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俞小姐因爲在朋友圈購買了減肥藥而患上了精神障礙,接診醫生分析認爲:是這款減肥藥存在問題,工作中經常遇到有人在朋友圈購買假藥的情況,提醒市民不要輕易購買朋友圈裏的藥品,以免給自己造成傷害。醫生的提醒是善意的,然而,對於“朋友圈裏的藥品”不能止於提醒不要喫,“朋友圈裏的假藥”其實就是一封投訴信、舉報信。

  原標題:“朋友圈裏的假藥”何嘗不是一封舉報信

  明明只有自己一人,卻總“聽”到旁邊有人說話;懷疑自己被監視,把重要的物品都藏起來;懷疑有人要害她,“不得不”報警求助……一連串奇怪的舉動令旁人不解。原來,浙江寧波30歲的俞小姐因爲盲目喫減肥藥,導致了精神障礙。醫生提醒,不要輕信朋友圈裏推銷的那些成分不明的減肥藥或保健品。(12月11日《現代金報》)

  俞小姐因爲在朋友圈購買了減肥藥而患上了精神障礙,接診醫生分析認爲:是這款減肥藥存在問題,工作中經常遇到有人在朋友圈購買假藥的情況,提醒市民不要輕易購買朋友圈裏的藥品,以免給自己造成傷害。醫生的提醒是善意的,然而,對於“朋友圈裏的藥品”不能止於提醒不要喫,“朋友圈裏的假藥”其實就是一封投訴信、舉報信。

  有人說,喫減肥藥喫出精神障礙,俞小姐本人也存在問題,不能爲了追求美麗,就胡亂喫減肥藥,不應輕易相信“朋友圈裏的藥品”。是的,對於亂喫藥給自身造成的傷害,患者本人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不過,也不能只是一味譴責購買假藥的人失去理智,更應該追問:爲何朋友圈成爲了假藥藏身之地?朋友圈,不該是假藥躲避風雨的江湖。

  隨着手機的普及,人們進入了一個“朋友圈”的生活時代。有事沒事,都喜歡打開朋友圈看看信息。朋友圈是一個不錯的交流載體,大家習慣在此溝通信息,獲取和轉發信息。然而,遺憾的是,如今的朋友圈也成了烏煙瘴氣的地方,藉助朋友圈推銷產品的人越來越多,朋友圈簡直成了商品彙聚之地。尤其是一些人,藉助人們愛美的心理、愛健康的心理,在朋友圈發佈各種減肥藥、保健品廣告。爲了擴大廣告效果,幫助轉發、點贊這些廣告還會給予一定回報。

  “朋友圈裏的假藥”,成了一種悲催的社會現象。是不是能夠避免“朋友圈裏的假藥”造成的傷害,靠的完全是大家的幸運。購買了“朋友圈裏的假藥”出了問題,也只能自認倒黴。

  不能再任由“朋友圈裏的假藥”危害百姓身體健康了。一方面來說,有關部門需要延長“執法鏈條”,應該從傳統的“市場執法”延伸到“網絡執法”,把監管觸角延伸到朋友圈,做到這一點在科技時代並不複雜,只要對朋友圈信息進行監控就可以了,發現“朋友圈裏的藥品”信息就需要覈實,有問題的應及時查處。另一方面,有關部門應該給網絡平臺施加壓力,讓微信運營商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採取技術手段屏蔽“朋友圈裏的藥品信息”,不能任由其傳播轉發。

  “朋友圈裏的假藥”,何嘗不是一封舉報信呢?執法檢查對此不能望而卻步。

責任編輯:蔣曉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