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過去的少年和青年們,搖身一變成了最願意爲這些經典的創作者消費的一代人,成爲了定義文化力量的中堅——你爲周杰倫微博超話打榜、爲《說好不哭》轉發朋友圈、爲《魔獸世界》懷舊服排隊,即便不懂得微博複雜的話題操作,無組織的自發流量依然能在互聯網上掀起浪潮。有趣的是,在“流量”一詞還不是現在這個意思的時候(互聯網流量也沒有如今這麼具現化的價值),周董就因爲自身高質量作品的傳唱,成爲商業價值和“線下流量”最高的明星之一。

歡迎關注“創事記”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Aria X

來源:遊戲研究社(ID:yysaag)

象徵着80後一代青春的人和事,在這個羣體集體步入30歲的2019年,開始刷屏,井噴。

2002年,《魔獸爭霸3:混亂之治》在臺灣地區發售,暴雪聯繫到阿爾發音樂,找到當時華語流行樂壇最紅的男歌手周杰倫作爲代言人。

上市發佈會當天,一萬多人來到了臺北華納威秀的現場。吸引他們來的不僅是遊戲,還有周杰倫爲《魔獸爭霸3》創作的主題曲《半獸人》——那是他即將發售的新專輯《八度空間》裏的第一首歌。

當時的周董已經被稱爲流行天王,但眉目之間還滿是青澀,在和北方暴雪三巨頭之一的比爾·羅珀合影時顯得有些侷促。

在現場,周董表示自己是瞭解完《魔獸爭霸》的故事內容後,“以遊戲中獸族的視角創作了這首歌曲”。

但其實光看方文山的歌詞,揮灑得比較隨意,沒太顧魔獸的遊戲背景——比如把Orc和Half-Orc混爲一談,再描述“人類向獸人的變化“。

如果從魔獸的設定出發,這首《半獸人》呈現的故事確實和遊戲沒多大關係。過於強硬的節拍,也和魔獸的史詩西幻風格不太搭。

但當時因爲這首歌瞭解了魔獸,開始買遊戲光盤的人並不在少數。無它,編曲中汽笛的潮汐聲和隱約出現的行軍腳步,充滿冷酷的戰爭節奏。在華語流行樂裏,算是第一次把殺伐的戰場感用說唱的形式呈現出來。

這也是當年爲什麼周杰倫抓住了年輕人。在頭兩年的金曲獎還在唱“你說你說我們要不要在一起”的時候,周董唱的是《忍者》《雙截棍》《印第安老斑鳩》完全遠離情歌風格的新潮主題。要唱個情和愛,還是《愛在西元前》這種歷史奇幻版的,兩個字,炫酷。

暴雪找當時的周董合作,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叫找“頂級流量”。

1

所以不難理解,爲什麼昨天那首《說好不哭》會在各大社交平臺上刷屏。十幾年前“頂流”的受衆仍然還是那羣受衆,只不過他們長大了。

拋去周氏情歌本身不提,人們一幀一幀地去研究MV裏的鏡頭,出現了什麼樣的奶茶店、主角的哈蘇相機是哪一款、和十幾年前桂綸鎂那個戳臉動作一模一樣的彩蛋……甚至MV男主渡邊圭祐的《假面騎士》梗。

而《說好不哭》本身並沒有產生多高的討論度(這首畫風比較套路的新單曲豆瓣評分甚至已經低到了5.9),人們實際上最關心的,是“周杰倫出新歌了”這件事情。

這是一個很反常的現象,往往作爲“實力唱匠”“樂壇名宿”的語境對立面,出現在那些作品堪憂、卻因爲社交網絡而產生商業價值的流量明星身上。

有趣的是,在“流量”一詞還不是現在這個意思的時候(互聯網流量也沒有如今這麼具現化的價值),周董就因爲自身高質量作品的傳唱,成爲商業價值和“線下流量”最高的明星之一。

以至於哪怕那時的周董演戲連面癱之外的表情都做不出來,張藝謀還是要請他來拍《滿城盡帶黃金甲》,甚至還在一場發佈會表演了陝西話版本的《雙截棍》以彰顯自己的喜愛。

——其實那時周董的一系列中國風歌曲已經傳播很廣了,更別提還有電影主題曲《菊花臺》。可能老一輩人對周杰倫最直觀的記憶就是《雙截棍》吧,因爲它夠怪,有“哼哼哈嘿”。

前幾天有個個新聞,《真三國無雙Online Z》宣佈過幾天要上Wegame公測,讓不少人訝異“這個老遊戲竟然還活着”。

國內玩家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是在2007年,光榮帶着《真三國無雙Online》來到中國,最強最先的一波宣傳攻勢,就是找來了周杰倫代言。在《黃金甲》之後,周董的風格似乎也和征戰沙場的名將扯上了關係。

那年的Chinajoy成爲了最擁擠的一屆CJ——在天希網絡的展臺上,周杰倫登臺,和“人皇”李曉峯Sky對戰了一把真三OL。《我很忙》裏那首說唱歌曲《無雙》,就是周董和遊戲合作的推廣曲。

但其實很多人不知道這首歌是遊戲的推廣曲——作爲一個以《真三國無雙4》爲基礎設計的競技向MMO,真三OL和單機割草區別比較大,光榮的開發運營都遇到了不少問題,遊戲的熱度漸漸就下滑了。以至於在後來的很長時間,人們都以爲《真三國無雙Online》和《大航海時代Online》一樣停運了。

