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買東西動動手就行,商品也琳琅滿目,商家總會推陳出新,還有一羣網紅‘種草’,購物成爲最快、最有效的發泄方式。(原標題:“買買買”背後是焦慮無處安放:“購物狂”,可能得了狂躁症)。

(原標題:“買買買”背後是焦慮無處安放:“購物狂”,可能得了狂躁症)

除了價值20萬元一屋子無從收拾的快遞包裹,今年“雙十一”,瀋陽的李昕還收到了醫院心理科的一張“躁狂發作”診斷書。

精力旺盛、言語增多,行爲輕率、隨意揮霍……很多人一定像李昕一樣驚訝:“購物狂”不是揮霍無度?還可能得了“狂躁症”。

今年的“雙十一”落下帷幕不久,天貓交易額定格在2684億元,物流訂單超過10億。然而,狂歡的背後卻有着當代人心理亞健康問題。根據《中國城鎮居民心理健康白皮書(2018)》數據顯示,73.6%的城鎮居民處於心理亞健康狀態,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問題的有16.1%。《工人日報》記者採訪瞭解到,以爲是情緒調節障礙沒當成病、對精神障礙治療有偏見、全媒體轟炸式營銷致使“購物狂”越來越多。

網購20萬元、收56個包裹……

“我有錢,這點東西都是小case,MK鎖頭包要湊齊六款顏色。口紅要買個煙花禮盒,不貴,才1500元。電動牙刷有了,哎呀,又出了一款粉紅色,買買買……”11月10日,李昕得意洋洋地往“購物車”裏添加商品,嘴上唸唸有詞,而且語速越來越快。而在這之前近一個月的時間裏,她已經買了20萬元的東西。看到這種情況,家屬趕緊將她送進瀋陽市安寧醫院心理科。最後,經過醫院檢查確診爲狂躁症,李昕瘋狂購物是因爲“躁狂發作”。

11月27日10點35分,徐貝貝收到菜鳥驛站取件提醒短信,這是她“雙十一”56個包裹中的最後一個。從名牌包、運動鞋、羽絨服、粉底液、嬰兒玩具、尿不溼、捲紙,再到眼部按摩儀、各種小零食……加起來有7.9萬元。“其實很多都不是必需品,甚至是重複品、毫無用處的東西。面對琳琅滿目的商品特別衝動,看見了不買,心裏會堵得慌,買了之後又非常後悔。”徐貝貝說。

徐貝貝的心態是衆多“剁手黨”心態的縮影。

“瘋狂購物”是一種病嗎?瀋陽市某三甲醫院心理科副主任醫師陳麗雅解釋說,狂躁症屬於精神類疾病。實際生活中,患者會因判斷力受損而做出非理智行爲,比如有可能出現不顧後果、隨意揮霍、盲目投資等行爲。不符合實際需求和自身條件的瘋狂購物行爲符合狂躁症特徵。

《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CCMD-3)》指出,狂躁症是以情緒高漲或易激惹爲主,注意力不集中、語量增多、思維奔逸、自我評價過高、精力充沛、魯莽行爲、睡眠需要減少、性慾亢進等8項中有3項(若僅爲易激惹,至少需4項)即可確診。“病態性購物症和賭博、暴食一樣,在心理學上屬於衝動控制疾病範疇。如果伴有話語格外多、特別開朗,可能有狂躁傾向。”陳麗雅說。

“買買買”背後是焦慮無處安放

每天刷一遍天貓、京東、小紅書、唯品會等手機購物APP。被網紅“種草”一款品牌“老爹鞋”,一週之內買了7種配色。平均每個月要買10多件衣服,有的衣服甚至1年穿不上一天。化妝臺上光是粉底液就不下20種。不止這些,發光戒指、手機外用話筒、手帳本、抓娃娃機……27歲單身的徐貝貝每月服飾美容、生活日用、娛樂消費近1萬元,而她的月薪僅有4300元,儲蓄存款已經花沒。剛開始,徐貝貝以爲自己只是“工作壓力大找個發泄口”“控制力差”“強迫症”,在公司請來的心理諮詢師孫博三次心理輔導後,她知道自己是“病”了。“以爲情緒調節有障礙,沒當病來看待。”徐貝貝說。

孫博是一名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已爲20餘家企業近500名職工做過心理諮詢、輔導。“現在的工薪族生活、工作壓力大,過度焦慮還沒有合適的方式疏解,往往越積越多。一部分職工已達到很嚴重需要治療的地步,可當我勸他們去醫院時,99%的人沒了下文,他們對精神障礙治療有偏見,認爲治病丟人,還認爲心病治不好,只能自己想開。”孫博說。

他向記者介紹一個案例,大學畢業兩年後的龐哲熱衷於買盲盒收藏,上個月辦理了辭職手續,揚言“炒盲盒買房”,他家裏兩整面牆擺着648個盲盒娃娃,花了近5萬元,龐哲父母雙下崗,家庭收入僅爲2800元。當孫博勸龐哲去看心理醫生時被拒絕了,理由是“我又沒瘋,再說心病也治不好。”

爲啥狂躁症患者成爲購物狂的尤其多?“電視、手機、街上廣告牌,甚至小區超市都是雙十一的促銷廣告,想不看都不行。”“如今買東西動動手就行,商品也琳琅滿目,商家總會推陳出新,還有一羣網紅‘種草’,購物成爲最快、最有效的發泄方式。”“有時就爲了消費而消費,搶到某件低價商品時興奮不已,等東西到了幸福感很快就沒了。”記者隨機採訪了12位“過度消費”的工薪族,他們認爲全媒體轟炸式營銷加速了他們過度消費,越來越煩躁。

現金、記賬、限時付抑制衝動消費

“‘狂躁症’輕者有社交功能障礙和對社會應盡職責表現紊亂,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不僅影響生活和工作,甚至有可能給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造成威脅。”陳麗雅說。

孫博建議通過改善飲食、放鬆心情、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學會控制情緒等方式緩解病情。“食用碳水化合物類食品能增加腦血清素水平,減少不良情緒反應。多聽一些歡快的音樂,保持身心愉悅。不要過量飲酒、吸菸,少喫辛辣物、少喫易興奮的食物。學會控制情緒,只有在情緒平穩中才能冷靜思考,一味放縱情緒百害無利。”

遼寧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王磊認爲,過度消費超出個人及家庭的基本需求和支付能力,是一種扭曲的、不可持續的消費方式,會給自己和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破壞社會風氣,並且浪費資源。

他建議,養成計劃購物的習慣,在沒有打折或閒暇換季時列出自己需要的物品。堅持記錄大件商品或大筆消費的支出金額,減少盲目支出。把購物時間排到日程安排上,限定一個大致的時間,可以避免挑選時間長、範圍廣造成的購物過剩。用現金支付,這樣比較清楚自己的消費額度,減少沉溺刷卡透支的機會。

“發泄方式有很多,物質消費不是安撫心靈的最佳方式。”孫博說。(應被採訪對象要求,部分爲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