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邊一個彎腰,右邊一個轉圈,退兩步再拍手。”
    只要跳得夠嗨,孤獨就追不上在貴陽最大小區的年輕人們。

    不同於別的年輕人,他們早已放棄對籃球場爭奪的執念,乾脆把籃球一扔,紅紅火火地加入到中老年廣場舞的隊伍中來。
    這羣早早“悟了道”的年輕人,無疑做出了最正確的選擇。

    老藝術家發現,在貴州省貴陽市的花果園小區:
    每到晚上8點,都有上千人聚集在這裏跳廣場舞,年輕人更佔了6成,成爲廣場舞的主力!
    放眼望去,站一二三排的全是90後年輕人。周邊上班的白領,也是一下班就徑直往這裏趕——
    “老了,蹦不動迪了,只能提前來跳跳廣場舞罷了。”這些年輕人,邊扭動着身體,邊散發着無慾無求的佛系光芒。
    繼枸杞、保溫杯之後,90後們終於拿出了第三件養生核武器——廣場舞。

    這屆年輕人

    開始和大媽尬舞了

    如果你愛上了廣場舞,可千萬別懷疑自己。
    有人在知乎上,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如何看待一些年輕人喜歡跳廣場舞的現象?卻沒想到引發了大家的蠢蠢欲動——
    “想跳就跳唄,管他呢!”

    最近,連謝娜、羅志祥都帶起了頭。


    這屆年輕人看似佛系,心裏的如意算盤早就打響了:
    跳廣場舞,能排汗減肥就不說了,還比健身房便宜,又有氛圍,隱藏在黑夜裏,誰都看不清誰。
    退一萬步講,哪怕跳得不好,跟大爺大媽混熟後,一句“小夥/小姑娘,有對象沒?”,說不準就順勢脫單了。

    標榜個性、特立獨行的90後,彷彿找到了第二春,紛紛用黑夜作爲自己的保護色,混進了廣場舞的隊伍中。
    在貴陽花果園小區,當指針指向“8:00”。
    喫完飯的青中老三代,意見空前一致,遙控器也不搶了,互相攜手從家裏出發,來到花果園的購物中心廣場,一團和氣地尬起了廣場舞。

    這裏號稱全國最大的棚改項目,佔地6000畝,有259棟建築,住戶45萬餘人,連地鐵穿過都要經停3個站點。

    地大真的可以任性,在花果園這個片區,還擁有巨大的購物中心廣場,這麼大的地兒,不跳舞還真的浪費。
    每到晚上8-9點,約有1200人聚集在這,從3歲孩童,到20歲的年輕人,再到60歲的老人,從《小蘋果》跳到《千年等一回》,尬起舞來誰也不輸誰。
    連遊客都聞歌而來,特意在夜色中跳曲廣場舞,再匆匆離去。
    當然,爲了減低噪音影響,他們特意選了商業廣場,遠離居民區,還嚴格規定9點準時收攤,雷打不動。
    同樣早早跳上廣場舞的年輕人,還有重慶和成都
    “我可等不了20年後,現在就要跳”,這羣號稱在新一線城市過着“養老生活”的年輕人,又怎麼會放過這種新型退休活動。

    每到7點多,在重慶江北區的觀音橋,就有一羣年輕人從四面八方湧出,開啓了獨屬於自己的廣場舞夜晚。
    在川渝地區,人們習慣把廣場舞喊成“壩壩舞”,意思是“在平地上跳舞”。
    在將近一半的年輕人加入下,川渝嬢嬢們的潮流程度簡直up了幾顆星,跳起《Coco》這樣的流行歌曲,舞步動感更強,節奏更明快,幾百人一起跳,大家都直言“太好耍了”。
    而在東北一帶,黑龍江的佳木斯市,又把扭秧歌和廣場舞結合,打造出“佳木斯快樂舞步健身操”,更成爲佳木斯“快樂城市”的名片。

    在先鋒城市——北京、深圳的年輕人,也不約而同打開了廣場舞的新世界大門。
    在北京的百榮世貿商城前,每晚有數百人分開幾撥,跳廣場舞,跳交誼舞的,跳鬼步舞的,年輕人們穿插其中,跳到大汗淋漓才肯離去。
    深圳的紅花山公園,同樣有年輕人們操着魔鬼的步伐,盡情感受在人羣中不管不顧跳舞的快樂,簡直不要太棒。

    日本廣場舞:年輕人☞大媽

    中國廣場舞:大媽☞年輕人


    在隔壁日本,年輕人們早就不羞不燥地跳起了廣場舞。
    但跟我們不同的是:
    在中國,廣場舞是從大媽身上逐漸過渡到佛系年輕人身上;但在日本,最早在廣場中跳舞的反而是年輕人,再慢慢帶動老年人加入。

    早在80年代的東京涉谷和原宿一帶,就有穿着誇張服飾的「竹之子族」,每逢週末都拿着卡帶式錄音機,伴隨着舞曲,在街頭肆無忌憚地跳起了step dance。
    這可以說是最早一代的廣場舞鼻祖。

    再到後來,因爲日本嚴格的公衆場合噪音控制和退休後也要忙於工作,跳舞的人就漸漸減少了。
    但近年來,隨着《逃避可恥但有用》《安寧之鄉》等電視劇片尾鬼畜舞蹈的熱播,「嘗試着跳跳看」這股熱潮開始逐漸由日本年輕人蔓延到老年人。

