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咖汽車董事長兼CEO張海亮

廣州車展高端訪談】廣州車展開幕前,電咖汽車舉辦了盛大的品牌之夜,由此,電咖旗下高端品牌“天際”劃暮而出、首款定義高端的中大型SUV ME7也共同亮相。作爲有20年傳統車企造車經驗的電咖高管團隊,品牌之夜的舞臺並不陌生,但是在這裏他們所要宣講的,已經從職業經理人時代的“PPT”變成了創業者的夢想圖景。

關於天際汽車、關於ME7我們從車展媒體日的訪談中,也瞭解到了更多幹貨和天際汽車團隊創業的細節。

天際汽車的誕生,是張海亮與團隊看到了新能源車將由低端向高端演變的趨勢;ME7的誕生,則是他們對於如何定義有趣的智能電動車的首次回答。

在這個時間節點,天際汽車的到來晚不晚?張海亮認爲,正當時。因爲在他看來,天際汽車以用戶爲中心的模式相比傳統車企,更爲順應消費者需求,是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ME7這款產品,實際上採用了多個流程同步進行的方式,他們用創業團隊的熱情和傳統車企的經驗在提升效率、和時間賽跑。在上汽大衆需要25個月才能試製出來的樣車,天際汽車只用了12個月,這背後所經歷的困難固然難忘,但達成的目標卻給予他們信心。

距離ME7正式上市交付還有一年時間,天際汽車和張海亮將會有什麼樣的表現,我們拭目以待。

以下是訪談實錄:

Q:您作爲一個傳統車企出身、然後再做新能源產品的汽車人,覺得在未來最核心的競爭力是什麼?

張海亮:做新能源車首先把車子本身做好,我們團隊有20多年的造車經驗,不管是造型,還是設計,以及整個性能我們非常有信心的,同時我們一直講我們團隊最理想的匹配是1:1,車本身人才50%,互聯網IT智能人才50%。

把車做得有趣是我們做車非常關注的一個方面,同時也非常有挑戰,有趣主要體現在智能互聯方面。比如說自動駕駛,我們有主流的自動駕駛團隊,力爭打造最領先的級別,現在我們講L2、L2.5,將來L3我們都會做,包括網聯,硬件、軟件和雲端完全是按照最好的互聯網設計。燃料電池混合動力等等都可以在上面無限的調整和運行,包括整個車聯網的系統。

Q:您怎麼看和傳統車企的競爭?今年4月份的時候我們問了一個國際品牌的全球高管,他給我的回答說“我們可能有一點慢,但是我們不傻”,也就是說他們的轉型可能並沒有那麼快,但他們後續各種力量可能更足。

張海亮:國際品牌綜合力強,管理嚴密,但可能反倒因此跟不上新事物的變化。變化是加速度的變化,不是慢慢地變化,如果慢了再變那麼外面的世界又變了。對比較傳統的主流車企來說,他們不是變的問題,而是他們可能把汽車本身的技術看成高大上的,把互聯網看成是“雕蟲小技”,他們不屑把車的需求認爲是客戶的需求。

現在人的消費,包括整個生活體驗改變後,會把車作爲生活場景的拓展,但很多大企業沒有這麼想,是否和外面互聯?是否和外面有交流?他們不感興趣。

我們認爲,做車不能把車僅僅做成簡單的交通工具,而要作爲移動生活的場景,所以從和比較大的傳統車企相比,我們要不斷滿足消費者需求,成爲用戶定義的公司。用戶消費觀念的升級可能比大家想象的更加快,我們都擔心跟不上,我們研發一款車之前都會要花很長的時間去研究用戶的定義和感受。

牛勝福:在新能源上,我們是非常堅決的,傳統車廠更多會做插電混合動力,因爲他們有包袱,比如發動機、變速箱,他們不可能革自己的命,轉變比較猶豫。

對我們來說,新創業公司是一張白紙,用戶想要什麼,我們就去做我們覺得最正確的事情,比如純電動。

現在,新能源時代,互聯網IT發展的非常迅猛,核心技術這層窗戶紙捅破了,如果是在傳統車時代,我們出來創業,相比可能沒有優勢,沒法突破。但是新能源時代,確實是給我們想出來創業的人提供了機會。和傳統車企比,我們確實是效率高,而且我們考慮的角度是從用戶的角度來考慮,所謂的互聯網思維,最核心的就是一切以用戶爲中心,我們車子賣給用戶纔開始真正服務,傳統公司車子交付給用戶後,後續服務不一定及時到位。

