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今年10月以來,河北承德、唐山、滄州多地村民疑似使用政府推廣的清潔煤後一氧化碳中毒死亡,人數大幅超過往年。目前官方尚無調查結果。但多位專家向極晝表示,此次推廣的潔淨型煤應配專用爐具,否則後果難料。

文|周航 實習生 曾憲雯

編輯|王珊

燒清潔煤的第一晚,河北承德興隆縣平安堡鎮東南溝村村民那偉死了。11月21日上午10點,他被發現直直躺在炕上,蓋着被子,沒了氣息。

屍檢顯示,時針剛過12點,燒炕沒多久,47歲的他已經吸入過多一氧化碳死去。

150公里外,唐山市古冶區卑家店鄉七百戶村,周家也遭遇了同樣的不幸。

前一天下午剛拉來清潔煤,加好,點上。第二天上午,22歲的周駿已經不省人事,嘴裏留着白沫,一扯身子,鮮血順着嘴角流出。

每年冬季,煤氣中毒常有發生。然而,今年河北地區人數之多,已無法用往常的概率解釋。那偉和周駿只是其中兩例。

中國之聲報道,10月22號晚上起,唐山工人醫院一天內收治11位煤氣中毒病人,較往年格外多。鳳凰週刊報道,11月22日,河北滄州人民醫院接收了70名左右中毒者,往年每天接收人數最多不過五六人。

許多人將矛頭指向了今年推廣使用的清潔煤。這是一種更清潔、環保的煤。但用了它究竟爲何致死,沒人說得清。

那家爐子裏燃燒過的清潔煤 受訪者供圖

清潔煤

出事的前一天下午,10月12日,運煤卡車停在了周駿家門口。2噸清潔煤,40袋,整整齊齊摞在院子。

國慶以來,最低溫度降到個位數,周家已經燒了幾天去年剩下的散煤,從村委會訂的兩噸清潔煤一到,就拆了一袋,添進爐子點上了。

第二天上午十一點半,到飯點了,兒子還沒起牀,張桂苓開門,眼前一幕把她嚇攤在了地上。她22歲的獨子周駿已經死了。

歷史氣象資料記載,當天唐山市爲陰天,東北風4級。前一天是多雲,東南風二級。

出事前,周駿已在家住了快半個月。他在唐山做保安,收入不錯,但他不想一輩子幹這個,辭職回了家,打算換份更有技術含量的工作。

周家是當地常見佈局,平房,廚房兼着客廳安了三個爐子,每個爐子隔牆通往一個房間,熱氣經炕底流過,加熱土炕,最後從煙囪排出。當地大多睡這樣的土炕,周駿的土炕也是這兩三年新起的。

唯獨周駿的房間出了事。張桂苓猜測,可能和兒子房間最小有關,只有約十平米,且裝了唯一的臥室房門。

另外,只有周駿的爐子是前幾年大隊補貼新購置的,殷紅的爐身蒙了灰依舊醒目,另外兩個土爐子則用了不知多少年了。它們過去都是用來燒散煤的。

那晚,不知是從房門空隙流入,還是順着土炕可能存在的縫隙,一氧化碳逐漸充溢了周駿的臥室。

在缺氧環境下,煤炭不充分燃燒會產生這種致命氣體,無色無味,奪人性命。

周駿並非孤例。他死後的一個多月,河北多地頻發煤氣中毒案例。僅唐山市,至少六人因此死亡。尤其11月21日左右,陰雨天,多家醫院收治了大批煤氣中毒者,較往年大幅增長。

