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晚,洛陽師範學院華夏霓裳社團第七屆漢服晚會在蓓蕾劇場舉辦,晚會的主題爲“識衣紀,逢卿時”。此次晚會不僅向觀衆們展示了各式各樣的漢服,更是現場演繹了女子成人禮以及唐制昏禮的禮儀流程,讓觀衆們十分直觀地感受了漢服的魅力及其背後的文化內涵。除此之外,此次晚會還有戲劇表演《巫蠱之禍》,將漢武帝與衛子夫的歷史故事重現在了舞臺上,爲此次晚會增添了一分厚重感。

柳如是

豎領對襟長衫:爲明制漢服的一種,衣長較長。衣領爲豎領。合襟,側邊開叉,下裙多配馬面裙,或明制百褶裙。

柳如是念白:臨書已是無多淚。寫成忽被巧風吹, 巧風吹碎人兒意。半簾燈焰,還如夢水。

方維儀

披風從宋代褙子發展而來,是明代男女都可穿用的外套款式。直領,對襟,大袖,衣身兩側開衩,衣襟用繫帶或釦子固定。女子通常在披風裏穿着襖和馬面裙,男子則多穿道袍。

楊慎

道袍:交領右衽大袖長袍,領子常鑲白色護領,收袖口,衣身兩側開叉,從外襟的左側和內襟的右側開叉處 分別接出一片布,一般打三道褶,納入後襟至中脊處,謂之 暗“擺”。

楊慎唸白: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于謙

      曳撒,源自蒙古族,元朝滅亡明朝建立以後也保留了曳撒形制

《明宮史》寫道:曳撒,其制 後襟不斷而兩傍有擺。前襟兩截,而下有馬面褶,兩傍有耳。

朱淑真

  對襟齊腰衫裙,對襟衫裙衣領在胸前相對而下,不交叉,內穿抹胸或中衣。上衣爲對襟衫子,下配長裙。

朱熹

    直裰:漢服款式之一,因其衣長,而背有中縫,直通下襬,故名直裰。交領,衣長過膝,無擺,系扎的腰帶爲絡穗、絲絛。

    朱熹唸白: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

唐婉

    對襟衫裙,兩襟離異不縫合,領緣直通底部,兩側開叉衣長可長可短,下配長裙。常見的有裙掩衣和衣掩裙兩種穿着方式。

李清照

  對襟長衫,以直領對襟爲主,袖子可寬可窄,衣長一般到膝蓋,下配以宋褲。行動時飄逸靈動,十分柔美。

李清照唸白: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魚玄機

  齊胸衫裙,是對隋唐五代時期特有的一種女子衫裙裝的稱呼。齊胸衫裙,裙子束於胸上,上衣爲對襟衫子,下裙爲破裙。

杜秋娘

破裙,以阿斯塔納出土唐墓的破裙爲例,均是以一副布破爲兩幅或多幅直角梯形,再以上窄下寬的方式拼接爲一條片狀的圍裙。現在爲大家展示的是12破間色裙。

杜秋娘唸白: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薛濤

    袒領是唐朝時一種半袒胸的圓領衫,下通常搭配破裙,同時搭以帔子,優雅靈動,十分美觀。

上官婉兒

    圓領袍,亦稱團領、盤領。唐制圓領袍,領口較緊窄,在領側有佈扣,前襟呈直線形,兩側開衩,衣身較短,窄袖,男女均可穿着。

卓文君

曲裾袍,上下分裁式,屬於深衣制,“續衽鉤邊”。“衽”是衣襟。“續衽”是將衣襟接長。“鉤邊”是形容繞襟的樣式。現在向大家展示的是馬王堆漢墓復原制曲裾袍。曲裾袍右片衣襟接長,加長後的衣襟形成三角,經過背後,沒有縫在衣上的繫帶,以腰帶繫住三角衽片的末梢來固定。曲裾袍端莊優美,漢代貴族們身着曲裾袍時的翩翩美態彷彿還歷歷在目。

文章來源:河洛人| 編輯:田海麗| 法律顧問:牛牪

編髮:河洛人新媒體編輯部  |  編審:河洛人編委會

合作:洛陽師範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

官方微信:河洛人 | ID:HeluoPeople   官方微博:河洛文化

©本文爲作者授權河洛人™原創首發,版權歸河洛人和原作者所有。

河洛文化文創基地 | 河洛文化文創聯盟發起平臺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