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有云:“春诵,夏弦,秋学礼,冬读书。”在古人看来,冬天正是读书的好时节。

随着天气渐冷,阿谷君也对户外活动逐渐丧失了兴趣。

打开屋内的暖气,裹上羊绒披肩,蜷在沙发上或者躺在被窝里,随手翻开一本书。

直到暮色四合,睡意渐浓,也太幸福了吧!

2019年的最后一个月,阿谷君特地为你准备了一份岁末书单,让冷冷的冬日,有书香与你为伴。

《刀锋》[英]毛姆

说到对自我的追寻,很多人可能会想到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

但这次阿谷君要向大家推荐的是《刀锋》的主人公拉里。

好友因救自己而死,让拉里对人生感到迷惘,弄不懂世界上为什么有恶和不幸,从此开始了令人匪夷所思的转变。

他抛弃了常规的成人生活,从芝加哥到巴黎求学,去德国矿山挖煤,到船上当水手,又远赴印度追寻神秘的东方宗教,最后返回美国当了个出租车司机大隐隐于市。

传说中的“诗和远方”,很多时候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美好。拉里寻求精神世界的途中,亦是充满了曲折和打击。

但重要的是,他始终没有放弃对自我存在和人生意义的探寻。关于世界上为什么有恶存在,拉里在彻悟后给出了自己的理解。

我或许没有胆量像拉里那样云游世界,追寻人生的意义。

但生命不息,折腾不止。不管到了什么年纪,我们都应该拥有尝试的勇气。

《局外人》 [法]阿尔贝·加缪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搞不清”。小说惊世骇俗的开篇,曾令阿谷君深感震惊。

丧失亲人的打击无疑是沉痛惨烈的,但竟然会有一个人如此冷漠决然。

不仅如此,当女朋友问男主是否爱她时,他把这个人们视为神圣的问题当成废话;邻居想与他交个朋友,莫尔索却回答“做不做都可以”;当老板提出让他出差的要求,他却拒绝了这个前景广阔的差事。

莫尔索的种种行为乍一看很难理解,但事实上,他才是活得最充实、追求本真之人。

现代社会就像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台前戴上假面,努力扮演好各种角色,说着违心的话,做着违背原则的事。

莫尔索之所以觉得自己是个局外人,是因为周遭的世界太虚伪,而只有他愿意忠实于自己的心意。

加缪说:“莫尔索远非麻木不仁,他怀有一种执着而深沉的激情,对于绝对和真实的激情。”

不要害怕成为局外人,只有诚实地面对自己,才能真诚地对待别人。

《给青年诗人的信》

[奥] 莱内•马利亚·里尔克

一位从未照面的青年,将自己写的诗附上一封信寄给了里尔克。

几个星期过去,回信来了,自此,青年同里尔克开始了不断的通信。

我们或许不能同这个青年般幸运,对于人生的困惑和迷茫能够得到大师的解答。

但是青年人对于这个世界的疑问却有许多相似之处。

在十封信里,谈到了两性的爱,讨论了诗歌和艺术,涉及了生活和自然,也聊到了青年人常有的疑难和困惑。

里尔克对于每个问题的解答,都是如此精辟和真诚,就像一个真挚的好友穿越时空,来到我面前,对话如潺潺流水般,浸润着枯干的心田。

他说:“你要想念你自己和你的感觉;万一你错误了,你内在的生命自然的成长会慢慢地随时使你认识你的错误,把你引到另外一条路上。”

不管你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都不妨读一读这十封信,与自己的心灵展开一场真挚的对话。

《无声告白》[美]伍绮诗

阿谷君永远都忘不了书封上那句话:“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莉迪亚是家中的老二,李先生和李太太的掌上明珠,她死了,父母却不知道真相。

两个人生活在一起十几年,竟然全然不知道,他们塑造的一个家庭,像牢笼,紧紧地捆住了孩子。

他们用要求来表达爱,用失望来施加压力,只在子女拿到优异成绩的时候才有一丝笑容。

莉迪亚为了不让父母失望,隐藏起了真实的自己,伪装成一个温顺乖巧的孩子。

当我们习惯了在被要求中长大,习惯了被迫乖巧懂事,习惯了没有自由没有灵魂没有梦想,最终可能以死作为逃避。

无法重来的一生,永远不要依照别人的意志而活。

《夜色人生》[美]丹尼斯•勒翰

乔·考克林,身为高级警官的儿子,却加入了当地最有势力的黑帮。

然而,他总说自己“不是 黑帮分子,而是法外之徒”,不想过别人定义好的生活,想创造属于自己的规则。

他的夜色人生徐徐展开,从华丽炫目的爵士时代波士顿,到欲望横流的佛罗里达州坦帕,再到古巴的酷热街道。

虽然危机四伏,但好在有兄弟,有姑娘,还有音乐与美酒。

他知道死亡终将来临,但在那之前,他决心好好地、痛快地活下去。

很多人都曾想逃离庸常的生活,但走着走着,就又成了大多数。

好的小说不只让你看到更大的世界,更能让另一种人生附体。

乔·考克林选择在夜色中求得生存,一路走来,他每一步的挣扎都是凭借智慧和胆量冲破阻力,走出新天地。

愿你也能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