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畫書並不僅僅是給孩子看的書,它屬於所有葆有童心和願意在童真的照耀下復歸初心的人。”

1.圖畫書是離哲學最近的書,而孩子是離哲學最近的人。

2.一個普通的人都可以在圖畫書裏找到一種藝術的享受,尤其在今天壓力這麼大,焦慮那麼多的社會中,圖畫書的滋潤就更顯寶貴。

3.圖畫書用了一個很純粹、很簡單的方式來表達,給了你一個非常大的精神上的放鬆,可以稱之爲“精神上的鬆綁”。

4.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或多或少都有過一些關鍵時期,在這個過程中圖畫書不一定有拐彎神奇效果,但是當你閱讀完它的那一刻可能會給到你們一點點小小的光,讓你沒有那麼難過。

今年盛夏,廣西師大出版社魔法象童書館與誠品生活深圳聯合發起了“大人也要讀圖畫書”的倡議,並於誠品兒童館進行了爲期一個半月的魔法象童書館“大人也要讀圖畫書”書展。

9月8日,魔法象與誠品生活深圳在誠品生活深圳 4F 書店 eslite FORUM聯合舉辦了“大人也要讀圖畫書”主題活動,邀請了深圳首屆十大優秀全民閱讀推廣人、深圳市優秀校長袁曉峯,綠光繪本收藏館館主、繪本閱讀顧問百變老師做客誠品生活深圳,分享在圖畫書中收穫的感動。

對談中, 兩位老師向我們分享了節奏愈加快速的當下,怎樣用圖畫書給自己“精神鬆綁”?遇到複雜的事情有沒有更簡單的方式處理? 圖畫書如何帶給大人撫平傷痛、發現生活之美、找到真正的自己的力量?

01

爲自己閱讀圖畫書

主持人:目前的教育體制內,圖畫書處於一種什麼樣的位置呢?

袁曉峯:每一所學校不一樣,看學校對閱讀這件事情的重視程度,比如在我之前的小學裏設置有一節語文課,就是圖畫書閱讀,讓圖畫書進入了課堂。因爲我們學校有一個觀念:如果課外閱讀不進入課堂的話,它就會流於形式。但好的圖畫書進入課堂後,都會對當下的教育產生一些影響。比如說像謝爾·希爾弗斯坦,宮西達也等作者的作品。

我們在課堂上引導孩子讀圖畫書,培養的是孩子的閱讀興趣與閱讀方法,之後很多孩子就慢慢開始學會自主閱讀。我記得有一次我上完課,有一個孩子跟我說“老師,您之前講的那一套書我全買了,都看完了!”所以這要看每所學校對閱讀這件事情的重視程度。

主持人:教育體制之外,在綠光收藏繪本館接觸到的都是什麼樣的羣體?他們的圖畫書閱讀現象是怎麼樣呢?

百變:講到圖畫書的閱讀羣體,大家可能以爲親子家庭會居多,但也有一些不爲孩子讀圖畫書的人羣。我們爲孩子讀圖畫書,是一個非常正常的初衷,我也是在2002年的時候從爲孩子閱讀圖畫書開始,慢慢地我陪伴的孩子不看圖畫書了,但我還在接着看,在看的過程中萌生個想法:爲自己閱讀圖書。

所以我後來就在廈門做了一個新綠光,新綠光的定位比較特殊,在全國來講可能目前還沒有,目前大部分繪本館可能都在爲孩子做閱讀相關的事。

而綠光屬於一個藝術小館,針對的是那些願意感知圖畫書藝術的人。這樣的定位可能讓很多人不理解。我的態度就是我自己都那麼喜歡看,一定有人跟着我一樣喜歡看。這個過程中我有一段時間是很掙扎的,因爲你不知道和你一樣喜歡圖畫書的這羣大人在哪裏,不像今天我看到了很多大人也在看圖畫書。

那個時候我是覺得一定有一些大人,他不是簡單地爲孩子讀圖畫書,他還爲自己看,但是他們在哪裏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圖畫書非常美好,我把這些世界各地的圖畫書收藏起來,放在一個地方,等着大家來發現。

我希望把圖畫書從教育人這個比較窄領域,傳播到一個更寬廣的世界裏。讓一個普通的人都可以在圖畫書裏找到一種藝術的享受,尤其在今天壓力這麼大,焦慮那麼多的社會中,圖畫書的滋潤就更顯寶貴。在這個時代,我覺得大家可以花點時間看看圖畫書,就像美國人講的圖畫書是“coffee book”,你喝杯咖啡就可以看完,簡單去享受它。

02

用圖畫書影響你身邊的人

主持人:那圖畫書到底有哪些點會讓你們覺得說是適合大人閱讀的,或者說不僅僅是適合孩子來閱讀?

