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諸葛亮的伯樂,卻被世人遺忘,若不是他曹操早就一統天下了

說起三國很多人腦海裏都會浮現出很多典故,比如草船借箭、初出茅廬、背水一戰、三顧茅廬等等,三顧茅廬這個典故在課堂上是老師必講的一課,也是最爲人知的一個典故,第一次去諸葛亮外出閒遊了沒見上面,沒過幾天劉備帶着關羽張飛還有厚禮冒着鵝毛大雪去隆中請諸葛亮輔助他平定天下,不巧諸葛亮先走了一步出門了,劉備留下一封信失望而歸,過完年劉備再次去到諸葛亮家中,碰到他正在午休,劉備、關羽、張飛只好在門口等他醒來。這次的對話被稱呼爲《隆中對》,而劉備爲什麼會想到去請諸葛亮呢?主要源於徐庶。

徐庶又叫徐福,出生寒門,一開始被劉表看重並邀請他到自己帳下,可徐庶瞧不上他不肯將就最後辭去官職走了,這期間劉備在中原地區敗給曹操無處可去投靠了劉表,劉表表面接納了內心對他心懷疑慮,安排他在河南新野,在新野徐庶結識了劉備發現他胸懷大志才略過人,而且對士兵部下都很和善。隨即向劉備推薦諸葛亮並建議他親自登門拜訪邀請。

建安十三年時曹操帶着大部隊南下,徐庶帶着一家老家還有諸葛亮跟着劉備逃亡,不幸的是曹操抓走了徐庶的母親,擺在徐庶面前只有兩條路,一是繼續跟着劉備爲他效力,二是去曹操帳下爲他賣命以換取母親性命。俗話說“自古忠孝難兩全”,徐庶爲了保全母親選擇了曹操,所以有了這麼一句歇後語,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曹操想得到徐庶是因爲他在給劉備效力期間幫助他擊退了曹操數次進攻才引起大家的注意,於是設計騙他來自己營中爲。徐庶辭別劉備時說了這麼一句話“縱使曹操相逼,庶亦終身不設一謀”,要知道徐庶這個人最大的特點就是說一不二,也正因他堅守誠信纔有了今天。難怪說良將不事二主,在曹營裏他一眼就看破了龐統的連環計,但他頭腦清醒保持沉默,沒有提醒曹操,縱觀整個三國曆史他的確沒有爲曹操出過任何謀略,就如當初所說的那樣,有人會說了他在歷史上也沒有爲劉備獻計,其實三顧茅廬就是他爲劉備獻出的第一計,曹操對他無計可施後來將他軟禁起來。

歷史對徐庶記載尤爲突出的就是三件事,一是早年間他爲朋友報仇殺了人被官府抓了,釋放之後他棄武從文,二就是他與諸葛亮成爲友人後來並將諸葛亮推薦給了劉備,三就是他這個大孝子爲了救母親去曹操的戰營。這就是他爲什麼容易被人遺忘的原因,尤其在後期基本沒有怎麼出現過。但是並不能否定他的歷史光芒,首先一點就是他舉薦的人才諸葛亮,話說先有伯樂而後有千里馬,有人會說像諸葛亮這樣的人才遲早會被請出山,但是要知道徐庶給劉備的這一計是絕對性的,說徐庶是諸葛亮的伯樂一點也爲過。

再後來龐統的連環計如果徐庶當時站出來不在沉默那歷史會不會被改寫呢?所以徐庶的才情都是側面被影射出來的,尤其是他去了曹營20年後他的職務是郡守,諸葛亮帶兵北伐感慨說魏國的謀士是不是非常之多呢?要不然怎麼連徐庶這樣的人才怎麼才當這麼點小官呢!徐庶有一次被曹操派出去與劉備談判,要說這一次他本可以大搖大擺的跟着劉備回去繼續效力,可是他並沒有這麼做,只是按照曹操的意思全部都走了個場又回曹操身邊,有人就不明白他不是日思夜想的想跟着劉備麼!

而徐庶的想法是他的忠義正在於此,他留在曹營纔是他效忠的表現,他不會像曹操一樣爲了得到而採取欺騙的行爲,而且他也沒有理由回到劉備身邊了,如果他貿然回去反反覆覆只會讓人認爲他多變甚至牆頭草,這也是他爲何被後人讚譽的原因。他對劉備的幫助和他不願意爲曹操獻計的行爲大大阻礙了曹操,因爲不夠閃亮被人忘記了,如果沒有他的存在,估計曹操早就統一全國了。#曹操#劉備#徐庶

建安十三年時曹操帶着大部隊南下,徐庶帶着一家老家還有諸葛亮跟着劉備逃亡,不幸的是曹操抓走了徐庶的母親,擺在徐庶面前只有兩條路,一是繼續跟着劉備爲他效力,二是去曹操帳下爲他賣命以換取母親性命。俗話說“自古忠孝難兩全”,徐庶爲了保全母親選擇了曹操,所以有了這麼一句歇後語,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曹操想得到徐庶是因爲他在給劉備效力期間幫助他擊退了曹操數次進攻才引起大家的注意,於是設計騙他來自己營中爲。徐庶辭別劉備時說了這麼一句話“縱使曹操相逼,庶亦終身不設一謀”,要知道徐庶這個人最大的特點就是說一不二,也正因他堅守誠信纔有了今天。難怪說良將不事二主,在曹營裏他一眼就看破了龐統的連環計,但他頭腦清醒保持沉默,沒有提醒曹操,縱觀整個三國曆史他的確沒有爲曹操出過任何謀略,就如當初所說的那樣,有人會說了他在歷史上也沒有爲劉備獻計,其實三顧茅廬就是他爲劉備獻出的第一計,曹操對他無計可施後來將他軟禁起來。

歷史對徐庶記載尤爲突出的就是三件事,一是早年間他爲朋友報仇殺了人被官府抓了,釋放之後他棄武從文,二就是他與諸葛亮成爲友人後來並將諸葛亮推薦給了劉備,三就是他這個大孝子爲了救母親去曹操的戰營。這就是他爲什麼容易被人遺忘的原因,尤其在後期基本沒有怎麼出現過。但是並不能否定他的歷史光芒,首先一點就是他舉薦的人才諸葛亮,話說先有伯樂而後有千里馬,有人會說像諸葛亮這樣的人才遲早會被請出山,但是要知道徐庶給劉備的這一計是絕對性的,說徐庶是諸葛亮的伯樂一點也爲過。

再後來龐統的連環計如果徐庶當時站出來不在沉默那歷史會不會被改寫呢?所以徐庶的才情都是側面被影射出來的,尤其是他去了曹營20年後他的職務是郡守,諸葛亮帶兵北伐感慨說魏國的謀士是不是非常之多呢?要不然怎麼連徐庶這樣的人才怎麼才當這麼點小官呢!徐庶有一次被曹操派出去與劉備談判,要說這一次他本可以大搖大擺的跟着劉備回去繼續效力,可是他並沒有這麼做,只是按照曹操的意思全部都走了個場又回曹操身邊,有人就不明白他不是日思夜想的想跟着劉備麼!

而徐庶的想法是他的忠義正在於此,他留在曹營纔是他效忠的表現,他不會像曹操一樣爲了得到而採取欺騙的行爲,而且他也沒有理由回到劉備身邊了,如果他貿然回去反反覆覆只會讓人認爲他多變甚至牆頭草,這也是他爲何被後人讚譽的原因。他對劉備的幫助和他不願意爲曹操獻計的行爲大大阻礙了曹操,因爲不夠閃亮被人忘記了,如果沒有他的存在,估計曹操早就統一全國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