用戶關注顏值,我們找保時捷的設計師,打造未來感、科技感等等;用戶關注智能網聯,不滿足車輛僅僅是交通工具,這恰恰是我們團隊能幹好的。爲什麼人家相信我們這個團隊,因爲用戶非常願意將這輛車賦予第二屬性,第二屬性就是人的屬性。這輛車不僅僅只是冷冰冰的機器,我們要通過智能化、網聯化AI的技術賦予它人的屬性。

剛開始可能還沒有做到極致,但我們會一步步發展,現在這個階段會利用現有的的技術來打造,我們這臺車不僅僅是機器,慢慢會有“感情”的。我們會圍繞用戶場景,比如你接近車的時候,它會有一系列反應,感覺就像一匹馬一樣,它能認識你;通過Face ID識別賬戶,它能有信任服務,包括我們有AI助手,車裏面幾塊大屏作爲互聯網入口,採用3D虛擬的技術。只要你有手機,只要你有互聯網,車就在你的眼前,採用這種互聯網、IT、虛擬3D的技術,把車打造的更有趣。

總結來說,和傳統公司比,我們敬畏互聯網,和互聯網公司比,我們敬畏傳統,我們可能換了條新道路。大家知道,傳統車廠一旦覺醒後,他們的力量也會很強大。但一單我們形成領先優勢以後,後面就等於搶跑道了,我們是換道超車。

Q:從一個idea開始,到SOT,如果從0到10現在你們處於什麼位子?從SOT到交付之間最難的是什麼?

牛勝福:我們是屬於試製樣車階段,我們總共要造50多臺測試樣車,做大量的試驗,我們展覽的車是從中間抽了兩輛車。第一階段設計階段結束了,後面就是測試階段。我們也做了部分實驗,比如我們的碰撞試驗,我們對前期的設計重視度非常高的,比如選零部件,我們都採用主流供應商,很多核心零部件比如電機、整車控制器都是博世的,轉向也是博世的,複雜的、最核心的系統都是非常靠譜的,是屬於一流的供應商出來的產品。

整車方案方面,在上海大衆20年,我們都非常成熟。我們時間短,所以,我們採用同步工程,前期製造部門、質保部門從設計階段就介入,目的是提高設計的前期開發承受度。我們這幫人也是非常有經驗的,有核心團隊上海大衆的、有泛亞的,新能源這塊有上汽的,他們是非常有經驗的人員,而且是非常認同我們,非常有情懷。大家目標設定好,加班加點做,把各自的經驗從前期就輸入到項目中,所以,我們項目的成熟度非常高。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碰撞測試,我們兩臺正碰側碰,正碰完全達到我們預想,側碰還超過百分之二十,和我們的CAE虛擬分析結果是非常吻合的,說明我們的設計成熟度是比較高的。可以看我們的車,非常接近批產,如果說成熟度是從現在到批產,我們肯定是進入後半程了。

車子交給用戶前,我們要按照德系造車流程、標準和體系,我們要打造高端的豪華智能電動SUV,不能因爲時間短就放棄高標準,而是整個項目的組織方式要更高效。

您說到投產,車子交付給用戶前,最大的挑戰還是軟件。比如說三電標定軟件,我們從6月份開始做基礎標定,8月份三電的技術標定就結束了。生產線上出來的車子我們叫PVS,PVS做一輪,零批量做一輪,我們是學習了德系,他們叫整車集成測試,非常嚴格,負責整車集成測試的是我們的電子電器部門,和網路架構相關的,比如智能網聯、電子電器、底盤電子等等,電子電器把它作爲一個平臺整合起來。車子交給用戶前,我們要讓它最大可能地滿足要求。

我們車子本身,大家也看到了,智能網聯尤其是軟件這塊功能是非常多。我們也意識到這方面是我們的挑戰,還有一年多時間,我們也排好了計劃,從整車、系統到零部件等,臺架做一輪,整車做四輪,總共五輪;還有一些系統零部件的測試,我們將發揮了我們傳統造車20年的優勢,尤其是德系造車經驗。測試是主機廠的核心能力,絕對核心能力,測試這塊絕對會做到位,我們整車要經歷冬季測試,冬季我們到黑河,夏季到吐魯番、到新疆,還到高原、到青海等等來錘鍊我們的產品品質。

Q:不知道張總今天有沒有看車展其他展位,您怎麼看天際汽車在廣州車展的角色?另外,您覺得車上最大的成本在哪方面,智能網聯、自動駕駛、外觀設計和電力系統的成本權重分配大概是怎樣的配比?

