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論壇系統總結和分析了世界各國政治發展面臨的現實問題,探討了世界政治發展的基本趨勢,並對進一步推動國內比較政治學研究的發展,加強比較政治學與國際關係、比較政治研究與國別研究等領域的交流互通等問題進行討論。學校將在拓展新學科方向、舉辦高端論壇、圍繞國家戰略開展更多高質量科研項目、爲國際組織輸送人才等方面支持學院發展建設,希望國際關係學院把握機遇,做出更多服務國家發展和需求的研究,爲構建中國特色的政治學學科體系、話語體系、理論體系,培養更多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貢獻力量。

2019年4月13—14日,首屆北京大學比較政治論壇舉行。13日上午,論壇在國際關係學院秋林報告廳開幕。北京大學校長郝平、副校長王博出席開幕式。

本次論壇的主題爲“政治裂隙與治理困境”。論壇由北大國際關係學院主辦,國際關係學院比較政治學系承辦,分爲比較政治學科對談、平行研討會兩個主體環節。論壇系統總結和分析了世界各國政治發展面臨的現實問題,探討了世界政治發展的基本趨勢,並對進一步推動國內比較政治學研究的發展,加強比較政治學與國際關係、比較政治研究與國別研究等領域的交流互通等問題進行討論。

來自國內外20餘家高校和研究機構的40餘名學者參加開幕式並在論壇期間作學術報告。近300名北大師生參加論壇。開幕式由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張海濱主持。

論壇開幕式現場

郝平在開幕式致辭中指出,當前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經濟、政治安全均呈現出不同以往的新常態,對加強和完善全球治理提出了挑戰。面對變局,中國提出構建以合作共贏爲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積極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並正在通過加強國際合作,爲完善全球治理作出建設性的貢獻。本次論壇既聚焦當下變局,又着眼於長遠趨勢,對完善全球治理體系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郝平致辭

郝平表示,國際關係學院始終瞄準國際政治前沿重大問題,在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方面成果豐碩,爲北大、爲國家作出了很大貢獻。學校將在拓展新學科方向、舉辦高端論壇、圍繞國家戰略開展更多高質量科研項目、爲國際組織輸送人才等方面支持學院發展建設,希望國際關係學院把握機遇,做出更多服務國家發展和需求的研究,爲構建中國特色的政治學學科體系、話語體系、理論體系,培養更多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貢獻力量。

郝平希望論壇能激發青年學者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使學者們取得更多學術成果,進而更好地回答國際、國內對中國發展道路和發展觀唸的疑惑,共同爲解決國際問題作出貢獻。

國際關係學院院長唐士其介紹了本次論壇主題“政治裂隙與治理困境”的意義:當今世界各國普遍面臨着社會分化重組加劇、政治衝突複雜交錯的局面,要擺脫西方國家和發展中世界形形色色的治理困境與政治陷阱,就必須正視各種政治裂隙的社會基礎與觀念根源。他希望與會學者們通過發言和討論,圍繞主題取得更多成果與真知灼見。

與會人員合影

開幕式後,比較政治學科對談分兩場舉行。

第一場對談主題爲較政治與國際關係的互通。北京大學唐士其、賈慶國、燕繼榮,中國人民大學楊光斌,復旦大學蘇長和等五位教授參與對談。對談嘉賓就比較政治和國際關係兩大分支領域之間的關係、從學科建制的角度中國政治學如何配置二者的內容,以及在人才培養方面如何在課程設置上兼顧理論、實踐和介紹類課程等問題進行了討論。

第二場對談主題爲“比較政治與國別和區域研究”。北京大學王逸舟、潘維、徐湘林,清華大學張小勁,天津師範大學等佟德志五位教授參與對談。嘉賓們討論了在量化研究佔據比較政治研究主流的情況下,如何看待比較政治與國別和區域研究的關係、比較政治研究在理論和方法上的關注是否“過猶不及”、國別和區域研究在未來是否有與比較政治協同發展的前景,以及如何看待文化、思想、社會因素在比較政治經驗性研究的處理方式等問題。

對談還設置了互動提問環節,現場觀衆和嘉賓就相關議題展開熱烈討論。

平行研討會於4月13日下午至4月14日上午舉行,分別平行舉行“族羣政治”和“新變化的理論探索”、“認同政治”和“制度框架與民主化”、“大變局的重新審視”和“治理經驗跨國比較”、“暴力衝突”和“土地改革”、“塑造共識”和“伊斯蘭世界的政治變革”等10場報告會。

本次比較政治論壇是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北大國關學術論壇”(SIS Forum PKU)系列活動的首場,該系列論壇未來還將圍繞不同主題開展學術活動。

延伸閱讀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北大國關學術論壇”系列活動將在每年春、秋兩季舉行。學院將在政治學與國際問題研究各不同分支領域,圍繞重大的現實與理論問題,舉辦學術論壇、專題研討會等各種形式的學術活動,以期進一步推動國內外政治學與國際問題研究各界人士的交流互動。論壇由學院八個專業輪流承辦,論壇主題也相應地與各專業研究領域相關。擬定於今年秋天舉辦的第二屆北大國關學術論壇將以國際政治經濟學作爲主題。

轉載自北京大學新聞網

點擊“閱讀全文”查看具體新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