫子、孫女更是如此。可老人帶孩子產生的問題也是由來已久,前幾天有一寶媽和我說她有明確告訴過孩子爺奶什麼東西不能給孩子喫,可她不在的時候依舊改變不了什麼,甚至於老人給孩子喫的那些零食並不是很乾淨,還讓孩子多次拉肚子,這次更是直接住院了。

小編想說有一些奶奶確實是會這樣無條件的寵愛孩子,對孩子也是有求必應,只是表達的方式不對,寶媽心疼孩子的同時,也不能苛責奶奶。小編認爲啊不論是婆婆還是媽媽幫我們帶孩子,我們都應心存感激,有人幫忙帶孩子那是我們的福氣!婆婆既然不聽信寶媽所說的,那就讓婆婆陪着去醫院,去聽專業的醫生建議,小編想心疼孩子的奶奶應該就會收斂不這樣做、不這樣說了。

其實不僅僅是這句話,奶奶帶孩子時卻又管不了孩子還會說“你再這樣,你媽回來要揍你了”。我一朋友她婆婆說的最多的也是這句,朋友說婆婆之所以說這句也是因爲孩子做錯事時,她會做出要打孩子的動作,後來婆婆也就會拿這句話嚇唬孩子了,以致孩子看到媽媽,就要躲在奶奶的懷裏,婆婆在無意間就樹立起了媽媽的惡人形象。

小編覺得這雖然是豎立了媽媽的惡人形象,卻也豎立了媽媽的威嚴,讓孩子能清晰的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威嚴也並不盡是不好的,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只要媽媽自身做好、給孩子豎立個好榜樣那纔是最重要!

還有的奶奶是買了糖果、零食,在孩子不聽話時,只要表現好就獎勵一個糖,沒錯,就是不聽話鬧人的時候給個糖哄哄。我有一姐妹的兒子長期養在奶奶,由於老人家經常給孩子喫糖或是零食,還沒有給孩子養成刷牙的習慣,以至於他只有兩歲多的兒子就已經有蛀牙了,要知道乳牙已經蛀牙了,未來長出恆牙也很容易蛀掉的。

以前那個年代物質匱乏,小孩子有糖喫是件很幸福的事情。可現在的孩子都太幸福了,糖果不過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完全可以用其他水果、堅果代替,孩子經常喫糖除了易蛀牙還會容易產生亞健康。

有些東西,家長越是限制,孩子越是渴望,甚至會覺得那個東西太難得,太美好了。不如在可控的範圍內,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嘗試過之後,她會做出理智的選擇。從根源上斷掉了奶奶說“你媽不讓你喫”,“你媽不讓你幹”理由。

不管媽媽還是奶奶,都要有原則、有底線、講道理、懂道理,不可以做的就是不可以做,直接告訴孩子:這個事情不能做!婆婆和媽媽都有一個共同點,對孩子好。在帶孩子時,要儘量統一規矩,不讓孩子成爲二面派。同時也要心平氣和的和婆婆溝通,讓婆婆明白這樣對孩子說並不好。

我是一名3歲寶寶的媽媽,希望我的點滴建議能幫助到你,讓我們的孩子更好的成長。在養育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一同探討,歡迎留言分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