袁曉峯:首先,我覺得在當下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每個人都在忙,沒有時間看書。我曾經給我的領導送書,然後他告訴我不要送了,我沒時間看!後來我想了想很厚的書,他翻了很久還在前幾頁,我就改成送圖畫書,很短的時間就可以看完,看完後他隨時又可以回味其中的寓意,這就是圖畫書的魅力。

還有一個例子,在我們原來的學校。我跟老師們每個星期開例會,我從來不講什麼企業文化,就分享一本圖畫書,有一次有個英語老師學生得了第一名,另外有位老師心裏不舒服,產生了一些不好的想法,她心理難受後就找我。

我就在例會上給大家分享了《母雞蘿絲去散步》,會後她就釋然了。每個單位都有福利,他老琢磨別人的事,心理自然過意不去,如果單位的每個人都琢磨自己的事,那就和諧了。

選自《母雞蘿絲去散步》

百變:我覺得您太厲害了,因爲您把圖畫書上升到了另外一個領域,怎麼樣去改善組織關係,怎麼樣去改善人的一個心理。

袁曉峯:我就覺得圖畫中有很多智慧,就像曹文軒老師說的“圖畫書是離哲學最近的書,而孩子是離哲學最近的人。”引導孩子讀圖畫書,其實我們自己可以變得很釋然,可以看得很明白。我覺得真的可以用圖畫書去影響你身邊的人。

03

用圖畫書給心靈做個“spa”

百變:我在想爲什麼很多成年人會慢慢會從親子閱讀開始,走向一個獨立閱讀圖畫書的狀態,其實從圖畫書直抵人心這個角度來講,它對人的心靈有按摩的作用,讓人放鬆愉悅。

袁曉峯:直抵人心,又很有張力,也可以根據自己當時的處境,自己的閱歷去理解,其實每個理解不一樣,因爲它的圖畫在講故事,就沒有限制,孩子可以理解孩子的故事,你可以理解你的故事。

百變: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圖畫書用了一個很純粹、很簡單的方式來表達,給了你一個非常大的精神上的放鬆,可以稱之爲“精神上的鬆綁”。

主持人:如果要兩位老師爲當下深受壓力和焦慮的困擾年輕人選擇一本圖畫書的話,你們會選擇那一本圖畫書?

袁曉峯:我推薦湯姆牛的《最可怕的一天》,這本書告訴我們要揚長納短,短板是針對一個集體,而不是針對一個人的。首先要接納自己,再發揚自己的長處。

選自《最可怕的一天》

百變:安徒生大獎的作者尤塔·鮑爾曾說,沒有什麼話題對孩子來說過於沉重,包括莫里斯·桑達克也曾說過,“我清楚地記得我的童年,我知道可怕的事物,但我知道我不能讓大人知道我知道的可怕的事物。那會把他們嚇壞的。”

圖畫書其實是個自由的狀態,在圖畫書裏有很多東西可以被自由地表達。

04

用圖畫書表達愛

百變:在綠光,我們經常會因爲來的人不同,爲他們選擇不同的圖畫書,從而產生不一樣的魔法。比如說有個小夥子特別逗,來到綠光說我追了一個女孩子四年了,我說你追上了嗎?他說我只是在心裏暗戀,但是沒有行動。後來我就在綠光的繪本館裏面找到了一本圖畫書——《深思熟慮的愛》(還沒有引進到國內),我說你的愛已經有四年了,這個很合適你去表白,所以我就把這樣的書推薦給了他去表白。

後來他就送了這本圖畫書給那個女孩,結果那個女孩就成了他現在的女朋友。他說他女朋友很喜歡這樣的書,因爲書裏面每一頁都是大大的愛心。

愛情首先是要表達,其次是要磨合。兩個人相處,就是在磨合的過程中漸漸去感知着對方更深層次的東西。

圖畫書就用了一些戲劇化的故事來呈現這樣的寓意。

袁曉峯:再有,愛情可以不必要去在意社會的目光,鱷魚和長頸鹿,一個那麼高一個那麼矮。但故事中有個情節,因爲着火了,長頸鹿使用自己常常的脖子當做滑梯把鱷魚的家族的朋友們全部救下來了,救下來之後大家都認識到愛情是不需要這樣的偏見。

