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錢學森和袁隆平的“網紅”效應可以說明,這個時代急需矢志報國、淡泊名利的科學家精神。也正因爲這種背景,錢學森和袁隆平等科學家榜樣,格外受到時代尊崇和億萬網民的真心頌揚。

(原標題:今天,我們爲什麼特別懷念錢學森)

本報評論員

近日,網民聲勢隆重地發起對錢學森誕辰108週年的紀念活動,我們欣慰地看到,老一輩科學家仍被輿論高度關注和敬仰。聯想到另一則新聞:袁隆平數十年來一直在小理髮店理髮引起網絡熱議。錢學森和袁隆平的“網紅”效應可以說明,這個時代急需矢志報國、淡泊名利的科學家精神。


老一輩科學家受到尊重,是因爲他們矢志不移,愛國奉獻的品格。回顧錢學森的一生:少年立志實業強國,大學轉換專業航空救國,歸國後又服從國家需要轉向航天工程,晚年還憂心於領軍人才匱乏,提出著名的“錢學森之問”。可以說,錢學森的成就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錢學森的脈搏和民族前途一起跳動。在國際風雲變幻、摩擦對抗加劇的當下,錢學森等老科學家的民族誌氣,鼓舞着中國年輕一代自立自強,自主創新。當年回答陳賡大將“中國能不能搞導彈”時,錢學森說的“外國人能搞,難道中國人不能搞?”成爲網民追捧最多的一句名言。

老一輩科學家受人尊重,是因爲他們淡泊名利,大愛無私的風骨。錢學森不愛錢,住了一輩子老房,傢俱是舊的,一個公文包用了40年,捐出所有的獎金,從不要求生活待遇。錢學森不愛權,他主動辭去國防部五院院長職務,餘生只任副職,以集中注意力於科研。錢學森不愛名,拒絕“導彈之父”或“航天之父”的稱呼,說真正的功勞屬於人民;他晚年堅持不題詞,不寫序,不參加評審鑑定,不出席應景活動,不兼榮譽性職務,不去外地開會,不上名人錄。

當前,科學界偶然吹出的不正之風令人憂心,正需要錢學森的精神來矯治。有些科研人員對頭銜、經費汲汲以求;有些學者一門心思在房子、車子、票子,忘記獻身學術報效國家的初心;甚至有人戲稱“科學家不是在跑關係爭項目,就是在跑關係爭項目的路上”。當科學家不再表現出知識分子應有的精神風貌,社會隨之也削減了對科學家的信賴。也正因爲這種背景,錢學森和袁隆平等科學家榜樣,格外受到時代尊崇和億萬網民的真心頌揚。

今年出臺的《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指出,廣大科技工作者應該爭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創造者、建設科技強國的奉獻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踐行者、良好社會風尚的引領者。在全社會對老一輩科學家故事渴求、追捧的情境下,大力宣揚科學家精神恰逢其時。

今天,爲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廣大科技工作者正在不懈奮鬥。錢學森等兩彈一星元勳在艱苦環境中拼搏攻關,隱姓埋名、犧牲奉獻的科學家精神,將被永遠珍視和繼承,鼓舞、引導和塑造新一代科學大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