2

雖然周董RAP的質量一如既往,歌裏那種低調、隱忍,然後在高潮部分激活角色的感覺也很到位,但那年的周董歌迷們,基本都在忙着關注《我很忙》的整體風格轉變。上一磚是《依然范特西》,突然變成了《牛仔很忙》的調調,在當時被很多歌迷所不能接受。

《我很忙》這張專輯也成爲了周杰倫音樂生涯的一個拐點。07年之後,從《魔傑座》、《跨時代》、《驚歎號》,再到《十二新作》,幾乎每張專輯裏能被反覆咀嚼的名曲目都開始變得更少。

與之同步的,是社交媒體漸漸興起,華語唱片工業(又一次)陷入低谷,過段時間移動互聯網抬頭,數字音樂起步。

雖然周董依然是流行樂壇的文化符號之一,但傳唱最廣的還是數年前的老歌,“江郎才盡”“格局越走越窄”的聲音浮上水面。以至於去年出了那首《不愛我就拉倒》,很多純正的傑迷也很難再帶着粉絲濾鏡去評價作品了。

這也就是爲什麼《說好不哭》身爲周董的歌曲,爆發性傳播的途徑卻像是流量歌手的作品。一方面是帶着TAG和超話刷屏的“杰倫發新歌”,另一方面是MV的要素作爲Meme的傳播。

歌曲本身的素質,變成了最不重要的那部分。周董年初自己也發了一條instagram動態,“告訴你們我爲什麼很少聽別人的歌 因爲我16年前寫的歌到現在還在流行”——這大概也能用來解釋爲什麼他依然是那個“頂級流量”。

周杰倫畢竟是周杰倫,這就是一切的理由。

3

每一代人中都有部分異數,但總體來講,在不同的十年中出生的人們都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社羣。

對於我們的父輩而言,他們在人生歷程中沒有多少選擇的餘地,可以被稱爲“流行文化”的東西乏善可陳。而更年輕的一代——部分95後乃至更小的00後,他們天然是屬於互聯網的,沒有經歷過磁帶、唱片和電臺音樂。

只有夾在中間的80後和90後,是成長過程中遭遇最多機會、通過教育改變命運的時間窗口最充裕的一代,成長中恰好遭遇了蕪雜、多樣的流行文化萌芽——當然作爲一家遊戲媒體,我社理應拒絕中年焦慮和中產危機這種老舊的自媒體“雙中”話題。

我要說的是共同記憶,這也是周杰倫爲什麼會成爲一代人裏最閃亮的流行音樂符號。

大家都是在街邊放着《夜曲》《七里香》的聲音里長大的。如果借用安迪·沃霍爾那段關於可樂的那段名言來說,就是“你可以看電視聽周杰倫的歌,你知道別人也聽周杰倫的歌,同齡人也聽他,你想的話你也可以聽。音樂就是音樂,沒有更好更貴的音樂,所有的Jay都一樣好。”

就像在那個2005年,大家都可以進網吧玩魔獸,沒有更好或者更壞的魔獸,不管你氪多少張點卡,每個人的《魔獸世界》都一樣平等、一樣好。

十幾年後,魔獸懷舊服和周董VS蔡徐坤的超話大戰一起成爲了互聯網上最純粹的“流量”。在一個資本向流量低頭的年代,你很難想象周杰倫是沒有微博的——所有這些流量的商業價值最終都不會直接導向他本人。

上次超話大戰,最有意思的是能看出周董收穫了很多隱晦的來自“80後話語權”的支持

好在這次的新歌是許多人夢寐已久的“週五”合體,微博上的話題度很多都分流到到有賬號的阿信那邊了。

說到阿信,其實有一點挺微妙,五月天的核心粉絲羣體平均年齡比周杰倫的實際上要小一些。

這支亞洲天團雖然出道早,但在內地成名時間的時間遠比周董更晚。2001年《八度空間》發出來的時候,五月天在內地流傳較廣的歌曲還只有一首《擁抱》,沒什麼人知道海峽彼岸有張新專輯叫《人生海海》。

那是華語流行音樂黃金年代的發端,也是80/90後剛剛接受教育或者步入社會的時候,世界看上去充滿了很多可能。巧妙的是,過了很久以後,兩個創作者的粉絲似乎很大程度上合流了,但他們不再那麼關心這個時代裏偶像的作品,而只是單純地爲情懷買單,他們具備了補票的能力。

過去的少年和青年們,搖身一變成了最願意爲這些經典的創作者消費的一代人,成爲了定義文化力量的中堅——你爲周杰倫微博超話打榜、爲《說好不哭》轉發朋友圈、爲《魔獸世界》懷舊服排隊,即便不懂得微博複雜的話題操作,無組織的自發流量依然能在互聯網上掀起浪潮。

只不過你偶爾會意識到,最年輕的80後今年也三十歲了。在五月天那張《人生海海》裏,有首歌是這麼唱的:“人生甘有成功時/海海人生舵位去”,大意是說年輕歲月無憂無慮,找不到人生的方向。而現在你已經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卻對過往熟悉的事物感到愈發感到親切,這正是老去的標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