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宋軍接連略定荊南、湖南、巴蜀之時,南方第一大國南唐早已放下大國之尊,卑事宋朝。北宋乾德元年(963年),宋廷向荊南國主高繼衝借道,出兵至湖南,討伐張文表。

電視劇裏的趙匡胤

後周顯德元年(954年)正月,後周世宗柴榮即帝位。柴榮在五代諸帝中最汲汲於統一戰爭,也爲傳統史家譽爲明君。雖然執政初期,柴榮對割據河東的北漢政權發動過戰爭,但是後周宰相李谷和比部郎中王樸都爲世宗規劃過“先南後北”的統一戰略。

李谷認爲,統一天下,應首先從攻滅割據江淮的南唐開始,“取江淮如探囊中物耳”。王樸則系統提出了滅南方諸國的路線圖,“凡攻取之道,必先其易者”。“唐與吾接境幾二千里,其勢易擾也”,故應首先平定南唐,滅南唐應先取江北之地,“江北諸州將悉爲我有”。

取江北之後,“則用彼之民,行我之法,江南亦易取也”。江南解決之後,“嶺南、巴蜀可傳檄而定”。南方諸國解決之後,“則燕地必望風內附;若其不至,移兵攻之,席捲可平矣”。對於依附契丹的太原北漢政權,王樸認爲其是“必死之寇”,必須“以強兵制之”,應當放在天下既平之後,“然後伺間,一舉可擒也”。

後周世宗柴榮

周世宗採納王樸的建議,將南唐作爲首先攻取的目標。但是,後周軍隊耗費三年多時間,才奪取南唐江北十四州。李谷和王樸認爲地居江淮的南唐最易攻取,但是這樣的判斷並不準確。南唐爲南方第一大國,疆域廣大,財阜兵衆,中主李璟時期還吞併了王閩、馬楚兩個國家。後周以南唐爲最易攻滅的目標,顯然並不現實。正如王夫之所論:以勢言之,先江南而後蜀,非策也。江南雖下,巫峽、夔門之險,水陸兩困,仰而攻之,雖克而兵之死傷也必甚。故秦滅楚、晉滅吳、隋滅陳,必先舉巴蜀,順流以擊吳之腰脊,兵不勞而迅若疾風之掃葉,得勢故也。

王夫之所謂的“勢”就是軍事地理學的視角,先奪取長江上游的巴蜀之地,然後順流而下,則江南不難略定。趙宋建國之後,宋太祖趙匡胤對後周“先南後北”統一戰略進行了調整:中國自五代以來,兵連禍結,帑藏空虛。必先取巴蜀,次及廣南、江南,即國用富饒矣。河東與契丹接境,若取之,則契丹之患,我當之也。姑存之以爲我屏翰,俟富實則取之。

宋朝在中原地區形勢穩定之後,南方的政治局勢也朝着有利於宋廷的方向發展。北宋建隆三年(962年),馬楚王國殘餘勢力湖南武平軍節度使周行逢病卒。衡州刺史張文表不甘心屈居於周行逢之子周保權之下,於是起兵攻取潭州,直指朗州。周保權一面命大將楊師璠討伐張文表,一面上表宋廷求援。

南平即是荊南

周保權乞師,給了趙宋出兵南下的理由。宋軍若要南下,則必須要經過割據江陵的高氏荊南政權。地處長江中游的荊南地區是非常重要的戰略要地,得荊南纔有可能西取巴蜀,南略江南。北宋乾德元年(963年),宋廷向荊南國主高繼衝借道,出兵至湖南,討伐張文表。

宋人的意圖如同歷史上假途滅虢的翻版,荊南御史中丞孫光憲一語道破趙匡胤的意圖:中國自周世宗時,己有混一天下之志。聖宋受命,凡所措置,規模益宏遠。今伐文表,如以山壓卵爾。湖湘既平,豈有復假道而去耶!不若早以疆土歸朝廷,去斥堠,封府庫以待,則荊楚可免禍,而公亦不失富貴。

高繼衝審時度勢,主動歸順宋廷。宋軍不費一兵一卒佔領荊南全境,得三州、十七縣,十四萬二千三百戶。宋軍得荊南之時,武平軍內亂已經解決,張文表已爲楊師璠所誅。但是,宋軍仍不退兵,很顯然還要拿下湖南。荊南屏障已失,周保權也只好奉表歸順宋廷。

兵不血刃而得荊南、湖湘之後,宋軍兵鋒西向,直指後蜀。對於洶洶而來的北軍,後蜀皇帝孟昶惶惶不安。後蜀宰相李昊對形勢判斷比較悲觀,主張削去帝號,向宋稱臣,“臣觀宋氏啓運,不類漢、周,一統海內,其在此乎?若通職貢,亦保安三蜀之長策也。”

後蜀

但是,宋朝的意圖並不是擴大藩屬國的範圍,而是要兼併諸國,重建大一統。後蜀樞密使王昭遠反對屈事趙宋,而且“遣大程官孫遇以蠟丸書間行東漢,約出兵以撓中國”,派密使攜蠟丸密信前往太原,企圖聯絡北漢出兵,夾攻宋朝。

沒想到後蜀使者在道中被宋軍截獲,這恰好給了宋廷出兵攻蜀的理由。乾德二年( 964年),宋分水陸兩軍攻蜀。後蜀統軍的樞密使王昭遠極爲自負,手執鐵如意,自比諸葛亮,自稱“何止克敵”,甚至“取中原如反掌爾”。王昭遠昏聵狂妄如此,奉命率軍扼守劍門關的太子孟玄喆更是荒淫腐朽,身膺重任,竟然“輦其愛姬,攜樂器、伶人數十以從”,“蜀人見者皆竊笑”。

如此應敵,焉能不亡?經過一番毫無意義的抵抗之後,孟昶最後哀嘆道:“吾與先君以溫衣美食養士四十年,一旦臨敵,不能爲吾東向放一箭,雖欲堅壁,誰與吾守者邪!”乾德三年(965年)正月,孟昶以成都降宋,距宋軍舉兵伐蜀不過六十六日,然而蜀地平定則在乾德四年(966年)十二月。

孟昶

在宋軍接連略定荊南、湖南、巴蜀之時,南方第一大國南唐早已放下大國之尊,卑事宋朝。北宋建隆二年(961年)七月,李煜即南唐帝位。是年九月,李煜上書宋廷,“自陳本志沖淡,不得已而紹襲,事大國不敢有二”。嗣後,南唐對宋朝貢奉年年不絕,雖不情願,但勢迫使然。錢氏吳越,更是積極朝貢,甚至還出兵配合宋朝的軍事行動。

南唐、吳越的臣服,使得宋朝免除了後顧之憂,割據嶺南的南漢政權自然成爲下一個目標,宋軍兵鋒已從西、北兩面直逼南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