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淀區提出,要適當提高以公租房爲主的保障性住房和以共有產權房爲主的政策性住房的比例,制定精準的政策保障措施,加強住房租賃市場的管控和引導。其次,面向企業中層骨幹等技術人才,提供單身白領公寓、人才公租房等租賃類住房,以及定向銷售商品房、共有產權房、普通商品房等產權類住房,滿足其多元化、差異化居住需求。

原標題:提高居住用地比例,北京14區規劃透露這些住房信號 

各區均規劃提高居住用地比例,創新探索集體建設用地建租賃房。

新京報快訊(記者 鄧琦)今天(12月11日),北京14個分區規劃全文正式發佈。各區規劃對完善住房保障體系、打造宜居城市等均有詳細闡述。新京報記者梳理發現,各區均規劃提高居住用地比例,創新探索集體建設用地建租賃房。另外,海淀等區域將提高公租房和共有產權房比例,保障多元化居住需求。

各區提高居住用地比例

各區規劃均提出,至2035年,城鄉職住用地比例均有提高。城鄉職住用地比例,即產業用地和居住用地的比例,以此來反映職住平衡,提高居住用地供應。

朝陽分區規劃提出,2035年城鄉職住用地比例將由1:1.1達到1:2。豐臺提出將從1:1提升至1:2以上。其他區居住用地比例也均有提高。

2017年北京新版城市總規提出,到2020年北京全市城鄉職住用地比例由2015年的1:1.3調整爲1:1.5以上,到2035年調整爲1:2以上。

鼓勵集體建設用地建租賃房

不少區域提出,將鼓勵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

海淀提出,將探索創新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政策,優先用於建設租賃住房。懷柔將創新集體建設用地政策,鼓勵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

房山將在重點功能區周邊加大居住用地的配置與供給,探索創新租賃住房供應政策,利用集體土地資源,推進集體用地租賃房建設。順義將積極配合全市推進共有產權住房建設、利用集體土地建設租賃住房工作,多主體增加保障房供應。

提高公租房和共產房比例

海淀區提出,要適當提高以公租房爲主的保障性住房和以共有產權房爲主的政策性住房的比例,制定精準的政策保障措施,加強住房租賃市場的管控和引導。

朝陽將大力培育發展和規範管理住房租賃市場,形成管理規範化、供給差異化、主體多樣化的住房租賃市場體系。整合社會空置、閒散存量房屋資源用於租賃,通過新增商品住房、共有產權住房、公租房,以及存量住房資源的整合,滿足不同人羣住有所居的需求。

豐臺區表示,將擴大商品住房市場有效供應,增強政府調控能力。增加共有產權住房與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應,滿足居民自住需求。加強共有產權住房和租賃住房建設,提升基本居住需求保障水平。

石景山區將擴大商品住房市場的有效供應,協調好保障性住房和商品住房的比例關係。增加共有產權住房與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應,合理確定和落實新建住房結構比例,滿足居民自住需求。

探索創新職住對接機制

大興提出,將在人口密集的新城、中關村產業園區等周圍區域大力建設符合需求的人才公寓和公租房等保障房工程建設。鼓勵產業園區統籌建設集體宿舍,鼓勵園區內的企業利用工業用地配套指標建設藍領員工宿舍。

亦莊新城規劃中提到,面向技術工人提供以單身藍領公寓、專業園區配套租賃住房等形式爲主的租賃類住房,保障基本住房需求,減少通勤。

其次,面向企業中層骨幹等技術人才,提供單身白領公寓、人才公租房等租賃類住房,以及定向銷售商品房、共有產權房、普通商品房等產權類住房,滿足其多元化、差異化居住需求。

另外,針對高端人才的居住需求,主要通過市場方式在區域範圍內統籌。定向銷售商品房優先保障對區域發展具有重要貢獻且屬於鼓勵發展產業的入駐企業和領軍人才,鼓勵在開發區內封閉運行。共有產權房優先滿足在開發區域內工作的企業中層骨幹和技術人才的住房需求。

住房滿足多元化需求

有部分區域根據本區特色,制定了多元化的住房保障體系。

例如,門頭溝提出,到2035年全區新增住房供應約6萬套。其中租賃住房約佔12%,產權型住房約佔88%;產權型住房中,保障房約佔40%;商品住房中,共有產權房和中小套型約佔55%。

懷柔區將建立多元化的保障房體系,建設共有產權房、公租房、人才公租房、回遷安置房等保障房,實現以需定產、職住平衡,提升基本居住需求保障水平。

根據懷柔科學城的人才引進需要,建立多元化的住房類型和保障體系,滿足科研人員、高校教職工、短期到訪科學工作者的居住需求。

延慶將分層次滿足本區外來人口、自然增長人羣和改善型人羣住房需求。結合產業人羣需求,合理配置商品住房、共有產權房、公租房、人才公寓等住房類型。

新京報記者 鄧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