11月21日上午十點,47歲的那偉被發現死在自家養殖場旁邊的平房內,土鍋爐就擺在房間的牆角。出事那天他第一次用了新的清潔煤。

此前,那家用的一直是錳煤、大同煤以及當地產出的散煤。"父親燒了幾十年的煤了,從來沒出現過問題。”那天明說。

11月22日晚上,唐山市玉田縣林頭屯鄉後戶部莊村黃家也用了新煤。

最早發現的是88歲的老人,一兩天沒見着兒子媳婦,她到屋裏查看,結果看到兩人早沒了氣息。

大兒子黃磊回憶,九十月份,村裏大喇叭推廣清潔煤,家裏花550塊錢買了1噸,到出事時僅僅用了半袋。他從用煤量推斷,父母出事那天才用上新煤。

如果習慣沒變,黃家父母會在晚上添滿爐膛,再將方型的進風口遮上一半,這是河北農村常見的封火措施,目的是讓煤炭燒得更持久,半夜不必起身添煤。

父母出事後,黃磊到家裏看到,土爐子裏不僅灰多,還有好些煤渣,有的還是完整球型,一碰,黃灰色外層掉落,裏面棗核大小的煤炭沒燒盡。

"以前散煤都能燒乾淨,也沒有那麼多灰。"他說。

這也是很多村民的共同感受。清潔煤不好點着,也燒不透,燒完留一堆小石子般的煤渣。再就是氣味,清潔煤沒煙,但很多人都聞到了一種特殊的有些暈人的氣味。

對這些失去至親的人來說,很難不將死亡原因與這種煤聯繫起來。

周駿家的爐子,熱氣經鐵管流向土炕。受訪者供圖

好煤要配好爐

“清潔煤”,專業稱呼是“潔淨煤”,包括型煤、蘭炭等多種類型。村民提供的照片顯示,他們被推廣使用的都是同一種潔淨型煤,狀如鵝卵石,直徑五公分,也被人稱爲“煤球”。

煤炭質量最先被質疑,不過,各地政府及廠家均稱,檢測後沒有發現問題。以興隆縣爲例,截至2019年11月30日,該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對今年三家型煤配送企業配送到全縣20個鄉鎮的型煤共計抽樣檢驗33批次,經檢測機構鑑定,全部合格。

另一個猜測是,往年散煤不充分燃燒同時會排出嗆人污染物,處理後的潔淨型煤則不會,反而失去提醒作用。

結合醫務人員回憶和歷史氣象資料,收治病人最多時均爲陰雨天。低氣壓籠罩下,空氣易倒灌,煤炭更有可能燃燒不充分。

不過,多位遇難者家屬都表示,每年冬天,低氣壓和大風必然會到來,以前晚上也從沒被嗆醒過。這並不足以解釋人數大幅增長。

剩下的因素是爐子和使用方法。

多位學者瀏覽相關新聞後向極晝表示,清潔型煤應配專門爐具,而不是現在常見的土鍋爐。

中國礦業大學副研究員邢耀文注意到,土鍋爐空間小,或許並不適合大塊的型煤燃燒,加上不當的壓火操作,晚上不充分燃燒風險更大。

他解釋,型煤製作如黃泥,由煤粉加粘合劑和水,壓制成型,燃燒也如剝洋蔥,一點點往裏燒,要是空氣不足,“燒到裏面可能就燒不盡了。”

開封市潔淨煤化工研究所所長周廣宇推崇另一種型煤——蜂窩煤。他說,相比蜂窩煤廣泛適用性,部分球煤不好燒,需配專門爐子。

"好煤要配好爐。"周廣宇說,“不配爐子,誰知道什麼後果。”

在學術界,潔淨型煤需配專用爐具幾乎是共識。

2017年8月收錄的論文《京津冀民用潔淨型煤產業發展思考及建議 》中,煤炭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師劉明銳寫道,市場上通用爐具與型煤匹配性較差,近年推廣的燒煙煤的爐具難以使用潔淨型煤。

這種情況下,“潔淨型煤產品有諸多不便,包括不易點燃、火焰高度不夠、瞬時爆發力不夠、不耐燒、封火難、有異味等等方面。”

在華東理工大學潔淨煤技術研究所教授代正華看來,如果排除其他因素,今年煤氣中毒人數又遠比往年多,應考慮清潔煤是否適用現有爐具。

“不同煤燃燒特性很不一樣。” 他認爲,當下最科學的辦法是組織煤燃燒專家團隊實地調查,定量分析,"這應該是推廣前做的工作。"

黃家的土爐子 受訪者供圖

兜底政策

多年來,民用散煤都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範圍重污染的主要成因。

相比之下,清潔型煤則經固硫等工藝,大幅減少了硫化物等污染排放,被視作散煤的替代品。

河北發改委去年10月印發的文件《河北省採暖季潔淨煤保供方案(2018-2020年度)》顯示,在河北,近兩年潔淨型煤的推廣系針對清潔取暖不能覆蓋的或工程未完成,不具備通氣、通電條件的地區的"託底政策”。

2019年,河北省預計燃煤戶數爲640萬戶,到明年則降低到370萬戶,主要是"雙代工程"(氣代煤、電代煤)不能覆蓋的張承保(張家口承德保定三市)邊遠山區和壩上地區。