選自《搬過來搬過去》

百變:有時候社會上很多複雜的事情,都可以用這樣一個更輕鬆更簡單的方式來處理!圖畫書能夠表達出我們成年人不太方便去表達的東西。比如說你跟你一個朋友關係特別好,有一種特別的感覺,但你不好意思說。這個時候你就可以藉助圖畫書去表達。

之前我送過一本《黑兔與白兔》給我朋友的父母,他們是金婚,金婚可是半個世紀的願景,那個年代的父母其實不善於表達“愛”。他們之間的愛通常是用互相嫌棄來表達的,比如你地板拖得太髒了,這菜炒的不行。相互嘲笑一輩子來表達“愛”。

然後我那個朋友他就覺得他父母需要有點浪漫的東西,來紀念五十年金婚。我就建議讓他爸爸送《黑兔和白兔》給他媽媽,因爲這裏面有一種對婚姻非常質樸的表達。

他媽媽看完說:“搞什麼呀,你都一大把年紀了。”

他媽媽是一位快80歲的老人,在讀完那樣的圖畫書的情況下,表現出的少女情懷,其實是能感應到的。你會覺得愛始終都在,不會因爲年紀大了就不需要,我覺得當我們很難開口表達的時候,不妨選一本圖畫書幫助我們去表達,這就是爲什麼我建議大人也要讀圖畫書。

05

用輕鬆的方式面對“離去”

主持人:故事的力量是強大的,請問兩位老師,你們自身或者是身邊的一些親朋好友是否有被圖畫書感動過或被治癒過的故事嗎?

袁曉峯:人在有一些坎過不去的時候,圖畫書會幫助他。比如說死亡,之前身邊有很多失去至親的人,我都會給他送圖畫書和他一起讀。

選自《獾的禮物》

以前送的比較多的是《獾的禮物》,後來就是送《小小的她的來訪》。看過後我們再也不怕死亡,因爲有天使和可愛的小死神他們會一塊來接我們,這是我們自己面對死亡的態度。

還有一些不幸的父母,孩子去世了,我就會給他們送《雲端的哈利》,這本書講述了羊媽媽失去了心愛的小羊哈利,每天沉浸在悲傷之中。雲端之上的哈利爲了再見一次羊媽媽,想盡辦法來到了地上。羊媽媽看不到哈利,卻能感受到他的存在,與哈利在一起的片段不斷在記憶中復活。像是在說:“媽媽,你放心,我挺好的。”

我們失去的東西,並不會真的離開,那些愛過的日子,將變成記憶永遠溫暖着你。

百變:我們人生中的大部分話題其實都可以在圖畫書中被找到,關於生命教育這一部分的作品其實非常多。

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或多或少都有過一些關鍵時期,在這個過程中圖畫書不一定有拐彎神奇效果,但是當你閱讀完它的那一刻可能會給到你們一點點小小的光,讓你沒有那麼難過。

06

寫給大人的圖畫書

袁曉峯:柳田邦男先生之前說過人生有三次讀圖畫書的機會,其實我覺得人生任何階段都可以讀圖畫書,不止三次,應該是無數次。

在我們的生活與生命當中的任何一個節點,任何一件事你都可以用圖畫書去對應它。雖然說圖畫書不是中藥,但是真的很有智慧。針對同一本圖畫書,看的人經歷不同,所產生的思考也會不一樣。

比如說前幾天有個家長跟我吐槽自家孩子就畫了幾個點點點,結果說出了一大堆故事,別人家的孩子都是畫得有模有樣的。

就給她推薦了《點點點》,她看完後立馬改變了自己的想法,跟我說:“原來以爲這圖畫書是給孩子看的,我現在才知道這圖畫書也能滋養大人。”

選自《點點點》

百變:還有就是其實我們成年人到了一定年紀之後,再反過頭來讀一些圖畫書,你很容易找到一些年輕時沒有被解答到的問題的答案。

袁曉峯:我是搞教育的,但是我就不建議將圖畫書與教育相結合,因爲我覺得很多圖畫書它就是寫給大人的。

比如這本《呼啦啦畫畫啦》,其實誰都怕無聊,孩子也怕無聊,我們試想一下,如果是你的孩子在家無聊了畫滿了一面牆,天馬行空各種想象,大海森林冒險沙灘,你作爲媽媽,你看到這樣的景象,你會如何?

