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光陰似箭。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年,也是恢復高考制度40年。40年,三分之二個甲子,回想起來所經歷的改革,所經歷的高考,歷歷在目,使人難以忘懷。恢復高考,我參加了第一次高考、第二次高考,並且都被錄取了。

  得知恢復高考的消息時,我在孟津縣北馬屯公社相留大隊當插隊知青。那個時候雖然生活很苦,但我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當時秉持的理念是農村是一個廣闊天地,在那裏是大有可爲的。每個知青血液裏沸騰是“一顆紅心,兩手準備,時刻爲祖國的需要而付出!”

當時到農村插隊已經兩年多了,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已經見了成效,過了思想關、勞動關、技能關,經受了嚴冬修建大寨田、三夏大忙、三秋大忙、瀍河截潛流工程、瀍河防洪等重大事件的考驗,是一個比較合格的知青了。故此,出席了孟津縣知青積代會、洛陽地區積代會,被挑選爲大隊學校的民辦教師。

爲了準備高考,把被耽誤的時間奪回來,凡是打算高考的知青大都進入了時間倒計時模式,爭分奪秒,如飢似渴。沒有資料就回自己的母校找原來教過自己的老師要,有不懂的問題就向老師請教,向下鄉所在地的老師請教,向一切知道的人請教。家長也被動員起來,聽說那有好的複習材料,能買則買,不能買則抄。當時,家父爲支持我高考,抄寫了幾摞子材料。可憐天下父母心,不光是現在,過去依然。

當時輔導過我的老師印象比較深的有洛一中的趙丙戌老師,他是武漢大學數學系畢業的高材生,我們上高中時他是洛一中的團委書記,趙老師對自己以後走向工作崗位影響頗大,是自己政治上的引路人,教我們要有事業心,以天下爲己任,要樂於奉獻,勤於爲別人服務,他當團委書記的時候,我由班長“升職”擔任洛一中的“紅委會”主任。

那個時期,非常講究政治,政治掛帥,政治是靈魂。在複習時事政治時,洛一中的袁振鵬老師給予我很大幫助,對黨史的分析、對時政的分析等,袁老師有許多新的見解,對自己啓發很大。袁振鵬老師學術水平高,是洛陽市政治學科的第一批特級教師。他的叔叔袁國平是新四軍的政治部主任,在皖南事變中犧牲了,受袁振鵬老師的影響自己後來喜歡上了歷史,上大學時報考的就是歷史專業,本科的畢業論文就是“項英袁國平與皖南事變”。

英語學習方面的問題主要向張希華老師討教。張希華老師高中時當過我的班主任,教我們英語課。張老師爲人和藹可親,學生成長中有什麼問題大家都願意給張老師說。因爲那個時候,受南陽馬振伏事件影響,大家都不重視英語學習,張老師循循善誘,強調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對我們這一批學生影響很大。張老師後來到洛陽師範、洛陽大學任教,培養出了很多優秀學生。

   在自己複習準備高考的同時,還要教自己的學生。那時大一點的大隊都有小學初中,我當時在相留大隊的朱家坡學校教初中,主要教語文,有時還教點地理、政治什麼的。相對於其他民辦教師,自己還是比較輕鬆的,沒更多的農活,學生放學了,自己就開始學習了。那時候電比較緊張,點得是磚廠要來的柴油製成的燈,柴油燈的捻容易燒結,一晚上要撥弄好多次,學習到大半夜,鼻子下面全是黑的。

   經過短暫倉促的複習後,我們這批經過貧下中農再教育的知青,沐浴着改革的春風,躊躇滿志地參加了恢復高考制度的第一次高考。我當時參加高考的考場設在孟津縣橫水公社橫水高中,住在我父親的一個老同事韓徳運伯伯橫水街的家中,當時,也不知道緊張,很輕鬆就考下來了。

作者簡介

河洛人成員

董延壽,男,河南洛陽人。南開

大學博士,洛陽理工學院教授,

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

高校優秀社科專家、河南省先進工作者。在《哲學研究》、《光明日報》等報刊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在人民出版社、中華書局等出版學術著作《基督新教在河南的傳播與發展研究》、《易學考古論集》、《簡帛易卦考》、《河洛思想文化研究》等20餘部。主持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30餘項。兼任河南華夏文明研究會副會長、洛陽河洛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洛陽曆史學會副會長、洛陽石刻研究會會長、洛陽古雒齋藝術博物館館長。

本文作者:董延壽 | 編輯:楊洋 | 法律顧問:牛牪

編髮:河洛人新媒體編輯部  |  編審:河洛人編委會

官方微信:河洛人 | ID:HeluoPeople   官方微博:河洛文化

©本文爲作者授權河洛人™原創首發,版權歸河洛人和原作者所有。

河洛文化文創基地 | 河洛文化文創聯盟發起平臺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