    2017年,在日本東京池袋西口公園的“夏日祭”上,當響起了《最炫民族舞》,身穿和服、手腳不便舒展的日本人,還是學着中國大媽紛紛在現場尬起了舞,真可謂可可愛愛。
    回過頭來看,要數最正宗的廣場舞,還是得由我們坐頭把交椅。
    據《中國開賽:崛起中的中國體育健身產業》研究報告中顯示,目前中國廣場舞人口有8000萬至1億人。

    哪怕在十八線城市,大爺大媽們聽見音樂也不自覺扭兩步,這種全民運動甚至已經走出國門,到了盧浮宮廣場和俄羅斯紅場,連英國大媽看了都忍不住回去翩翩起舞......
    在中國,廣場舞擁有廣泛的民衆基礎。
    1940年代,陝北興起的“新秧歌運動”,被認爲是中國廣場舞的起源。

    當時的陝北對民間舊有的秧歌進行改造,融入了更洋溢的元素,家家戶戶喜慶地扭着舞步,成了那年頭少見的娛樂活動。
    △新秧歌運動 / wiki
    但真正意義上的廣場舞大熱起來,還要等到本世紀初。
    進入2000年後,國家推廣“創文創衛”“全民健身運動”,明文規定:“業餘羣衆文體活動團隊數量每街道不少於15支;區級大型廣場文化活動次數每年不少於8次。”
    △廣場舞依舊是國民Top1活動 / 體育數據
    自此,廣場舞走向社區,走到家家戶戶的中老年人當中。
    隨着老齡化現象的加深,子女選擇一線城市漂泊,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坐在家裏百無聊賴,唉聲嘆氣。

    他們不熟悉互聯網、缺乏社交渠道,這時,集“健身”和“社交”一體的廣場舞,就取代了90年代紅極一時的“氣功”,成爲大媽們的新寵兒。
    但意料不到的是,當代年輕人也正“一步兩步”主動靠近了廣場舞。

    從野狼disco到佛系廣場舞

    這屆年輕人野不動了?


    “實在蹦不動迪了”是所有加入廣場舞年輕人最大的理由。
    誰又能想到,在30年前,佔據中國年輕人生活Top1的,還是迪斯科。
    當年風靡全國的迪斯科,是不少70後和80後的共同回憶。

    自80年代由香港傳入中國大陸以來,新鮮勁爆的動作瞬間就在年輕人之間火得一塌糊塗,甚至被冠上“解放天性”的名號。

    舞廳也成爲風口生意,在全國各地冒起:重慶渝中區的小洞天、沙坪壩的皇冠、溫州的文化宮舞廳、燈光球場等等......

    當年多少人盼着算着早點“收工”,換上花襯衫喇叭褲,呼朋喚友,相約奔赴舞廳,正如《野狼disco》裏所唱:梳着大背頭,彆着BB機,左手一條龍右手一道彩虹,在舞池裏忘我扭動。
    “約一場迪斯科”,無疑是當時最“時髦,得勁”的社交活動。
    不過,到了今天,震天的音響、廉價的五彩斑斕燈光球,青澀笨拙的迪斯科舞步,早已被這屆年輕人譏諷爲“老年迪斯科”。
    如今,90後這一代,連“老年迪斯科”也不屑跳了,轉向了更能體現這羣人“佛系”特性的廣場舞。

    但核心的本質還是沒有變:隨心所欲、站在人羣中央、跳着鬼畜舞步。不同的是,更便宜,和需要融入大媽當中。
    說來也怪,明明是火星撞地球的兩代人,在廣場舞的紐帶下,也開始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
    在貴陽花果園小區的夜色下,爲了迎合兩代人的需求。這裏的舞步被改得更帶感,曲目也十分新鮮,但又適合老中青三代人跳。

    這時,表面看似和諧的60後和90後,卻暗戳戳地誰也不服氣誰:
    “唉,現在世道變咯,年輕人都來跳廣場舞了。”一名老大爺搖頭感慨完,手腳卻迅速揮舞着起來,生怕跟不上了年輕人們的魔鬼步伐。
    50歲的王阿姨則專程坐地鐵過來跳舞,“我超喜歡這裏的感覺,音樂又好聽,舞步又帶感。我樓下那個不行喲,好慢的。”

    “我終於理解了我媽爲什麼愛跳廣場舞,比蹦迪好玩多了。”25歲的白領在跳廣場舞2個月後,真正和媽媽成爲了姐妹花。
    老年人是因爲不服老,借廣場舞讓自己年輕起來。

    年輕人則是想提前體驗安逸的養老生活,好緩過來明天繼續上班。
    一個是想在退休生活中尋找樂子,另一個則是被虐社畜在巨大壓力下想宣泄,兩代人在甩掉肥肉,互相討論新學步伐的廣場舞中昇華了革命情誼。

    一家便宜兩家佔,廣場舞改變了兩代人的命運。

    就在數日前,東北的地上一家積了厚厚的一層雪,但仍然阻擋不了東北大媽穿着厚厚羽絨服尬舞的熱情

    身爲年輕人,又有什麼理由懶惰呢?

    今晚下班,就去廣場跳舞吧。
    參考資料:
    1.這幫年輕人佔領街道,把廣場舞跳成了一種流行文化 GAMECORES,2017
    2.“大媽廣場舞”源頭考 李熙,《另一面》
    3.廣場舞發展史:口耳相傳中行走了半個中國 現代快報,2014
    4.30年前中國人最性感的集體活動 一條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