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梁豔心的眼裏,餘龍森是個非常懂事的孩子,每當和他說“如果不努力通過考試,以後就不能做自己喜歡的計算機工作了”,他就會特別認真刻苦地學習,每天放學後還要學習六七個小時。照顧餘龍森的同時,梁豔心和其他老師一樣,也要學會和孩子鬥智鬥勇,獎勵和懲罰並重,“有的時候獎勵沒有達標,森森還會跟我說‘能不能再給我一個機會’”梁豔心說,“森森最喜歡坐APM線,只要他做到了某一件事,森森媽媽和我就會帶他去到APM線上玩。

視頻加載中...

4月1日,18歲的自閉症男孩餘龍森又開始了新的一週,再次投入充實的實習。今年1月,餘龍森完成了職高高考,並被廣州現代信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的電子商務專業錄取。高考過後,餘龍森的媽媽爲他安排到廣州至靈學校實習,輔助他一起實習的,是已經相伴12年的專職陪伴老師梁豔心。

梁豔心是餘龍森除了父母之外最信任的人了,旁人與餘龍森說話,通常都得不到什麼反饋,而梁豔心和餘龍森之間的對話則親暱默契。她陪伴在餘龍森身邊,指導着他打掃衛生,每完成一項,她都不忘記提醒餘龍森在筆記上打鉤標記。從家教姐姐變成自閉症孩子的一對一專職陪伴老師,12年來,梁豔心的青春隨着餘龍森的長大漸漸流逝,她對於 “星星的孩子”也有了更爲深刻的感知。

從家教到陪伴12年的老師,她將18歲自閉症男孩送進大學校園

半路出家一邊工作一邊培訓

梁豔心高中畢業後從陽江來到廣州讀書,原本打算做行政工作的她當時也沒想到,自己後來會走特殊教育這條路。

上學期間,梁豔心利用課餘時間去做家教,當時看到快要上小學的餘龍森,梁豔心既喜歡又心疼,“森森是1歲9個月的時候被確診自閉症的,雖然不愛和其他人交流,但是他的性格比較溫順。”餘龍森上小學後,梁豔心受到餘龍森媽媽的聘請,一對一專職陪伴餘龍森的學習和生活。一開始,沒有任何經驗的梁豔心很忐忑不安。

“森森的媽媽爲孩子付出了很多,辭去了外企的高薪工作,在關愛特殊孩子的這個羣體中做過很多事。”梁豔心說,但學習管理方面,餘龍森的媽媽一直覺得孩子不那麼容易聽從父母,但更容易聽老師的。

由於一直上普通學校,餘龍森的班級裏只有他一名患有自閉症的孩子。小學一年級上課的時候,餘龍森有時會不自覺地焦慮,自己離開座位走到牆角,或是走出教室。

“爲了防止他上課時候自己跑出來,我天天在教室旁邊的休息室裏看着他。”梁豔心說,每到下課鈴響,她就會趕忙進去和老師溝通,跟進餘龍森上課聽講的情況。

“自閉症孩子有很強烈的刻板行爲,很難接受改變,每天都要走一樣的路,上什麼課、做什麼事也都要按照一樣的安排來做,如果他們一直以來習慣的事情被打亂了節奏,就會非常焦慮。”梁豔心記得,有一次學校調了課,但餘龍森事前不知道,到了該上課的時間卻不用上課,他就會有點情緒。在那次之後,梁豔心每次都會跟班主任溝通好,同時也和其他同學們瞭解情況,提前一天做好第二天的安排。

“每年春天的時候,森森就會容易坐立不安、自言自語。”半路出家的梁豔心也會在面對發生的一些突發狀況前束手無策,從她開始陪伴餘龍森後,就在餘龍森媽媽的推薦下,先後到廣州揚愛特殊孩子家長俱樂部、啓智學校所開設的培訓班裏參加培訓,在陪伴之餘,也不斷學習理論知識,吸取教授特殊孩子的經驗。2011年,她考取了心理教育的教師資格證書。

從家教到陪伴12年的老師,她將18歲自閉症男孩送進大學校園

教孩子用扔筆袋的方法表達情緒

青春期對每個孩子來說都不容易,對於自閉症孩子,更是難熬。“初中時森森總是被欺負。”梁豔心說

梁豔心回憶,有一天,自己暫時離開了學校去辦事,趕回來的時候,就看到森森在教室的窗邊喊着自己要跳樓。“我當時看到就着急了,把他拉了過來。”梁豔心說,她問過之後才知道,因爲總是被欺負,又有社交障礙,常常臉盲,記不住是誰欺負自己,餘龍森就經常和自己生氣,卻表達不出來。

“看到森森難受,我心裏更難受。”看到同學們對餘龍森推推搡搡,卻無法去管束這些青春期的孩子們,梁豔心的心裏說不出的痛苦。

“有的時候覺得自己真的是用盡了全力,卻不知道爲什麼那些情況還是會發生。”梁豔心說,自己也經歷過絕望的時候,每當付出了全部心血,卻發現餘龍森的社交障礙還是沒有克服時,她會偷偷抹眼淚。

