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終身成長》這本書裏提到,固定性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在選擇伴侶的時候,標準是完全不一樣的。因爲這樣近距離的生活可以很好地瞭解對方的家庭以及對方家庭的相處、互動模式,原生家庭的互動有的時候會影響一個人和別人的互動。

郭家心理姐,幫你解開心裏的姐,做最真實的自己!

“90後相親真的太難了”,心理學解讀,90後的擇偶觀很成長思維

80後忙着結婚離婚,00後忙着談戀愛分手,只有90後,最穩的一批,各種相親!可是90後的相親也不容易,因爲90後相親存在鄙視鏈。

微博有人結合90後紅娘的解讀曬出了相親鄙視鏈:

男性最不受歡迎程度:

年薪低>禿頂>矮>沒戶口有錢>性格不好

女性最不受歡迎程度:

顏值低>離異>年紀大>性格不好>年薪高

可以看出,男人年薪低和女人顏值低都還是站在相親鄙視鏈的底端。男人雖然嘴上說,不需要女人賺錢,但是年新高的女性還是比較受歡迎。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90後相親,哪些指標會影響他們對另一半的判斷?

“90後相親真的太難了”,心理學解讀,90後的擇偶觀很成長思維

一、“原生家庭”依舊是相親熱詞

你以爲只有80後重視原生家庭,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因爲90後相親時,仍然也是看重對方的原生家庭的。

雖說,現在很多年輕人崇尚獨立,但90後相親的時候,除了考量對方的家庭背景,還會考慮能否與對方的家庭建立和睦關係。

這讓我想起身邊的90後相親時的情景,以女生A和女生B爲例舉例說明。

女生A,90後,獨生子女,大學本科,英語專業,有一份不錯的翻譯工作,家庭條件不錯,從小喫穿不愁,很有個性的一個女孩。

相親的時候,也陸續見了幾個男生,最後選了一個和自己家庭相當,雙方家長比較能聊得來的男生繼續。

女生A的原生家庭:中產階層的父母,夫妻關係很好,兩人很少在孩子面前吵架,除此之外,很重視對女孩各方面的培養,從小就教女生如何自尊、自愛、自立,無不良習慣。

女生B,90後,非獨生子女,技校畢業,護士專業,在某個鄉鎮醫院做護士,家庭條件一般,有不良習慣,如撒謊、吸菸、喝酒等。

剛開始相親的時候,也見了家庭條件各方面不錯的男生,可是,第一次見面,就給對方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因爲一開口就是借錢。

女生B的原生家庭:一對普通的父母,夫妻關係不和,經常當着孩子的面,吵架、打架、摔東西,母親有過婚外情,幾乎很少花心思在女孩的教育上,女生有抽菸、撒謊、偷東西等不良惡習。

結果,你也猜到了,女生A和一個理想的男生步入了婚姻,而女生B還一直處於單身狀態。要說原生家庭對一個人沒有影響那是不可能的。

中國式婚姻,很多時候是兩個家庭的結合,所以,相親的時候,自然要衡量對方的原生家庭是否合適。

著名作家張德芬有一兒一女,記得她曾經提及,對於女兒,她甚至贊成女兒婚前去男友家同居一段時間。

因爲這樣近距離的生活可以很好地瞭解對方的家庭以及對方家庭的相處、互動模式,原生家庭的互動有的時候會影響一個人和別人的互動。

只是,在這個過程中,90後似乎也面臨難題,因爲他們一方面不希望父母過多地干涉他們的婚姻,另一方面,又對父母的干涉十分依賴。

“90後相親真的太難了”,心理學解讀,90後的擇偶觀很成長思維

二、寧要二婚,也不要沒有戀愛經驗的

如果你要問90後,你們想找什麼樣的?他們會告訴你,寧要二婚,也不要沒有戀愛經驗的。

因爲90後的一代,不太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去陪伴另一個人成長,他們更傾向於直接找個成熟的對象,讓對方引領自己成長,因爲省勁。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其實,90後的擇偶觀很成長思維。準確地說,90後的擇偶觀很符合成長性思維模式對伴侶的要求。

在《終身成長》這本書裏提到,固定性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在選擇伴侶的時候,標準是完全不一樣的。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希望找一個崇拜他們、讓他們自我感覺完美、把他們放在神壇之上的理想伴侶。

在固定性的眼裏,完美伴侶是他們的訴求,他們希望自己可以像伴侶眼中的“上帝”那樣完美(完美無瑕、無可挑剔)。

而成長型思維模式則恰好相反,因爲他們希望選擇的理想伴侶是具有如下特徵的:鞭策他們變得更好、鼓勵他們學習新事物、看到他們的缺點並幫助他們改正。

他們相信,不能使自己變得更好的人不值得擁有,他們甚至認爲在固定性思維模式的人眼裏的“被崇拜而產生的自我感覺良好並不是真正的更好”,更好意味着改變、提升、飛躍。

當然,他們也並不希望伴侶一味地挑剔自己或者是貶低自己,他們希望伴侶可以很好地促進他們的個人成長。

所以,你猜到了,成長型思維的人比較傾向找到的對象,是比自己優秀、彼此欣賞,又能互相促進的人。

你可能會好奇,兩個思維模式不同的人步入婚姻會如何呢?讓我們來聽一個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女性講述她與一個固定型思維模式的男人的婚姻:

當我開始意識到我犯了一個大錯誤的時候,我的生活已經麻煩重重。每一次當我提“我們可以嘗試多出去走走嗎?”、“你在做決定之前可以徵詢一下我的意見嗎?”這種建議時,他就會感到很不高興。其實,我只是想問題得到解決,可結果是,問題不但沒有得到解決,我還要花上整整一個小時的時間來修復和他的關係,讓他重新開心起來。而且,最讓我不能容忍的是,一旦我們的溝通出了問題,他就跑去給我婆婆打電話,因爲我婆婆總能給予他所需要的被寵愛和被崇拜。我只是希望我們能夠溝通而已......

所以,你看到了,這位丈夫是典型的固定性思維,他所期待的伴侶是全盤接受自己,從不對自己提出異議的妻子。

而這位妻子是典型的成長型思維,她更關心問題是解決以及如何更好地溝通,促進個人的成長和發展。成長型的人不在乎自己在別人面前是否高大,她只在乎問題是否能夠解決。

一個想要成長,一個想要管別人,成長型思維的人會把固定性思維人的一言一行全看在眼裏,甚至感覺有點爛泥扶不上牆。而固定性則會覺得成長型好煩、好囉嗦。

道不相同,不相爲謀。

“90後相親真的太難了”,心理學解讀,90後的擇偶觀很成長思維

三、執子之手的最好時間:一半清醒、一半憧憬之間

兩個人什麼時候適合走入婚姻?

一半清醒、一半憧憬之間,是執子之手的最好時間。因爲結婚需要一些衝動,太早和太晚都不太好。

太早,你連自己都不瞭解,又怎麼可能理解婚姻;太晚,你又活得太明白,看透一切,很難再心動和衝動。

最好的結婚年紀,是在你清楚自己要什麼,但還沒有非常清楚的時候。

關於這個話題,你有什麼想說?你相過親嗎?你對另一半的要求是什麼?

@郭家心理姐 一個一邊喫藥對抗躁鬱症,一邊靠心理學自救實現人生逆襲的心理諮詢師,要不要關注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