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事情从2014年说起,当时中石化混改引进战略投资者,汇源果汁实控人下的德源资本,斥资30亿元人民币入局。其实,港交所上市,只是汇源果汁的一步估值提高的棋。

急功近利搞扩张,一般不会有太好的结果,汇源果汁即将在港交所退市,这一结果,或许还是能说明点问题。

不过,讲汇源果汁的故事之前,我们先来说一说另一家,在国内曾经非常牛X的公司——先锋集团。

国民第一果汁汇源面临退市,决策层失误?资本的野心?

就在10月,集团公司突然发了一公告:先锋集团董事长、网信集团实际控制人张振新因病在英国抢救无效9月18日死亡。

先锋集团之前所涉及的业务非常的多,有金融科技、资产管理、投资及财富管理等领域,覆盖中国主要省份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在东南亚、英国、美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旗下网贷平台有网信。由于这两年监管层对于P2P的清理整顿,网信也遭遇了较大危机,很多贷款人还不上钱,他们也无法对理财资金到期兑付,资金面非常紧张。

不得已,只有催借款人快点还钱。不曾想到,尽然有客户还不上钱以物抵债。这家企业就是——汇源果汁,在P2P平台借款400万元还不上用果汁来抵。

何以至此,穷到这般境地?曾经的国民第一果汁,这些年遭遇了些什么重大的打压吗?

我们先来捋一捋,汇源果汁的成长史。

汇源果汁创始人朱新礼1992年把一家负债千万即将倒闭的罐头厂盘下来,引进先进机械做起来浓缩果汁。

国民第一果汁汇源面临退市,决策层失误?资本的野心?

生意越做越顺,市场做到很多发达国家。并且2007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

其实,港交所上市,只是汇源果汁的一步估值提高的棋。

为了提高身价,汇源果汁靠多方力量资本化开始 运作。比借助德隆系、统一集团、达能集团的力量提升估值,很快汇源就这样找到自己下家——可口可乐,出资172亿港元想要买下汇源。

为了迎合收购。朱新礼想尽各种办法扩大自己的资产估值。比如大举扩产,暂停新品推出。然后还裁减了整个公司销售团队的三分之二。

万万没有想到,收购消息被扩大后,国内人认为外资是兼并民族资产,这一跨过收购被上面最后叫停!

打肿脸充了胖子,却是虚胖,还满身负了伤。这一挫折,是汇源果汁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汇源果汁2008年的裁员,员工被裁一半,其中大部分都是销售人员,这是一个致命打击。

其次,由于公司内部管理的缺失,资不抵债越来越严重。

2012年,汇源借了50亿,还了46亿。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下,2018年汇源欠下42.82亿元违规借款。然后不得不变卖自己的旧厂方和其它固定资产。

虽然如此困难了,但是汇源果汁的决策层还错误不断,比如2018年春节,巨资投了央视的春节广告,然而转化非常不理想。还有汇源依然不断盲目建设新的工厂,并无产出,加剧负债。

一系列失误后,导致汇源果汁在负债的路上越走越远。然而,这还没有完,最糟糕的事情终于到来了。

事情从2014年说起,当时中石化混改引进战略投资者,汇源果汁实控人下的德源资本,斥资30亿元人民币入局。

后来因为缺钱,德源资本把这些股权抵押给了招商银行,还不上钱最后被招行给告了。

国民第一果汁汇源面临退市,决策层失误?资本的野心?

今年9月份招商银行曾向法院申诉前财产保全,请求查封,扣押,冻结德源资本持有的股权,银行存款和其他价值供给人民币41.03亿元财产。

其中冻结银行存款期限为一年,查封动产期限为两年,查封不动产、冻结其他财产权的期限为三年。

作为买了汇源果汁的股民来讲,有人即将面临股票被退的噩梦。

2018年3月,在未经董事会批准、无签订协议,尚未对外披露的情况下,汇源果汁向汇源集团旗下的关联方北京汇源出借42.75亿元人民币贷款。然后被港交所勒令股票停牌。

然后从2018年起,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居然没有勇气再公布财报了。

我们只有从2017年汇源果汁的中报看到,汇源果汁已经负债高达115亿。

国民第一果汁汇源面临退市,决策层失误?资本的野心?

从当初创下港交所规模最大IPO,到2019年汇源创始人已经收到4个限制消费令。

有“有汇源才叫过年”,已经成为过去。

究其根本,还是企业思路过于传统,伴随国内各大产业的转型升级,传统企业战略思维必须也伴随升级转型。需要脚踏实地的,做好自己产品,才是发展只根本。

假设汇源退市港交所,那么在资本紧缺的前提下,还不好好做产品,老老实实搞生产的话,离“真正退市”就不远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