“要讓他先冷靜下來,告訴他下次遇到這種事情應該怎麼辦。”梁豔心只能慢慢疏導,在培訓班督導老師的指導下,她運用“替代法”告訴餘龍森,在以後發脾氣的時候可以把筆袋或其他小東西扔到地上去,這樣既不會傷害別人,也不會傷害到自己。

有的時候餘龍森不明白梁豔心的用意,她就做思維導圖給他看,用圖說明每一個可能的後果,利用他刻板的特點給他制定結構化的生活。

照顧餘龍森的同時,梁豔心和其他老師一樣,也要學會和孩子鬥智鬥勇,獎勵和懲罰並重,“有的時候獎勵沒有達標,森森還會跟我說‘能不能再給我一個機會’”梁豔心說,“森森最喜歡坐APM線,只要他做到了某一件事,森森媽媽和我就會帶他去到APM線上玩。”

看到餘龍森在APM線上來來回回地坐,開心地笑,她就覺得很欣慰。“他是個很單純的男孩,性格就和我現在4歲的兒子差不多。”梁豔心說。

“雖然希望他學習好,但是我們更多考慮的是他的情緒,只要他心情好了,一切都會好。”梁豔心說,別的孩子一兩遍就學會的,對餘龍森要教十幾遍,甚至二十幾遍,這對於她來說也是一個挑戰。

“這些年練就了技巧,也懂得了耐心,也是我成長的過程。”梁豔心最感激的是餘龍森的媽媽,她的理解和耐心也讓自己有了更多的信心。

從家教到陪伴12年的老師,她將18歲自閉症男孩送進大學校園

孩子的單純和努力讓她感受到使命

在這12年的過程中,梁豔心在輔導餘龍森時,很多知識也都是從頭學起。

在天河職業高中學習期間,餘龍森需要考取計算機一級證書,毫無基礎的梁豔心也開始自學起來。爲了把這些課程學好,梁豔心利用自己其他所有的時間去學習,爲了能把知識喫透,有時候甚至熬夜到很晚。“反正我多學點東西也不錯。”梁豔心把工作也當成了學習的機會。

“自己先學懂了,才能教孩子,讓他順利通過考試。”她說,考了兩次後,餘龍森終於拿到了計算機一級證書。

從家教到陪伴12年的老師,她將18歲自閉症男孩送進大學校園

在梁豔心的眼裏,餘龍森是個非常懂事的孩子,每當和他說“如果不努力通過考試,以後就不能做自己喜歡的計算機工作了”,他就會特別認真刻苦地學習,每天放學後還要學習六七個小時。

“12年能堅持下來,離不開森森媽媽的支持,我們共同在輔導森森,我的數學不好,所以數學都是森森的媽媽教的,我來教語文。”這個工作讓她感受到了許多成就感和幸福感,梁豔心說:“森森小學時候背一首詩要兩個星期,職高高考前卻背下來了很多文章。”

2019年1月,餘龍森在職高高考中取得了184分的成績,超過分數線70分。“我特別高興,高中的時候輔導他學習花費了很大的精力,他能夠上大學,也是圓了我的夢想。”現在,梁豔心每天陪着餘龍森實習,上午在至靈學校的烹調技能室打掃衛生,下午在文書室幫忙打字錄入文件,梁豔心說:“實習是爲了讓他過得充實,讓他知道通過勞動是可以獲得報酬的。”

從家教到陪伴12年的老師,她將18歲自閉症男孩送進大學校園

餘龍森在打掃衛生時,會參照着梁豔心爲他做的列表,只見列表上寫着“微波爐、冰箱、橙色椅子、藍色椅子、掃地、拖地……”每做完一項,餘龍森會自己在後面打上對鉤,待列表上所列出的項目全部完成,他再繼續做下一個工作。

從家教到陪伴12年的老師,她將18歲自閉症男孩送進大學校園

“森森的刻板有時候也可以變成嚴謹,讓他很好地去完成每一個小任務,我相信他以後也會學好一門技能,獨立生活。現在他很喜歡到珠江新城附近逛,夢想着有一天能去寫字樓工作。”梁豔心對餘龍森的未來充滿期待。

梁豔心最喜歡的一句歌詞是《星星點燈》裏的那句“滿天的星星請爲我點盞希望的燈火”,她覺得,自己的努力付出,固然幫助到了餘龍森,但是餘龍森作爲“星星的孩子”,用自己的單純和努力也爲她點燃了心燈,感受到了這個職業的使命。

“現在,大部分這類孩子只能去做廚師、衛生工這種迴避人的工作,以後我還想利用自己已有的經驗,爲更多‘星星的孩子’做合適的職業規劃和就業輔導。”梁豔心說。

從家教到陪伴12年的老師,她將18歲自閉症男孩送進大學校園

【策劃】謝苗楓

【記者】王越瑩 實習生 錢惠嫺

【視頻拍攝/視頻剪輯】王越瑩 實習生 錢惠嫺

【校對】曹柏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