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東西方文化最根本的差異之一,就是我們對權利的無意識。但在西方文化中,會覺得這種任意侵犯消費者權利的行爲完全是匪夷所思的,這相當於個人權利遭到了“奴役”。

■ 文 | 鴻學院院辦

當今的中國,互聯網已經發展到什麼地步?用網友的話來說,就是除了睡覺和上廁所不能用手機解決,其他都可以。

毫無疑問,中國互聯網時代已經走到了世界前列,可爲什麼中國的阿里、騰訊卻沒有做出流行於世界的現象級產品呢?

舉個例子,微信在中國輕易獲得了壟斷地位,在歐美也有英文版WeChat,但基本毫無影響力,在美國市場上的使用率只有2.13%,估計大部分用戶都是華人,或極少數與中國有業務往來的美國人。

毛病到底出在哪裏?

其實互聯網的本質是提供一種服務,而這種服務天然具備文化屬性。

東西方文化最根本的差異之一,就是我們對權利的無意識。

什麼是權利?

比如“自由”就是一種權利,但是自由在東西方的文化語境中所表達的意思是完全不一樣的。

在西方文化中,自由與生俱來。最早的自由城市把國王干預其自治權視爲侵犯了他們的自由,他們把沒有自治權利的地區視爲遭到了王權的奴役。自由的本質是自治,是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的權利。法律正是界定自我權利的邊界。

而在東方文化中,當我們說到自由的概念時,腦子裏首先想到的是沒有管制,想幹啥就幹啥,自由是一種方便。由於缺乏對權利的深刻意識,我們在行使自由時,並不在乎侵犯別人的權利。普通人情願爲了些許的便利而輕易放棄自己的權利,我們沒有意識到,放棄權利等於遭受“奴役”。

在現代的商業文明中,沒有權利意識就會缺乏法律意識,很難建立一套嚴密的規則制度來保障高度的商業文明。

爲什麼共享單車、微信、支付寶能夠隨意壓佔用戶的資金?因爲我們認爲只要它能夠提供方便,某些權利是可以放棄的。但在西方文化中,會覺得這種任意侵犯消費者權利的行爲完全是匪夷所思的,這相當於個人權利遭到了“奴役”。

中國的企業想要在新一輪全球化中主導世界經濟的發展潮流,就需要深刻理解東西方文化中各種觀念所存在的重要分歧。

如何深刻理解東西方文化的差異?《舊制度與大革命》就是一把最好的鑰匙。

宋老師在解讀《舊制度與大革命》時,從全新的視角,跨文化維度,對東西方文化的差異進行了深度的解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