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近日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举办,本届车展上国内外参展车企纷纷将目光投向纯电动汽车领域。其中共展出新能源汽车182台,一汽-大众、标致、雷克萨斯、北京奔驰等大小车企分别推出了自家企业制造的纯电动车车型。

随着纯电动汽车在中国的快速发展,无论从资本、产业、技术上来看,我国上下游产业链均已经迎来了一个发展高潮。

政策资本双驱动 迎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春天

补贴退坡给产业链带来短期的冲击加速了产业的洗牌,但我们应该看到,随着2021年补贴的全部退出,产业扶持政策会由双积分等制度进行接棒,新能源车行业将进入由电池技术进步带动的整个行业成本下降的平价周期,行业逐渐进入销量持续快速增长的通道。

而根据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发布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规定,未来汽车企业的油耗积分和新能源积分将实行并行管理,汽车制造商除了需要降低燃油消耗来获取油耗正积分,还必须出售足够数量的新能源汽车才能获得相应的新能源积分。按照规定中提到的数据,生产或者进口量大于5万辆的乘用车企业,2018年至2020年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将逐年递增。也就是说,如果一家车企年销量有100万辆,那么在积分配额制度的规定下,到2018年,就需要有8万分的新能源积分,如果按照一辆续航里程在300km的纯电动车为4分计,该企业就需要卖出2万辆新能源汽车。如果自身销量达不到,则要向别的车企购买积分,否则只能削减传统燃油车的产销量。这一规定加快了国内各个车企对新能源汽车的投资、生产与研发。

在国家政策影响下各企业也在寻求引入国际资本来进行自身发展,目前雷诺集团增资10亿元人民币,正式成为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的股东,并宣布与江铃在中国成立电动汽车合资企业,据江铃介绍,该公司未来将重点研发生产新能源电动汽车,通过整合两家公司优势资源,占据纯电动汽车市场高地。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则与大众汽车集团签署合资企业协议,发布合资品牌SOL(思皓),目前该公司生产的思皓E20X新能源电动汽车已经下线。安徽江淮还与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西雅特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根据协议,将共同开发一款面向全球市场的电动汽车平台,用于生产江淮大众车型。江淮大众将于2021年前引进西雅特品牌,并共同进行电动化开发。

随着外资的大批量入驻国产新能源汽车领域,国内企业目前在纯电动车方面发展也进入了一个高速期,仅今年1-3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4万辆和29.9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02.7%和109.7%。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6万辆和22.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09.3%和121.4%,据日本富士经济汇总的预测数据显示,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的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2202万辆,而中国2035年的市场规模将占到整体市场规模的5成。

巨大市场需求 带动产业上游发力

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国际资本的大批量入驻,作为纯电动汽车最重要组成部分的电池产业也得到了高速发展,整个动力电池上下游产业链在技术和产量上已经逐步开始追平国际水平。

在正极材料方面,龙头企业高镍三元材料技术研发正在逼近国外先进水平,已经实现规模化量产。容百科技也早在2017年就成为国内首家实现NCM811材料大规模量产的企业,2018年已经实现销量6000吨。

而合肥国轩高科和天津力神目前均已经开发出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的动力电池产品,这也意味着我国将提前实现2020年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的发展目标。

日前宁德时代研发团队则攻克了高镍三元材料及硅碳负极材料等关键核心技术,率先开发出比能量(质量能量密度)达304Wh/kg的电池样品,这一技术已经领先于国际水平处于动力电池行业的领先地位。

国内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随着国家政策的导入和市场资本的加码,在技术、产量上已经有了很大突破,未来随着市场需求的逐步提高,产业未来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高峰期,国内企业目前已经在加速布局未来市场,以期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