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投資銀行主席Andrea Orcel:全球銀行業環境不利 願在華大量投資

  特約撰稿 朱麗娜 香港報道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全球銀行業持續面對監管成本上升,利潤下降的挑戰。

  麥肯錫發佈的報告顯示,2015-2016年全球銀行業營收僅增長3%,是過去5年平均增速的一半,行業淨資產收益率(ROE)連續7年徘徊在8%-10%之間,難以突破。

  然而,7月24日瑞銀公佈的第二季度淨利潤同比上升9%,達到12.8億瑞士法郎。截至6月底,該行ROE水平爲10.9%,相比去年同期的9.2%,有所復甦。其中投資銀行業務板塊經調整的稅前經營利潤爲6.05億瑞士法郎,爲該行第二大利潤貢獻板塊。

  業務改革ROE增長傲人

  在全球銀行業營收增速減緩的情況下,瑞銀投行業務過去5年卻保持了24%的稅前ROE增長,這與其背後一系列戰略佈局密切相關。2012年10月,Andrea Orcel正式出任瑞銀投資銀行CEO,上任後便進行了一輪大刀闊斧的改革,致力於讓瑞銀投行業務迴歸傳統優勢領域,大幅降低資本依賴度,強調基於資本中介服務的價值創造。

  “我們的投行業務主要有三大支柱:首先,我們專注於瑞銀本身具備優勢的業務板塊,而非像其他投行一樣,爲客戶提供所有的服務。比如,我們在股票業務、某些固定收益業務,尤其是外匯業務方面具備先天優勢;其次,90%以上的業務提供15%以上的股本回報率(ROE);第三,我們採用了輕資產模式,注重人才、技術方面的投資,這些業務通常會帶來更高的回報。”Orcel於7月6日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

  金融業面對巨大挑戰

  Orcel透露,過去幾年,該行大刀闊斧地砍掉了大約一半的固定收益業務,目前外匯業務爲該行貢獻了65%-75%的固定收益收入,而其他投行相關業務貢獻佔比僅爲20%-30%。“瑞銀70%左右的業務在全行業位列前5名,我們的現貨證券、證券衍生品業務排名前三,外匯業務排名前二,電子執行(electronic execution)位居首位。”

  Orcel表示,瑞銀投行板塊仍將保持ROE在15%以上的水平,“我們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慢慢增加投資,確保持續增長。”

  “我認爲銀行業整體市場環境並不好,儘管所有人都非常樂觀。首先,全球經濟中存在很多不平衡,所有人只看到了美國經濟增長強勁,但是歐洲的情況卻不那麼樂觀,歐洲央行不斷地推遲加息時間表。其次,市場對放鬆監管仍抱有幻想,尤其是認爲西方世界對金融業的監管將維持現狀,儘管過去十年金融業的監管已經不斷收緊。第三,市場變化,如英國脫歐、MIFIID II(歐盟金融工具市場規則II)將會對金融業帶來巨大的挑戰。”他坦言。

  在中國澳大利亞投資多

  他指出,絕大多數歐美投行都押寶在美國市場,在亞洲、澳大利亞市場的投入較少。“大部分投行一半以上業務在美國,我們卻反其道而行之,目前美國業務的佔比僅爲30%,但卻在中國、澳大利亞進行大量投資。”他說,“瑞銀投資銀行本身的本土市場規模有限,爲了在全球市場上站穩腳跟,我們必須尋找其他的本土市場。中國和澳大利亞業務讓我們可以脫穎而出,亞太區是瑞銀投資銀行的第二大本土市場(home market),我們在中國進行了大量的投資,對中國未來的發展潛力十分有信心,未來也將繼續堅持這個方向。”

  1964年,瑞銀在香港設立代辦處,成爲首家在亞太地區開設分支機構的瑞士銀行。瑞銀取得的成功與其對中國市場開放的精準把握不無關係——1989年,中國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之時,瑞銀率先在北京、上海設立辦事處,並在2003年成爲首家獲得QFII資格的金融機構。

  今年4月28日,中國證監會發布新規,允許外資控股合資證券公司後,瑞銀亦是首家向中國證監會提出申請,將旗下瑞銀證券的持股比例由 24.99%增至51%的外資銀行。一個月後,瑞銀集團宣佈整合中國香港的投行業務部門,同時任命畢學文和李鎮國擔任新設立的大中華區業務的聯席主管。

  大中華業務整合中

  據悉,瑞銀計劃將中國內地、中國香港以及中國臺灣三地的業務團隊合併。截至今年6月初,瑞銀亞太區的收入同比增長66%,中國內地與香港的收入增長超過55%。

  “目前我們在內地大約有300位員工在投資銀行部門工作。獲得內地合資公司51%的股權後,我們可以將內地與大中華其他地區的業務進一步整合,不同地區的團隊可以更加緊密地合作。”Orcel表示。

  他繼續補充說:“我們仍將繼續在現有的領域投資。由於現有的市場結構和監管限制,外資銀行的主要機會在傳統投資銀行以及現貨股票方面。如果未來的市場結構有所變化,我們希望可以進行更多的股票衍生品投資。”

  “毫無疑問,本地的競爭者將會主導本地市場,佔據主要市場份額,試圖與這些本地銀行或者券商競爭,簡直就是自尋死路。我們必須另闢蹊徑,找準自身優勢,那就是將中國與世界連接起來,比如將國際投資者引入中國內地股市,幫助內地的投資者投資海外市場。”他坦言。

  與其他外資銀行相比,近年來瑞銀在內地市場的業務進展一直十分順利。2012年,瑞銀收購北京證券,“自從有了這個平臺之後,整個中國業務的改革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大部分外資投行在內地的合資公司裏,真正的控制人還是內地本土的合作方。(收購北京證券時的)協定是規定管理權由瑞銀掌控。”畢學文7月6日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

  “外資券商在內地市場進展緩慢,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資本限制,單獨增資會改變整個股權結構,而一起增資則會受到各種各樣的制約,相比之下,內地證券公司近年來資本金大幅增加,資本利得收入實際對收入做出了很大貢獻。二是一些外資公司由於在內部決策中不能獲得主導地位,雙方在策略上無法達成共識。”畢學文坦言,一旦獲得51%的股權後,“我們會開始着手整合資產負債表。”

  目前瑞銀證券的另一個股東是北京市政府資本運作平臺國翔,佔比33%,“一個源於本地的第二大股東將有助於拓展本地業務,短期之內我們會把股份維持在51%,下一步根據業務情況再決定。”

  香港IPO保薦牌照被暫停

  此前的3月9日,瑞銀在提交美國證監會的年報中透露,香港證監會禁止瑞銀集團(UBS)於未來18個月擔任香港市場新股首次公開發售(IPO)保薦人,並被罰款1.19億港元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此次被調查涉及瑞銀在十餘年前的上市發行中盡職調查不到位,還有其他多家銀行、審計公司、律所捲入其中。瑞銀已經提出上訴,相關人士透露,預計今年第四季度或明年第一季度將有最終的結果。

  上述人士透露,這對瑞銀投行已經造成一定影響,導致客戶流失,如果保薦人牌照最終被停,瑞銀將不能作爲承銷商(sponsor),只能擔任全球賬簿管理人(book runner)和協調人(coordinator)。

  香港證監會已公開表示共有15家銀行被調查,其中八宗將進入執法程序(enforcement procedure)。2017年10月,香港證監會披露,正對15家銀行和證券公司在首次公開發行(IPO)業務中的“不合格工作”展開調查。

  (編輯:董黎明)

責任編輯:張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