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明年個稅自行申報太繁瑣?涉稅專業服務或有大市場)

未來你向稅務局申報個人所得稅(個稅)時需要專業第三方服務嗎?

新的個人所得稅法從明年1月1日正式實施,其中個人需要對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合併爲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併計算個人所得稅。如果你符合6項專項附加扣除相關條件,你還需要提供相應資料,並在涉及夫妻、兄妹共同扣除的項目中間分配好彼此的扣除額度。而在自行申報中準確地提供你的涉稅信息,並最大限度地實現減稅,或許你需要專業的第三方涉稅服務機構。

據新華社,國家稅務總局有關司負責人近日在北京的一場個人所得稅法公益大講堂上表示,雖然新個稅法提高基本減除費用可能使納稅人數量有所減少,但隨着收入的增加,尤其是專項附加扣除的施行,涉及的納稅人規模未來仍將增加。隨着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改革步伐持續深入,涉稅專業服務行業的市場發展空間將更廣闊。可以說,以個稅改革爲契機,開啓了爲自然人提供涉稅專業服務的新時代。

他表示,個稅改革對涉稅服務行業的職業水平提出更高要求。由於改革從根本上改變了稅制結構,除了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也引入了新的徵管模式,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在未來履行納稅義務或扣繳義務時計繳稅款的方式方法、申報要求以及稅務機關在個人所得稅方面的徵管都將發生變化。無論是個人,還是單位扣繳義務人,都需要更加專業化、精細化的服務,對涉稅專業服務的要求更高。

多位財稅專家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新的個稅法明年起實施後,自行申報要求納稅人自行計算應納稅額和填報納稅申報表,大量不正確填報只能給徵納雙方帶來更大的徵納成本。而普遍的、社會化的稅收服務中介組織能夠幫助納稅人準確無誤地計算和填報。此次個稅改革給涉稅服務業開闢了新市場。

根據新的個稅法,擁有七種情形之一的納稅人需要辦理納稅申報。這包括取得綜合所得需要辦理彙算清繳,取得應稅所得沒有扣繳義務人,取得應稅所得,扣繳義務人未扣繳稅款等等。居民個人取得綜合所得,按年計算個人所得稅;有扣繳義務人的,由扣繳義務人按月或者按次預扣預繳稅款;需要辦理彙算清繳的,應當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內辦理彙算清繳。

這意味着納稅人在每年年初對上一年度的總收入及支出進行覈算,對全年的個人所得稅進行彙算清繳,多退少補。而新稅法2019年全面實施後,首次彙算清繳時間在2020年3月1日至6月30日。

不過目前稅法下多數人並不需要專業的第三方涉稅服務,因爲此次個稅改革爲了最大程度減輕個人申報負擔,在政策設計上有不少考慮。

比如,個稅將增加子女教育、繼續教育、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贍養老人、大病醫療支出6項專項附加扣除。根據《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專項附加扣除原則之一就是簡便易行。因此專項附加扣除基本採用了定額扣除辦法,納稅人只需要申報相關信息就能享受相關專項附加扣除,減輕個人稅收負擔。

稅務部門與多部門實現第三方信息共享,覈對申報信息的真實準確性,最大限度地減少納稅人提供證明材料,“讓信息多跑網路,讓納稅人少跑馬路”,減輕納稅人申報負擔。

“中國設計的徵收方式非常有實用性,它保持代扣代繳的優勢,最大限度減少自行申報的數量,減輕了納稅人申報負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高級經濟學家約翰·布朗德羅(John Brondolo)說。

約翰·布朗德羅曾告訴第一財經,在美國個稅有比較多扣除和補貼政策,徵稅必須通過自行申報,美國稅務部門每年要處理100萬份申報文件,工作非常繁重。而中國這次個稅改革設計的徵收方式非常有實用性,它保持代扣代繳的優勢,最大限度減少自行申報的數量,減輕了納稅人申報負擔。

根據《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一般的工薪族,只需要將專項附加扣除相關信息包括納稅人本人、配偶、未成年子女、被贍養老人等個人身份信息,以及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與專項附加扣除相關信息,提交給公司財務人員,就多數可以享受每個月在稅前扣除。納稅人需要對自己提供信息真實性負責,否則可能遭到有關部門聯合懲戒。

當然,由於子女教育、繼續教育、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大病醫療、贍養老人6項專項附加扣除給了納稅人不少選擇空間,如何做好選擇最大限度的減稅是納稅人當前需要考慮的問題。

中國國際稅收研究會學術委員汪蔚青曾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專項附加扣除在夫妻、兄弟姐妹間選擇有竅門,主要看誰的適用稅率高,就選擇誰扣得多,這樣可以少交個稅。假設丈夫適用個稅稅率是25%,那麼應納稅額多扣1000元,少交稅是250元,而妻子適用個稅稅率是10%,那麼應納稅額多扣1000元,少交稅是100元,因此這種情況丈夫全額扣稅更划算。如果夫妻雙方工資相近,稅率相同,則雙方各扣一半也許減稅效果更好。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