張海亮:新能源車還是稍微關注了一下,從我們整個天際品牌來講,我們希望把車打造成中高端的形象。中高端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車本身的尺寸大小,包括裏面的裝備、造型等等要符合中高端的要求。還要真正滿足中高端的人的需求,比如里程、駕駛體驗、舒適度、互聯網交互能力和智能化的整套應用都要體現出來,這幾個方面可以構築中高端的形象。

現在,新能源消費從低端向高端的轉型,前兩年,新能源車60%都是小車,但實際上,小車在整個汽車消費市場只佔個位數,6%、7%這樣一個水平,40、50%以上都是中高端市場。這幾年,新能源車市場也逐漸開始消費升級,一方面因爲大家對新能源車認識加強了,國家也有這方面的政策,包括車本身整車性能提升了,吸引了更多中高端的消費者。所以,我們在中高端的車一定要發力,尤其要在新能源領域站住腳。大家都知道,因爲多方面的影響,傳統自主品牌很難做到20萬元、30萬元以上的,從我們角度來講,我們定位中高端就是要打破原來的怪圈,樹立自己很好的品牌形象。

至於成本方面的問題,電池肯定是最貴的,可能佔有40%左右的成本。除此之外,車上智能網聯的成本不貴但研發費是很貴,電池可能是成本貴但研發費相對來說沒有這麼貴,所以也不能這樣簡單地計算。

牛勝福:關於車展展出的新能源車,我有兩點感受。首先,傳統車廠,新能源車都擺在一邊,包括有不少主流豪華品牌都是在邊上,這說明他們對新能源沒有足夠重視。新能源這塊,我們新勢力造車還是很有信心的。

Q:現在天際汽車是搭載L2.5自動駕駛輔助系統,我們看到小鵬也是同樣的級別,對於這些新造車勢力來說,您覺得自動駕駛輔助系統這塊你們是自主研發的還是選擇合作商,將來的研發是受制於合作商的水平還是整個行業的?

牛勝福:真正的智能化,比如實現L3、L4級別還是需要時間的。大家也爭論很久,出了事究竟是車子問題還是駕駛者的問題,其實我們也做過很多探討。現在,如果把L3、L4裝到車上,交給用戶,從國內現在的道路環境來看,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表現。

真正的L3、L4還是有瓶頸的。可靠性安全性是必須的,但這不夠,我出來的功能要滿足用戶體驗,用戶用下來了覺得這是一項很好的功能,非常喜歡,體驗也非常好,這樣我才上這個功能。

我們的第一步,也考慮到時間原因,還是依託合作的方式,比如高速這塊我們找了博世。不管是誰的開發、誰的核心技術,首先我要保證我最優的產品品質和用戶體驗。

同時,L3、L4是未來的技術,我們也在組建團隊進項研究。實踐這塊,我們也有自己的物流車、商用車,在一些封閉場景和特定的區域,L3、L4階段的技術可以用上去。

Q:我們的團隊現在是什麼樣的構成?天際汽車希望給用戶的體驗和其他品牌的差別在哪裏?怎麼用好後臺的互聯服務?