這份文件要求河北各市,制定切實可行的潔淨煤保供推廣實施方案,將目標任務分解到縣、鄉、村、街道,納入年度考覈,建立問責機制。

各地行動時間並不一致。

以唐山市爲例,豐南區8月22日已制定今年實施方案並在會上宣讀,開平區發改局則在9月20日回覆網友稱,該區工作方案和實施細則還在研究討論。

指令經鄉鎮,傳達到各個村莊時,更大的時間差出現了。

直到兒子死後二十天,張桂苓才收到了唐山市古治區政府發給"廣大農民朋友們”的紙質安全注意事項,落款日期爲8月21日。

這些事項包括,入睡前臥室一定要開窗通風,火炕做好泄漏煙氣封閉處理,爐子和臥室之間要有密封隔斷措施,務必增加傳統煙囪高度和直徑等等。

張桂苓說,要是文件早點下發可能有用,現在一切都晚了,“我都沒心思看這些了。”

各地區措施也不同。一些地方同時發放一氧化碳報警器或排風扇,一些地區則只提倡農民自己購買。

然而,即使配發安全防護設備的地方,具體執行也有不到位情況。

當村裏派發設備的幹部來到那偉家時,因爲家裏沒人,一氧化碳報警器便沒有發到那偉手裏,而是存放在了他哥哥家。

失誤不僅於此。平安堡鎮鎮委書記向媒體承認,派發清潔煤時要確保安裝一氧化碳監測報警器,但沒有想到,那偉住的小房間也需要用煤。

隨着時間的推移,基層壓力也在變大。

11月14日,唐山市開平區召開了潔淨型煤推廣及置換工作專題調度會。會上,配送率、收款率排名落後鎮要作表態發言。

村民們感受更真切。張桂苓和黃磊均回憶,九十月份時還是自願徵訂清潔煤,但進入11月,聽到的消息成了嚴禁散煤,12月1日開始還將有無人機排查黑煙。這一說法得到了媒體報道印證。

儘管清潔煤推廣並非新政。但在張桂苓和黃磊等人所在的村莊,今年還是首次推廣,往年大街上的散煤販子第一次不見了蹤跡。

值得注意的是,當潔淨型煤由上至下,層層推廣到農村時,專用爐具並未得到同等力度的推廣。

河北省潔淨煤保供方案顯示,對張承保邊遠山區及壩上地區不具備“雙代”條件的,以推廣潔淨型煤爲主,採取型煤與型煤專用爐具配套銷售方式,確保型煤燃燒和排放達到最佳效果。

但對2020年底前擬實施清潔取暖工程的通道地區,該文件則只提到以推廣潔淨煤爲主,未提及爐具配套。

一些地區曾注意到爐具配套問題。定州市官網顯示,2018年8月,該市曾以“明白紙”形式推廣配套爐具。

該明白紙提醒,“老爐具不節能、取暖效果不如先進民用爐具,與潔淨型煤不匹配容易導致燃燒效果不好或煤氣中毒等安全問題。”

但據多位遇難者家屬回憶,今年他們所在村莊推廣清潔煤時,沒有類似提醒。

清潔煤派送到他們手裏時,沒有使用說明,沒有安全說明,也沒人說一定要配專用爐子。他們只知道,自己將用上更清潔、更環保的好煤,而且補貼後五六百塊錢一噸,不比以前散煤貴。

各地爐具推廣政策並不一致。

那家所在的承德市興隆縣,政策是買2噸煤送爐具,但那偉沒訂夠所以沒有。唐山市玉田縣的黃磊說,添三十塊錢可以領回爐子自己安裝,他家沒買。在唐山市古治區,買了2噸煤的張桂苓說,沒有關於爐具的政策。

最新的情況是,轄區內有村民煤氣中毒死去後,一些地方調整了政策。

據新京報報道,唐山市開發區發改局一主任科員表示,區內出現煤氣中毒死亡情況後,政府掏錢買了一氧化碳報警器,挨家挨戶發放。同時教村民將型煤敲碎成幾塊使用。

但對遇難家庭而言,這些措施已經無濟於事了。他們搞不清楚原因,絕不敢再在晚上用清潔煤,轉而依賴空調取暖。

張桂苓連空調也沒有。她家只有兒子房間裝了空調。兒子死後,她買來汗蒸褥子,白天點煤,晚上熄滅。“冷點也得這樣,人命要緊。”她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