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時評 | 俞敏洪錯在對性別意識的認知存在偏差)

近日,在2018“學習力大會”上,新東方集團董事長俞敏洪表示,衡量和評價的方向決定了教育的方向,比如,中國女人挑選男人的標準是要男人會賺錢,至於良心好不好不管,所以中國女性的墮落導致了國家的墮落。此言一出,輿論譁然。

隨後,俞敏洪致歉時解釋說,自己想表達的是,一個國家女性的水平,就代表國家的水平,“女性素質高,母親素質高,就能夠教育出高素質的孩子,女性強則男人強,則國家強。”

經俞敏洪的辯白,這樣的觀點看似有理,但反過來說,如果個體沒有成功,難道也要怪罪女性?魯迅說,“向來男性的作者,大抵將敗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這真是一錢不值的沒有出息的男人。”在男女平權已經深入人心、婦女在事實上已經能頂半邊天的時代,俞敏洪有關言論引起輿論軒然大波,甚至被揶揄是否要進軍“女德教育”,也就不足爲奇了。

中國近代史,也是中國的女性逐步解放的歷史。非但“纏足”等日常生活中的現象被扔進了歷史的垃圾堆,女性通過抗爭的社會運動,更是促成了女性社會角色的重大轉變。比如近代中國的女權先驅秋瑾等人,曾發起中國的女性解放運動。1907年,秋瑾在上海創辦了《中國女報》,該報以“開通風氣,提倡女學”,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成立婦女聯合會的主張。與此同時,男性中的一些富有性別平等意識的人也在爲此努力。

女性解放,是歷史潮流;婦女事業的發展,是歷史事實。上述有關言論,自然被視爲“舊”的意識又沉渣泛起。那麼,男性和女性不平等的根源又在何處呢?

在筆者看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女性遭受的不平等待遇與歷史文化有關係,甚至一些符號上的表述也是如此,如“他們”可以代替男性和女性,但“她們”卻無法代替。第二,女性和男性因社會分工所致,正如有些人所說的那樣“長期以來,男女之所以不平等,不是‘心理’‘生理’上的原因,中心關係,還在經濟”,這就導致在“資源意味着權力”的層面上,女性被處在了低位。

只是隨着社會的發展,智力型勞動的增強和觀念的轉變,女性的地位得到空前提升。在當今社會,如果有人還堅持女性應該回到家庭中相夫教子,乃至“三從四德”,一定會會讓人恍如隔世。這種時不時還會冒尖的“男權病”固然不值一哂,俞敏洪上述言論對性別意識認知存在的偏差也顯而易見,但應該如何從根源上進行“治療”?

筆者認爲,“男權思想”最應該學習的就是“平權思維”。平權不僅僅意味着男女在地位上的平等,更重要的是通過“弱勢優先”的原則,從制度上保證公平與公正,尤其在就業和教育上賦權於女性,從制度上到思維上徹底告別女性只是男性的附庸狀況。這纔是現代社會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二性》作者波伏娃說:“女人不是天生的,女人是變成的,因爲改變而軟弱,因爲改變而強大。”女性可以改變,但我們千萬別忘了女性還處在文化與結構之中,這就需要我們不僅要剔除的“男尊女卑”思想,更要在制度上賦予女性更多的主體性地位和實質性權利。只有這般,才能讓“平權”改變“男權”,“新東方”也纔不至於淪落爲“舊東方”。

錢珏曉 本文來源:紅星新聞 責任編輯:錢珏曉_NBJ10675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