牛勝福:多數用戶關注的還是可以享受雲端的服務,就像手機一樣,享受雲端的生態圈帶給他們的生活服務。所以從互聯網打造的話,我們的願景就是把用戶的車內和車外場景徹底打通。我們打造車聯網和互聯網的角度,也是從互聯網IT的角度打造,不是傳統的角度切入,傳統的角度切入可能是進了一步,用戶想要更多,用戶想和萬能的手機來比。

打造互聯網,我們目標是這樣,做法就不一樣了,我們不雷同於其他主機廠就簡單地“拿”來用,好像我提供硬件,人家提供軟件就行,但這樣可能會離用戶真正的訴求很遠。我們的做法不一樣,我們在樂視工作一年半,對互聯網瞭解比較深刻,樂視在車聯網這塊的是不錯的。因爲業務原因,樂視造車很多團隊都出去了,我們造車他們又回來了,現在,這幫核心團隊又回到我們身邊,我們在北京成立了車聯網公司。現在覈心團隊都是當初FF91美國團隊的,車聯網是中國做,他們很懂,也參與過。

我們的做法是把車聯網分成好幾級,比如從電子電器網絡架構的時候,我們就要考慮前面分三塊屏怎麼驅動,後面二塊屏怎麼驅動,前後主機之間怎麼連接,我們電池電基架構怎麼和雲端連接,保證高效暢通,怎麼保證車上每一個服務器可以從雲端刷新、提升功能等等,我們前期在方案階段就考慮了,架構要搭好。

再次就是硬件,我們主機的硬件是非常先進的,我們用的是高通820裏最頂級的芯片,來保證用戶交互體驗。

再往上,驅動層和操作系統。操作系統要好,主機廠,我們還是用安卓,安卓這是針對汽車開發的操作系統,90%代碼是安卓的,10%自主開發的,爲了讓系統更加適合我們的車。

我們也提供了AI的智能助手,也是3D形象。就像遊戲人物一樣跳出來,這個形象和聲音都可以選擇,甚至在車上進行遊戲和簡單的互動,把車打造得有品有趣。

總體上我們做法不一樣,爲什麼我們這麼麻煩,我們的目的就是想把車聯網打造得極致一些,把智能網聯做成我們差異化的亮點,這塊如果我們不發力,只靠着簡單的“拿來”,我們憑什麼能夠成功呢。

Q:我們看ME7造型設計和天際品牌智能化做的都不錯,但對於消費者他們會橫向對比,能否講一下天際給消費者獨特的優勢?

張海亮:我們車剛剛發佈,很多性能還沒有講完,我們還很多新的預開發功能,今天都沒有講。今天是亮相,意向訂單是什麼加深我們跟客戶的溝通,我們還是希望成爲被用戶定義的公司,我們會對潛在的用戶進行深度的交流,今後每一步的抉擇都要有依據。

從我們車本身來講,橫向對比最大的特點,還是一句話,我們在做車的時候,第一點還是把車本身做紮實了。我們團隊經驗來講,我們不會比任何一家傳統的、有經驗的造車公司差,我們車的品質完全可以對標歐系主流車廠。

但這點不夠的,做到品質好的車也挺多,但對把車做得“有趣”這點上不一定在意。我們更在意的是用戶體驗,不是單純想炫酷,太大的屏手都夠不着,我們的車人機交互、操控都是測試過。

我覺得我們的差異和優勢主要就體現在比傳統要做得更有趣,比互聯網要做得更精緻,有品又有趣。這兩點都是不可缺少的,把車本身做紮實,性能做好,體現中高端的形象,性能匹配;同時,在體驗上也非常有趣、非常豐富,我們是把這兩個方面結合起來。

Q:ME7在研發過程中有什麼印象深刻的難題?最後怎麼克服的?

牛勝福:整個過程都比較困難。我們創業公司,大家都是集中精力,有困難就講出來,大家一起商量解決。同時,我們更相信專業,包括設計師在保時捷幹了15年,他在造型上的高度是其他人很難企及的。他說的話大家都很認同,張總給他的靈感,而不是張總說一定要這樣做,我們尊重專業。

大家出主意討論,尊重專業,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決策效率非常高。所以,我們一年左右的時間樣車出來,這真是前所未有。

在上海大衆試製樣車要25個月,我們12個月就出來了,而且質量毫不次於它,這也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和信心。所以第一步我們還是走得非常穩健,對之後也有信心。創業的過程雖然辛苦,但我們非常享受,樂在其中。

張海亮:大家有機會的話,可以到我們公司看一看。我們辦公都在郊區很大的廠房裏,樓上是辦公,樓下是試驗試製造型。整個團隊在一起,各個方面都是一起合力完成。

瞭解更多資訊請下載易車APP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