很多媽媽應該都會抓狂,而讀了這本書之後你就會發現原來媽媽不必抓狂,和孩子一起玩,孩子們把全部的畫往媽媽身上畫,然後一家人快快樂樂的洗澡。這樣的媽媽我們爲什麼不可以接受。

還有一本書《我不想當小孩》,我覺得也是給家長很多啓示,大家可以去看看,小孩覺得當大人真好,擁有無限的權利;大人有時也會羨慕小孩,可以不用面對現實的壓力和責任。但不管處於哪一個人生階段,每個人都有自己要扮演的角色和必須面對的問題。生活本來就有苦有樂,總有不完美的地方。

07

從圖畫書中找到自己、接納自己

袁曉峯:我覺得圖畫書都有寓意在裏面的,比如李歐·李奧尼的《魚就是魚》,這部作品裏我的理解就是一個是允許孩子犯錯誤,還有就是他對自己的認知。

我們應該多倡導孩子做獨一無二的自己,如果世界上的孩子都是一個樣子,這個世界也不會豐富多彩。

百變:我推薦一套魔法象出版的作品“童話與心理學”,每個人都會在生活中遇到各種各樣的情緒和心理問題,不妨去看看這套書,看看童話背後的一些隱喻和道理,你就知道一個童話它能從古延續至今的原因。

“童話與心理學四部曲”

活在這世上,先得找到自己,我們每個人要接納自己,有的人可能就沒這麼強,或者很容易潰敗,頹廢,這個沒有關係,你首先一定要接納你自己,只有你接納自己之後,你纔有可能成爲更好的你。

我花了很大的精力才意識到這件事,我覺得今天的年輕人受到社會上各種競爭的壓迫,很容易迷茫,越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你越要去冷靜的去想你是誰,你要成爲什麼樣子。

08

現場提問

主持人:聽了兩位老師的講座,我想現場的讀者應該有很多自己的疑問,哪位讀者有問題需要問我們兩位老師的呢?

觀衆一:兩位老師好,我是一個6歲孩子的媽媽,現在我孩子正處於讀圖畫到文字閱讀的一個過渡階段,我想問問怎樣讓孩子達到一個閱讀圖畫與文字的平衡狀態?

袁曉峯:首先,圖畫書不是用來識字的,所以凡是拿圖畫書來識字的,都是錯誤的閱讀方法。

其實親子讀圖畫書常規方法是大人讀文字,孩子看圖畫。圖畫書是一種立體的藝術表現,是通過文字和圖畫共同來表達一個故事,你可以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引導孩子去發現圖畫中的內容,並在此過程中提出一些問題,讓他慢慢開始懂得閱讀,懂得思考,如果真要識字的話,完全可以買識字的教案來教導孩子。

觀衆二:兩位老師好,我經常和孩子一起閱讀圖畫書,但是我有個疑惑,是讓孩子在一邊安安靜靜的聽,還是邊讀邊互動,這兩種方法哪種更有益於孩子?

袁曉峯:肯定要互動。如果一個故事孩子只是背下來,其實她是不懂的,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孩子會發現很多大人都發現不了的小細節,他就會吵着鬧着跟你說,這就是他的興趣點,你就需要抓住這個興趣點,跟他互動。

有的孩子比較內向,他沒那麼快進入狀態,你要想辦法他拉進來。比如你可以把故事中的人物換成孩子熟悉的人名,孩子就會很容易進入狀態。

親子閱讀一定要互動,孩子才能慢慢開始學會主動閱讀,而不是被動的被灌輸知識,我們不必灌輸知識,而是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感悟。

百變:《小王子》裏有句話“所有的大人曾經都是個小孩”。

觀衆三:兩位老師好,現在市面上有很多電子閱讀的APP,那請問現在電子閱讀好還是繼續閱讀紙質書好呢?

百變:我們今天不討論文字書,因爲我自己也會看電子版的文字書。但我的觀點是圖畫書是沒有辦法被電子書取代的。你們發現所有的圖書當中圖畫書是最五花八門的。

一本圖畫書,它要做多大的開本,要如何設計,用什麼樣的紙張,其實很有講究的,圖畫書是一個藝術的載體,閱讀圖畫書不是簡單的文字獲取,它是有視覺享受的。

像這樣的書,如果我們把它扁平化,變成一個電子書,那所有的圖畫書都將變成一個文字的故事,那就失去了圖畫書原本存在的意義。

有些書有觸感,有些書還能聞到一點氣味,一個故事會以多種形態來呈現,而電子書非常容易被把這些簡單化,把很多藝術的細節給忽略。所以從這點來講,我覺得在給孩子讀書的過程中,多用紙質書。

-END-

編輯丨王夢潔(實習)

這是我們爲你準備的第1495次推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